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古老的一個棋種,西洋棋在各類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但像美劇《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這樣完全以西洋棋為主線且製作精良的勵志爽劇並不多。《后翼棄兵》邀請到加裡·卡斯帕羅夫、布魯斯·潘道菲尼兩位西洋棋名宿為技術指導,其專業考究度得到業內普遍讚譽。據不完全統計,全劇共出現過300多個棋局,即便一些只是作為背景出現,每個棋子仍出現在它該在的位置。
《后翼棄兵》情節遞進和情緒鋪墊非常到位,即便不懂西洋棋,觀劇時依舊有很強的代入感,也由此掀起了一股西洋棋熱。中國國象女隊教練餘少騰表示自己看後最大的感受是,這對西洋棋項目推廣會有很大幫助。
1 劇情與現實
女主原型為兩大傳奇人物
《后翼棄兵》講述的是20世紀50年代末,年幼的貝絲·哈蒙被遺棄,並被託付給肯塔基州的一家孤兒院。一個偶然的機會,貝絲·哈蒙認識了校工薩貝,並展現了極高的西洋棋天賦。《后翼棄兵》不單單是一部棄兒成長為世界冠軍的勵志劇,更多講述的是天才背後的痛苦和代價。
《后翼棄兵》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1983年的同名小說。1972年,沃爾特·特維斯見證了美國傳奇棋手鮑比·費舍爾戰勝蘇聯一代棋王鮑裡斯·斯帕斯基,之後耗時十年寫就了這部小說。
二戰後26年間共產生過5位西洋棋世界冠軍,全都是蘇聯棋手。1972年,29歲的費舍爾戰勝蘇聯棋王斯帕斯基成為美國第一位西洋棋世界冠軍。2014年,好萊塢曾把這一世紀對決搬上大銀幕,在影片《Pawn Sacrifice》(《出棋制勝》)中飾演費舍爾的是「蜘蛛俠」託比·馬奎爾。費舍爾也是《后翼棄兵》女主貝絲·哈蒙的原型之一,另一個原型則是史上最偉大的女棋手小波爾加。小波爾加在看完這部短劇後說:「有些情節很真實,好像我就在棋局之中。」在中國國象女隊教練餘少騰看來,費舍爾的原型情節所佔比重更大一些,「費舍爾和劇中的貝絲·哈蒙幾乎是美國同時代棋手,兩人都是在冷戰時期戰勝蘇聯世界冠軍後成名。小波爾加則是女子棋界的最強者,最高世界排名進入過前十,與貝絲·哈蒙一樣幾乎擊敗過所有男棋手,只是她並沒有登頂。」
在《后翼棄兵》中,貝絲·哈蒙先後在墨西哥城、巴黎兩次不敵蘇聯世界冠軍博戈夫,直到第3次才在莫斯科戰勝對手贏得世界冠軍。劇情很勵志,但現實很殘酷。西洋棋史上,還沒有一位女子棋手能在戰勝男棋手後拿到世界冠軍。
2 專業與專注
劇中出現過300多個棋局
《后翼棄兵》第1集16分鐘,貝絲·哈蒙在孤兒院地下室偶遇了獨自下棋的校工薩貝。在那裡,貝絲·哈蒙開始了西洋棋啟蒙。兩人第一次下棋,薩貝使出「四回合將殺」這一經典戰術。之後,薩貝又教會了貝絲·哈蒙西西里防禦、納依道夫變著、列文菲舍變著等經典戰術。「四步殺是學習西洋棋的必經之路,初學者很容易中招。」餘少騰稱即便從業內角度看,《后翼棄兵》在棋局拍攝處理上也非常專業。
《后翼棄兵》拍攝期間,劇組邀請了西洋棋特級大師加裡·卡斯帕羅夫以及西洋棋名宿布魯斯·潘道菲尼擔任技術指導。據不完全統計,劇中出現過300多個棋局。導演斯科特·弗蘭克稱,觀眾可以定格任何鏡頭。卡斯帕羅夫也表示,「相信我,這是西洋棋在影視作品中的最好呈現了。」
除了棋局,《后翼棄兵》在其他細節處理上也非常到位。每次服用鎮靜藥物後,貝絲·哈蒙都會在天花板上看到棋局,棋子在腦海中推演變化,之後再在現實對局中體現出來。「這個細節做得很好,我們棋手晚上睡不著覺或者當天有比賽時就會想棋,滿腦子都是棋。」餘少騰說。
此外,《后翼棄兵》還再現了當下西洋棋已不會再出現的一幕:封棋,短短7集出現了3次。「封棋出現在劇中確實太專業了。」餘少騰說自己下過封棋,第一天下完第二天繼續下,冗長繁瑣的比賽時長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節奏,西洋棋協會後來也取消了這一規則。
不過在貝絲·哈蒙劇中所處的時代,封棋是很普遍的現象。第7集,貝絲·哈蒙與博戈夫比賽進行到關鍵時,後者要求封棋。餘少騰稱封棋後棋手會進入集體研究階段,班尼、哈利等人在劇中也通過越洋電話幫助貝絲·哈蒙研究拆棋方法,「這跟我們之前封棋的實戰是一樣的。」
3 經典與權威
劇中所提人物均為大師級
《后翼棄兵》中多次出現卡帕布蘭卡、阿廖欣、墨菲等多位西洋棋特級大師的名字。
「卡帕布蘭卡、阿廖欣都是世界冠軍。墨菲雖然沒有拿過世界冠軍,但在西洋棋領域是無冕之王。」餘少騰說這裡的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西洋棋的一段歷史,他們的棋局至今仍不過時。
第2集中,貝絲·哈蒙去學校圖書館詢問有沒有西洋棋圖書時,管理員向她推薦了何塞·卡帕布蘭卡的傳記,並介紹說這是一位天才棋士。何塞·卡帕布蘭卡1888年生於古巴,是西洋棋第3位世界冠軍,1921年世界冠軍對抗賽中以4勝10和的不敗戰績奪冠。職業生涯,卡帕布蘭卡一度長達8年時間不敗。1927年,西洋棋世界冠軍對抗賽上,卡帕布蘭卡不敵亞歷山大·阿廖欣失去棋王稱號。兩人大戰34場,其中有32場都是以后翼棄兵開局。
1892年出生的阿廖欣是西洋棋史上第4位世界冠軍,也是唯一將世界冠軍稱號保持到逝世的棋手。《后翼棄兵》中有多處場景提及阿廖欣,「阿廖欣防禦」也是當今西洋棋王兵開局的一種。《后翼棄兵》中,貝絲·哈蒙曾受邀前往當地一所中學進行1對12的車輪戰,用時1小時20分鐘橫掃所有對手。西洋棋史上,阿廖欣也曾有過經典的車輪戰。1924年,阿廖欣在紐約進行了一場1對26盲棋車輪戰,最終取得17勝4和5負的成績。
第5集中,在發現貝絲·哈蒙有鎮定劑藥物依賴後,前肯塔基州冠軍哈利送給她一本保羅·墨菲的書,並表示哈蒙和墨菲一樣有著自我毀滅的傾向。哈利口中的「保羅·墨菲」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的西洋棋選手。職業生涯後期,保羅·墨菲精神狀況很差,被棋迷稱為「西洋棋的驕傲與悲哀。」
4 影響與普及
劇作熱播掀起西洋棋熱
「整部劇看完以後,最大的感觸是對西洋棋項目會有很大的幫助。」餘少騰稱劇中雖也有一些細節沒交代清楚,比如在業內人士看來,貝絲·哈蒙的水平為什麼一下就那麼高,但並不妨礙這是一部高水準的跨界影視作品。
作為在歐美流行數百年的智力運動項目,西洋棋此前在諸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呈現,但像《后翼棄兵》這樣以西洋棋為主線且製作精良的作品並不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一個有關西洋棋的影視作品。」餘少騰說之前一些涉及西洋棋的影視作品可能也就是拍個簡單局面或棋手表現,大多都是一閃而過,並不像《后翼棄兵》這樣專業和豐滿,也很難體現西洋棋的魅力。
除了請卡斯帕羅夫等人做技術指導外,飾演貝絲·哈蒙的安雅拍攝前接受了長時間的西洋棋專業訓練。接受採訪時,安雅稱:「導演要求我們下棋的動作要像機關槍一樣,非常熟練和快速,並且充滿殺傷力。」
餘少騰也表示,貝絲·哈蒙下棋的舉止和表情一定是參照過歐美職業女棋手的一些習慣,「女主角雖然不是一個專業棋手,但她至少做到了接近職業棋手的神態和感覺。」餘少騰稱貝絲·哈蒙在劇中基本都是對陣男棋手,如果沒有非常自信的一面,是不可能擊敗那麼多男棋手的。
《后翼棄兵》的熱播也掀起了一股西洋棋熱,國外電商網站棋具搜索量暴增,一些西洋棋在線遊戲網站更是數十倍增加。據製作方奈飛公司11月23日發布的收視數據顯示,《后翼棄兵》上架後4周便有超過6200萬戶家庭收看。
餘少騰也表示,《后翼棄兵》讓很多業外人士都開始了解、接觸西洋棋,「從這一角度,我們希望能有更多有關西洋棋的優質作品出來。」
據《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