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毅,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教育集團校長,數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擔任中國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教育研究會高中教育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家書院兼職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特聘導師。
「祝賀李校長!李校長當年給我們班上數學課,我深深地被她的課堂魅力所吸引,高考報考了數學系!」「李校長對人真誠熱情,對工作一次不苟,對事業忠心耿耿,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期待您繼續為中國教育發展而建言獻策!」……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名單一經公布,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團的微信公眾號上著實熱鬧了一番,一串串的留言見證了李有毅在師生家長心中的印象。
作為北京市豐臺區基礎教育的領頭羊,北京十二中曾有著不平凡的「出身」。它的前身是「宛平簡師」,80多年前由當地士紳在盧溝橋畔的一所龍王廟組織籌建而成。作為北京市的名校之一,北京十二中也是名校長的「培養基地」——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陶西平,北京市教委原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羅潔,都曾在此擔任校長。
歷史又將第十任校長的接力棒傳到了李有毅手中。李有毅自稱是「年紀大的年輕校長」。1996年,41歲的李有毅從安徽正式調入北京市十二中,任課3年後便成為教學副校長,為了「教學上的話語權」,她始終耕耘在教學一線。10年之後,51歲的她正式擔任北京十二中校長。上任之際,她曾當著全校教職工的面對自己「約法三章」:第一,不會因為任何一個關係,做違規違紀的事情;第二,不會為任何一個親屬謀求個人的私利;第三,學校所有的工程寫委託書。
而李有毅對老師們的要求也很高,對老師工作中的差錯或者不負責任,她一點也不客氣,絕不留私情,老師們常說「李校長的眼裡不揉沙子」。
十多年來,李有毅一直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而今,這種風清氣正的風氣已經融入到十二中的文化當中。在她的帶領下,十二中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跨越幼小初高多個學段、一校多址的教育集團。如今,創新教育已成為學校一張靚麗的名片。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她發起成立了全國「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加入世界名中學聯盟,在全國首創了錢學森學校、創辦了錢學森航天實驗班和錢學森班,推進國家級課題《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積極思維、開展活動和充分表現的四大發展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內得到健康的發展。
除了耕耘好十二中教育集團的「一畝三分地」,李有毅還積極承擔教育的社會責任。她還擔任了中國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教育研究會高中教育研究分會副理事長、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特聘導師等職務,辛勤的付出也讓她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獎章」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雖然是首次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但李有毅在教育發展參政議政的道路上,已經不是「新手」。在她的履歷表上,有著頗為豐富的「人大履職記錄」: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豐臺區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積極為豐臺區、北京市的教育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代表的不是個人,也不是學校,這意味著一份沉甸甸的、光榮的責任。雖然大家分工不同,但都要在自己現有的崗位上,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2018年2月22日,在學校新學期開學前的幹部培訓會議上,李有毅用這樣的例子激發大家對全國政協委員等不同的崗位職責的理性認識。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基礎教育階段是人生的預備期,習慣的養成期,也是一個人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所以,基礎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會之前,做事向來認真的李有毅也做了一個「功課」,她在對比研究委員名單後發現,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來自基礎教育界的力量較之去年有所增加,「這說明國家對基礎教育更加重視了,『人多聲強』,建言獻策的力量也一定會更強大,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談及即將拉開帷幕的全國兩會,李有毅表示將特別關注教育的精準扶貧問題、現代青少年的培養以及學生的心理健康等問題。而這些都是她基於日常教育實踐經驗而發現的問題。
「站在全國兩會更高的平臺上,我將和眾多優秀的教育同仁一道,以飽滿的熱情和嚴肅的責任感,積極為推動中國教育發展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李有毅看來,從「豐臺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再到「全國政協委員」,一路走來,變化的是崗位的名稱,但不變的是為中國教育發展建言獻策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