一、表演基礎-放鬆與無實物
1、放鬆
表演藝考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習表演專業時需要「解放天性」,這是指使學生處於一種不緊張、不害怕,自然放鬆的狀態。一般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採取「動物模擬」的方案以達到「解放天性」的目的,而解放天性則是為了讓學生在舞臺上「當眾孤獨」。「當眾孤獨」是前蘇聯表演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學體系裡的一個概念,大概說的是在舞臺上、鏡頭前放鬆的一個狀態。
以上種種「解放天性」,「動物模擬」,「當眾孤獨」等等都是為了「放鬆」二字,實在是因為初學者上臺緊張的現象過於嚴重,許多學生緊張得不知道怎麼說話,怎麼走路,更有甚者緊張得手心冒汗、渾身發抖。
因此,「放鬆」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表演藝考不考察這個,但是如果這個基礎不打好,則根本談不上接受藝考的考察。
2、無實物
「無實物表演」是一個訓練學生的注意力、思考與判斷力的表演練習,通過對某一個行為的反覆練習,達到用身體記住該行為的目的。比如《煎蛋》這個題目,就可以通過身體去記憶「煎蛋」這個行動,用以實現即使沒有真實的雞蛋、煎鍋、灶臺、廚房也能完成具有高還原度的「煎蛋」行動。
如今各大專業高校已經摒棄了「無實物表演」的教學方案,畢竟實物對於演員的刺激更充分、有效。但表演藝考對於「無實物表演」的考察還是會出現的,像北京聯合大學的考核內容:命題表演,其範疇就包括了單人小品、雙人小品以及單人無實物表演等等。而諸如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名校則很少出現「無實物表演」,可因為表演校考的考場上無法預測隨機命題可能會用到的道具,所以大多情況下表演考生都只能做無實物表演進行人物行動,「無實物表演」可以說是一個隱性考察點。
二、表演進階-小品劇情結構
「小品劇情結構」不是表演校考中考官的考察點,畢竟它是由整個小品內的所有表演考生支撐起來的。除非這是個單人小品,否則無法因劇情結構上的精彩給某個考生加分。但單人小品的考察點也不僅僅在於劇情結構,而更重要的是分寸感、質感、重量感以及真實性和邏輯性。筆者有一位考上重慶大學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南京藝術學院初試表演時,就把單人小品《捕蟬》設計了特別多的精彩的展現環節。但是她自信滿滿的初試卻並沒有通過,其原因很可能就在於將表演的考察重點放錯了。
小品結構雖然不是表演校考的考察要點,但是它確實是表演考生合理展現自身優勢的重要因素。比如有的考生天生比較幽默,有的考生更擅長哭戲,那麼如何合理化展現給考官就是非常考究「小品劇情結構」的一件事。
三、表演高級-真實感與人物形象
1、真實感
「真實」是每一位演員都會不懈追求的境地,它也是表演藝考小品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其內涵不僅包括合理的行動邏輯,還包括自然的情緒表達。而「真實感」正是由敏銳的感受力、積極的觀察力,經過理智、冷靜的思考與判斷力,以恰到好處的表現力展現。這也是我們表演學習經常提到的「七力四感」,還有如節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如「真實感」這麼關鍵,各位考生可以自行了解「七力四感」,此處不再贅述。
2、人物形象
從字面意思上「七力四感」中的「形象感」已經涵蓋了「人物形象」的含義。但「人物形象」中「人物」比「形象」更重要。如何在真實的基礎上,將角色演活,將角色展現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這其實就是要求考生突破「臉譜化」的表演。
「矛盾」是一個好方法。
考生可以考慮在經典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與其性格或身份相違背的元素。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人物創作手法,如果該手法應用得當,還可以造成劇情上的反轉效果,為小品表演增添一抹亮眼的色彩。如滿口粗話、橫行霸道的廚子發現自己做錯,以後大大方方地道歉,如文文靜靜、唯唯諾諾的學生在背地裡是一個喜好吐痰、滿嘴髒話的人(詳見往期文章《表演藝考小品<狹路相逢>A》),兩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性格裡的正反兩面性是正好相反的兩個人,宛若正反兩極。
以上即是表演藝考生在小品表演在不同階段要面臨的問題,以及表演校考命題小品中考官考察佔分較重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