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I模式乙太網PHY晶片DP83848C的應用

2020-12-23 電子發燒友

RMII模式乙太網PHY晶片DP83848C的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10-10-30 10:08:46

  引言

  DP83848C是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生產的一款魯棒性好、功能全、功耗低的10/100 Mbps單路物理層(PHY)器件。它支持MII(介質無關接口)和RMII(精簡的介質無關接口),使設計更簡單靈活;同時,支持10BASE~T和 100BASE-TX乙太網外設,對其他標準乙太網解決方案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

  MII(Medium Independent InteRFace)是IEEE802.3u規定的一種介質無關接口,主要作用是連接介質訪問控制層(MAC)子層與物理層(PH-Y)之間的標準乙太網接口,負責MAC和PHY之間的通信。由於MII需要多達16根信號線,由此產生的I/O口需求及功耗較大,有必要對MII引腳數進行簡化,因此提出了RMII(Reduced Medium Independent Interface,精簡的介質無關接口),即簡化了的MII。

  1 硬體設計

  1.1 電路設計

  DP83848C的收發線路各是一對差分線,經過變比為1:1的乙太網變壓器後與網線相連。乙太網變壓器的主要作用是阻抗匹配、信號整形、網絡隔離,以及濾除網絡和設備雙方面的噪音。典型應用如圖1所示。

  

  圖2是DP83848C與MAC的連接電路。其中,Xl為50 MHz的有源振蕩器。

  

  1.2 PCB布局布線

  布局方面,精度為1%的49.9 Ω電阻和100 nF的去耦電容應靠近PHY器件放置,並通過最短的路逕到電源。如圖3所示,兩對差分信號(TD和RD)應平行走線,避免短截,且儘量保證長度匹配,這樣可以避免共模噪聲和EMI輻射。理想情況下,信號線上不應有交叉或者通孔,通孔會造成阻抗的非連續性,所以應將其數目降到最低;同時,差分線應儘可能走在一面,且不應將信號線跨越分割的平面,如圖4所示。信號跨越一個分割的平面會造成無法預測的迴路電流,極可能導致信號質量惡化並產生EMI問題。注意,圖3和圖4中,陰影部分為錯誤方法。

  

  2 RMll模式描述

  RMII模式在保持物理層器件現有特性的前提下減少了PHY的連接引腳。

  RMII由參考時鐘REF_CLK、發送使能TX_EN、發送數據TXD[1:0]、接收數據RXD[1:0]、載波偵聽/接收數據有效CRS_DV和接收錯誤RX_ER(可選信號)組成。在此基礎上,DP83848C還增加了RX_DV接收數據有效信號。

  2. 1 REF_CLK——參考時鐘

  REF_CLK是一個連續時鐘,可以為CRS_DV、RXD[1:O]、TX_EN、TXD[1:O]、RX_DV和RX_ER提供時序參考。 REF_CLK由MAC層或外部時鐘源源提供。REF_CLK頻率應為50 MHz±50×10-6,佔空比介於35%和65%之間。在RMII模式下,數據以50 MHz的時鐘頻率一次傳送2位。因此,RMII模式需要一個50 MHz有源振蕩器(而不是晶振)連接到器件的X1腳。

  2.2 TX_EN——發送使能

  TX_EN表示MAC層正在將要傳輸的雙位數據放到TXD[1:O]上。TX_EN應被前導符的首個半字節同步確認,且在所有待傳雙位信號載入過程中都保持確認。跟隨一幀數據的末2位之後的首個REF_CLK上升沿之前,MAC需對TX_EN取反。TX_EN的變化相對於REF_CLK是同步的。

  2.3 TXD[1:0]——發送數據

  TXD[1:O]的變換相對於REF_CLK是同步的。TX_EN有效後,PHY以TXD[1:0]作為發送端。

  在10 Mbps模式下,由於REF_CLK的頻率是在10Mbps模式中數據速率的10倍。因此TXD[1:0]上的值必須在10個脈衝期間保持穩定,確保DP83848C能夠每隔10個周期進行採樣。發送時序如圖5所示,發送延時情況如表l所列。其中,PMD為物理介質關聯層(physical media depen-dent)接口。

  

  2.4 RXD[1:0]——接收數據

  RXD[1:0]轉換是與REF_CLK同步的。在CRS_DV有效後的每個時鐘周期裡,RXD[1:O]接收DP83848C的兩位恢復數據。在某些情況下(如數據恢復前或發生錯誤),則接收到的是RXD[1:O]的預確定值而不是恢復數據。CRS_DV解除確認後,RXD[1:O]為「00」,表示進入空閒狀態。CRS_DV確認後,在產生正確的接收解碼之前,DP83848C將保證RXD[1:0]=「00」。

  DP83848C提供的恢復數據總是半字節或成對雙位信號的形式,這對於由前導符開始的所有數據值都成立。因為CRS_DV是異步確認的,不能假設先於前導符的「00」數據會是雙位信號形式。

  100 Mbps模式下,在CRS_DV確認

  之後的正常接收過程中,RXD[1:O]將會保持「00」,直到接收器檢測到正確的起始串分界符(STart St-ream Delimiter,SSD)。一旦檢測到SSD,DP83848C將會驅動前導符(「01」),後面緊跟著起始幀分界符(Start of Frame. Delimiter,SFD)(「01」「01」「01」「11」)。MAC應該開始SFD之後的數據。如果檢測到接收錯誤,在載波活動結束前,RXD[1:0]將會替換為接收字符串「01」。而由於幀中剩餘數據被替換,MAC的奇偶校驗將會拒絕錯誤的信息包。如果檢測到錯誤的載波(壞的 SSD),RXD[1:O]將會替換為「10」,直到接收事件結束。這種情況下,RXD[1:O]將會從「00」變為「10」,而無需標明前導符 (「01」)。

  10 Mbps模式下,CRS_DV確認後,RXD[1:O]將會一直保持「00」,直到DP83848C有恢復脈衝並能對接收數據進行解碼為止。當存在有效接收數據時,RXD[1:O]以「01」為前導符接收恢復的數據值。因為REF_CLK頻率是10 Mbps模式下數據速率的10倍,MAC對RXD[1:0]上的值每隔10個周期採樣一次。接收時序如圖6所示,接收延時情況如表2所列。

  

  2.5 RX_DV——接收數據有效

  儘管RMII並不要求,DP83848C還是提供了一個RX_DV信號。RX-DV是沒有結合CRS的接收數據有效信號(Receive Data Valid)。第一個正確的恢復數據(前導符)或偽載波檢測到來時,RX_DV被確認,在恢復數據的末兩位傳送之後解除確認。通過使用該信號,全雙工 MAC不必再從CRS _DV信號中恢復RX_DV信號。

  2.6 CRS_DV——載波偵聽/接收數據有效

  當接收介質處於非空閒狀態時,由PHY來確認CRS_DV。在載波檢測中,CRS_DV依據與工作模式相關的標準異步確認。10BASE_T模式下,靜噪通過時發生該事件。在100BASE-TX模式,當10位中檢測到2個非相鄰的零值時,發生該事件。

  在RMII規範(1.2版)中提到,載波丟失將導致與REF_CLK周期同步的CRS_DV解除確認,這在RXD[1:O]半字節的首兩位出現(即CRS_DV僅在半字節邊界解除確認)。在CRS_DV首次解除確認後,如果DP83848C還有數據位要加在RXD[1:O]上,則在REF_CLK周期中,DP83848C應在每半個字節的第2個雙位上確認CRS_DV,並在一個半字節的第1個雙位解除確認。這樣,從半字節邊界開始,到CRS(載波偵聽/接收信號)在 RX_DV前結束時,CRS_DV以25 MHz(100 Mbps模式)或2.5MHz(10 Mbps模式)的頻率翻轉(假設當載波事件結束時DP83848C還有待傳送的數據位)。

  通過編程DP83848C能夠與RMII規範(1.0版)很好地兼容。在該模式下,CRS_DV將會異步地與CRS進行確認,但是要等傳送完最後的數據時才會解除確認,CRS_DV 在數據包的末端不會被翻轉。該模式雖然不能對來自CRS_DV的CRS信號進行精確的恢復,但是卻可以使MAC層的設計更簡單。

  在出錯的載波活動時間中,CRS_DV保持確認。一旦確認CRS_DV,則可以認為在RXD[1:O]上的數據是有效的。然而,由於CRS_DV的確認相對於REF_CLK是異步的,因而在正確解碼接收信號之前,RXD[1:0]上的數據應為「00」。

  2.7 RX_ER——接收錯誤

  遵照IEEE802.3標準的規定,DP83848C提供一個RX_ER輸出端。RX_ER可以維持一個或更多的REFCLK周期,來標識一個在當前PHY到幀的傳輸過程中曾出現的錯誤(MAC子層不一定能檢測到,但PHY可以檢測到的編碼錯誤或其他錯誤)。RX_ER的變化相對於REF_CLK是同步的。

  由於DP83848C是通過以固定數據代替原來數據的方式幹擾到RXD[1:O],所以MAC不需要RX_ER,而只需CRC校驗(即奇偶校驗)就可以檢測到錯誤。

  2.8 衝突檢測

  RMII不向MAC提供衝突標誌。對於半雙工操作,MAC必須從CRS_DV和TX_EN信號中產生它自己的衝突檢測。為了實現這一點MAC必須從CRS-DV信號中恢復CRS信號,並和TX_EN進行邏輯與。注意,不能直接使用CRS_DV,因為CRS_DV可能在幀的末端觸發以標誌CRS解除確認。

  3 RMII模式配置

  DP83848C的RMII模式配置包括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

  3.1 硬體配置

  如圖2所示,DP83848C的X1(34)腳上提供50 MHzCMOS電平的振蕩信號。在上電和復位時,強制DP83848

  C進入RMII模式。方法是通過在RX_DV/MII_MODE(39腳)接入一個上拉電阻。

  3.2 軟體配置

  

  PHY的軟體初始化流程如圖7所示。

  

  結語

  DP83848C配合RMII標準接口提供了一種連接方案,可以減少MAC至PHY接口所需要的引腳數目。該方案使得設計工程師在保持IEEE802.3規範中所有特性的同時,降低系統設計成本。正因為如此,DP83848C能夠更好地適應工業控制和工廠自動化,以及通用嵌入式系統等應用場合。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乙太網驅動的流程淺析(三)-ifconfig的-19錯誤最底層分析
    我們繼續沿著上一篇的乙太網思路來繼續分析,目的是為了學習乙太網這塊從應用層到底層的整塊加載和匹配流程。
  • 乙太網驅動的流程淺析(四)-乙太網驅動probe流程
    我們繼續沿著上一篇的乙太網思路來繼續分析,目的是為了學習乙太網這塊從應用層到底層的整塊加載和匹配流程。
  • 一文讀懂乙太網MII/RMII/GMII三種接口
    概述:   MII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介質無關接口)或稱為媒體獨立接口,它是IEEE-802.3定義的乙太網行業標準。在其他速率下工作的與MII等效的接口有:AUI(10M 乙太網)、GMII(Gigabit 乙太網)和XAUI(10-Gigabit 乙太網)。
  • Broadcom StrataXGS交換晶片——乙太網100GbE高性能
    對此,Broadcom(博通)公司在2011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宣布推出最新的高性能StrataXGS交換解決方案——BCM56640系列和BCM56540系列,該解決方案為滿足新一代運營商乙太網匯聚平臺對帶寬、可擴展性和效率的要求而進行了優化。這些新的解決方案具有高集成度,功耗降低多達40%,同時極大地擴大了轉發規模並提高了靈活性。
  • 簡化您的乙太網設計,第1部分:乙太網PHY基礎知識和選擇過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1746.htm在技術文章系列「簡化您的乙太網設計」的第1部分中,我們將介紹乙太網物理層基礎知識,幫助您選擇合適的終端應用物理層。我們還將提供TI物理層選擇流程圖,幫助您簡化物理層選擇過程。什麼是乙太網物理層?
  • Precise-ITC與eSilicon合作綜合性乙太網測試晶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網絡IP研發商——Precise-ITC與專用集成電路(ASIC)及IP供應方——eSilicon宣布合作,雙方旨在提供一款綜合性多速率、多信道400G乙太網測試晶片。
  • 東芝擴大用於汽車和工業應用的乙太網橋接晶片產品線
    東芝電子元件及存儲裝置株式會社(「東芝」)宣布擴大了其汽車乙太網橋接IC產品線,推出全新「TC9562系列」——TC9562AXBG,與東芝現有橋接IC TC9560系列相比,能提供更多接口。TC9562BXBG支持乙太網TSN和乙太網AVB;TC9562XBG擁有比現有產品更簡單的配置。樣品將於二月份開始發貨,十月份開始量產。
  • 工業乙太網EtherNet/IP性能分析
    目前,工業乙太網的發展方向有2種:一種是非標準的乙太網,在乙太網的基礎上二進行了改動,一般都採用專用的晶片進行產品研製,Profinet是其典型代表;另一種是基於標準的乙太網,採用工業級的乙太網晶片就能進行產品研製,EtherNet/IP正是基於標準乙太網的典型代表。
  • 乙太網交換機原理及應用
    乙太網交換機原理乙太網交換機,作為今天我們廣為使用的區域網硬體設備,一直為大家所熟悉。它的普及程度其實是由於乙太網的廣泛使用,作為今天乙太網的主流設備,幾乎所有的區域網中都會有這種設備的存在。並且,二層交換機只能識別所謂「乙太網幀」這種二層數據類型,不能識別諸如「IP 報文」、「IPX 數據包」等這些高層數據,如果有高層數據識別應用要求(如基於 IP位址的策略)是無法實現的。這時候,多層交換機就是我們的選擇了。
  • Keystone I乙太網子系統調試手冊
    本手冊總結實際應用中遇到的部分典型的技術問題和各種問題的調試方法,同時也提供乙太網子系統的各種實用配置和建議。對於具備基本Keystone I乙太網知識的用戶,本手冊可以作為用戶手冊的有力補充。期望讀者在初步閱讀user guide和具備基本的PA LLD/SA LLD開發經驗以後再查閱本文。1.乙太網子系統說明
  • 帶乙太網口的中西文VFD字符顯示器
    摘要:介紹一種帶乙太網口的中西文VFD字符顯示器,根據乙太網 關鍵詞:字庫 Rabbit2000微處理器 乙太網 VFD顯示器在一些單位內部、醫院和公共場所的監控系統中,常要發布流動的信息。
  • 基於netX90晶片實現PROFIBUS DP從站的開發
    netX90晶片作為赫優訊新推出的功能強大的SoC,可實現主流的實時乙太網PROFINET Device、EtherCAT Slave、EthernetIP Adapter等通訊產品的開發,也可實現現場總線PROFIBUS DP從站的開發。
  • 工業乙太網與現場總線技術各自優缺點和應用
    4.總線系統計算機服務模塊 以客戶機/伺服器模式是目前較為流行的網絡計算機服務模式。伺服器表示數據源(提供者),應用客戶機則表示數據使用者,它從數據源獲取數據,並進一步進行處理。客房機運行在PC機或工作站上。伺服器運行在小型機或大型機上,它使用雙方的智能、資源、數據來完成任務。
  • 歐姆龍乙太網在成品庫通信和控制方面的應用分析
    歐姆龍乙太網在成品庫通信和控制方面的應用分析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12-29 09:57:00 1.引言 在汽車各類生產線上採用車體識別系統,
  • Bourns針對DSL、乙太網與PoE應用推出最新G.fast 及LAN 變壓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692.htm  Bourns精巧的G.Fast變壓器型號SM51430EL是一款經優化過的DSL應用解決方案,專門針對小於500公尺的區域迴路設計。
  • 400Gbps乙太網對存儲意味著什麼?
    IEEE已經發布了400Gb/sec(50 GB/sec)的乙太網標準。乙太網的互連標準再次被提高到其他網絡互連技術的標準之上,而且是我們當前的網絡互連速度的4倍。
  • 關於各種工業乙太網技術的詳細分析
    基於EPA的分布式網絡控制系統己在工廠得到成功應用。 EthernetPowerlink Ethernet Powerlink(簡稱EPL)是由奧地利B&R(貝加萊)公司於2001年開發出來的實時乙太網解決方案。
  • Mellanox 推出 Spectrum-3乙太網交換機 首款為雲、存儲和AI應用...
    Mellanox 推出 Spectrum-3乙太網交換機 首款為雲、存儲和AI應用優化的12.8Tbps網絡平臺 為雲、存儲和AI應用量身優化,面向新一代高效數據中心提供卓越的可擴展性
  • 基於Submerge Frame方法的CAN-乙太網網關
    乙太網憑藉其成本低、開放性強以及具有廣泛的開發、應用軟硬體支持等明顯優勢,已經成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區域網路技術之一,而can總線也以星火燎原之勢成為應用最普遍的現場總線之一[1]。由於can總線的傳輸速率受到傳輸距離的限制,在應用中往往以can總線作為現場控制局部網絡,連接現場監控設備和高級智能設備,而將乙太網作為企業信息傳輸主幹網,連接各個現場控制局部網絡,傳統的can-乙太網網關往往無法適應較大規模和重網絡負荷環境,本文對在不改變作業系統、網絡協議且不增加硬體成本的基礎上實現高效的can總線的乙太網接入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