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妻結婚的時候,父母都給算過八字,還要請人算一下結婚的良辰吉日,每個地方的風俗都是不一樣的。雖然是為了討吉利,但沒有科學依據,很多年輕人都覺得是迷信。
而「八字不合」有沒有問題不清楚,可是夫妻血型不合,就會有大問題了。
一、小夫妻婚前未檢查血型,孩子出現「溶血性黃疸」
柯醫生前段時間就接觸過一對夫妻,生下孩子24小時內出現了溶血性黃疸,連夜將孩子送進了兒科治療。雖然說黃疸並不難治療,但是新生兒溶血,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也有病人會非常擔心,有很多O型血的孕媽,會拿著孕檢單,焦急的問柯醫生:「我是O型血,丈夫是A型血,會不會出現新生兒溶血的情況?」
柯醫生告訴病人,並不是所有的O型血準媽媽,都會讓胎兒出現溶血的情況。在ABO型血夫妻中,只有5%左右的家庭,會出現溶血的情況。所以大家也不必過度焦慮,提前做好篩查,做好預防就可以了。
二、為什麼會出現「新生兒溶血」?
人類的血型有很多種類,並且還在不斷的更新中,但是大致可以分為A、B、O、AB型,而這幾種血型中,大部分人都是RH陽性,極少部分是RH陰性(也就是俗稱的熊貓血)。
1. 如果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非O型血
O型血中有A、B、AB血型的抗體,如果媽媽是O型血,但是寶寶遺傳自爸爸的血型,成為了非O型血的情況,那麼新生兒就會有溶血的可能性。
因為媽媽血液中的A型抗體,會攻擊寶寶的A型血紅細胞,這就是為什麼古時候有「滴血認親」,因為血型不同,抗體就會破壞紅細胞,使其破裂損壞。
但並不是所有O型血的媽媽,都會出現溶血,還要根據媽媽血液中的抗體。如果抗體含量較高,出現溶血的情況就比較高。輸血也是相同的理論,因為不同的血液中有抗體,會有攻擊的情況發生。
但是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溶血性的情況比較少見,畢竟媽媽是O型血,寶寶遺傳爸爸的血型才會出現。而且媽媽的其他血型抗體不高,也不會有溶血特徵。
即使最後孩子生下來,出現了溶血的情況,及時就醫,把孩子送去新生兒科治療黃疸,成長過程中多補充鐵元素,就能放心讓孩子長大了。
2. RH溶血
RH型溶血比較少,因為RH陰性血只佔總人口的0.2%-0.5%,陰性血的人和陽性血的人結合,也會出現溶血的情況。
如果寶寶遺傳爸爸的血型,那麼就會出現溶血的情況,而且第一胎沒有出現溶血的情況,懷孕的時候可能就產生的抗體,那麼第二胎出現溶血的情況就會大大增加。
三、如何避免出現「新生兒溶血」
1. 及時篩查抗體
如果發現夫妻的血型不合,而媽媽剛好是O型血,爸爸是非O型血,那就及時做抗體篩查。如果媽媽體內的抗體濃度不高,生孩子的時候,可能就不會出現問題。
有些朋友問,為什麼A、B型血,不會出現抗體呢?那是因為O型血抗體更容易穿過胎盤,而A、B型血的抗體,不容易穿過胎盤。
2. 不需要太過擔心緊張
很多孕媽是O型血就緊張得不行,其實孕婦體內的A、B型抗體高,不一定是因為胎兒。也有可能是平常接觸的細菌,吃的食物,是A、B型血,引發了孕媽的抗體升高,不一定是針對胎兒。
即使最後新生兒生出來,發現了溶血的情況,只要及時送到醫院去,是可以治療的。黃疸可以照藍光,多曬太陽,貧血可以多吃補鐵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