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夏天最熱門的節目,《樂隊的夏天2》絕對能榜上有名。
基本每期都能貢獻幾個話題,出現幾首金曲,微博、朋友圈、QQ音樂……各種社交平臺上隨手一刷都是它。
這不,上周六最新一期的歌單剛公布,#樂隊的夏天1v1改編賽#又上熱搜了。
作為忠實的音樂愛好者,阿槓迅速跑去圍觀了,原本打算看看有什麼喜歡的金曲入選,結果點進去一瞅…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愛情買賣》、《天竺少女》、《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不是吧,是阿槓手滑誤入了什麼廣場舞大賽的選曲頁面嗎?!
(咳,恢復理智
往好了說,本季的《樂夏2》這叫「勇於改變,推陳出新」。區別於第一季《樂夏》裡的流行金曲,這一季曲庫給樂隊們的選擇範圍更加開闊,歌曲選項也更加多元,賽制更好玩兒了。
不過就是這個歌單屬性吧……怎麼看怎麼和我們人均搖滾巨星的樂隊不搭。仁科在選歌環節更是連喊:
「next」
「pass」、「pass!!!」(嗓音提高三倍)
「故意整我們?這批歌單」(情緒崩潰)。
一邊是極其主流的大眾化,一邊要的是個性,捆綁起來改編,節目組可真夠大膽的啊。
但沒想到,第一組出場的馬賽克,就讓阿槓瞬間被「打臉」。
他們選擇的曲目是《瀟灑走一回》,搖滾的雄渾氣勢融合迪斯科的煽動節奏,才一開嗓就讓人從頭到腳都抑制不住地想舞動。
之後島嶼心情的《追夢人》,又一下把人從快意恩仇的江湖中,拉到了青澀卻執拗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開頭的柔情,唱腔幽緩低沉,伴隨著舞臺昏黃的燈光,像是在追憶,又像是溫存地述說著別人的故事。
循序漸進之後到了副歌部分,舞臺瞬間炸裂。所有情緒湧上來,「看我看一眼吧,莫讓紅顏守空枕。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上面這兩首歌都出自「爸媽KTV」單元,曲庫都是流行金曲,改編不算太難。到了下面這幾個單元,那難度可就提上來了。
每首歌都「pass」的五條人,最終選了他們唯一熟悉的《last dance》。雖然仁科還是把伍佰的《浪人情歌》專輯念成了「爛人情歌」吧……
p.s. 仁科這張真的好像郭富城!
這首歌今年因為《想見你》而爆紅,伍佰老師個人特色極強的演唱方式加上劇情的推波助瀾,《last dance》在聽眾心目中的地位一度無人可撼動。
五條人為了改編好它,還挺下了一番功夫。從服裝、音樂到舞台風格,都完美還原了上世紀90年代歌舞廳的感覺與情懷。
茂濤還特意搭配了一身西裝+花襯衫,墨鏡一戴人字拖(?一蹬,買張機票就可以去巴黎走秀了。
小插曲:彩排現場導演還特意問了一句「不改歌了吧」,估計是被兩位大哥上次的臨時換歌給整怕了,得了什麼「五條人PTSD」…
到了正式演出的現場,前奏響起,就讓人仿佛置身於城鄉結合部的破敗迪廳之中。
仁科說,小時候他在縣城的卡拉OK廳裡待過,「那就是我的歌舞廳,有霓虹燈、舞臺、的士高波波,男男女女在唱歌、跳舞、喝酒、聊天、談情說愛……我爸就是卡拉OK廳的老闆,他曾經是K歌之王,大家都喜歡聽他唱歌。」
而在這支《last dance》裡,仁科把舞臺變成了自己的卡拉OK廳,現在他才是K歌之王。
網友這個形容就很精準:從小島海風的感覺,改成了大陸南方縣城歌舞廳的感覺。有一種在上世紀舞廳蹦迪的沙雕快樂。
張亞東說起看五條人的表演時,「已經忘了我在幹嘛」。完全「沉浸式聽歌」。
本組的另一隻樂隊是福祿壽,她們的改編曲目是《少年》。這首歌作為X音神曲,基本一響起旋律,後面的歌詞阿槓就能哼出來,但是福祿壽登臺唱了差不多一分鐘之後,阿槓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首歌真的是《少年》嗎?是不是還有同名的另一首《少年》??
沒錯,福祿壽的改編幾乎讓《少年》「脫胎換骨」。無論是演唱技巧、編曲風格還是表達意境都顛覆了原曲,三個女孩兒只不過是借用了這個「少年」的殼子,然後重塑了它的靈魂。
福祿壽是新樂隊,剛組建沒多久,按其他樂手的話來說,「是妹妹」。她們首場表演的《玉珍》就一鳴驚人,獲得了很高的讚譽,觀眾緣非常好。
當晚這場表演過後,張亞東評價她們樂隊為「光芒萬丈」。「我不想愧對那晚星光」,毋庸置疑,還是少年的福祿壽女孩兒們,擔得起這句歌詞。
阿槓還意外發現姚晨也點讚了福祿壽的微博…嘖,著名網友姚晨女士還真是永遠衝在潮流第一線。
接下來這個單元的兩組樂隊有點特別。因為在這麼不容易選出合適改編歌曲的曲庫中,他們品味竟然出奇的一致——都選擇了《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
同樣的原曲,改編後的曲風卻大相逕庭。椅子樂團的版本一如既往的風格鮮明,不疾不徐,娓娓唱來,如寶島的海風。
「讓我們,忘掉所有煩惱憂傷」,原曲裡這句沒頭沒腦傻樂的歌詞,在他們唱來,居然變得治癒又溫暖。
有朝一日居然會覺得《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適合當約會曲目,阿槓怕不是瘋了……
而另一邊,白皮書版本的又是完全另一種風格了。
首先,開頭閃到人炫目的舞檯燈光就和隔壁沉靜優雅的藍色背景截然不同。
律動感極強的電音元素,火花四濺的合成樂器,曲風與歌詞極度分裂,嘴上唱著「心愛的小摩託」,曲中的氣勢卻是銅頭鐵臂的機甲戰士。
前者是優雅的享受,後者則是電光火石的激蕩,就看個人喜好了。
有網友把白皮書這版評價為「兒童邪典」。可以,有內味兒了,故事有「暗黑童年」系列,咱樂團就有「兒童邪典」!
最後一個單元,最讓人意想不到。嗯,它的名字叫「來啊,廣場舞」,大家先感受一下…
在經歷了捂臉崩潰後,後海大鯊魚最終選擇了《西遊記》的插曲《天竺少女》。一開場主場付菡就「咣」地一聲敲響了大鑼,臉上畫著迷彩,原始部落裝束,旋轉、舞蹈,現場宛若一個盛大的部落篝火晚會。
等愛的天竺少女變成了自由自在的西域女孩,與現場互動,載歌載舞觀眾席也嗨到爆。看來後海大鯊魚不但是衝浪高手,也是跳部落舞的人才啊…所謂的「下得了海,上得了草原」。
聽了七首歌了,是不是覺得差不多了,本期不虧,準備撤了?別急,還有最後一首《愛情買賣》。
絕對提神醒腦。如果不聽它,這期才算白看了。
原本極其接地氣的廣場舞旋律,配合上了大波浪極端又神經質的另類嘶吼,中間甚至還融入了一段說唱,現場效果荒誕又令人上癮。
大波浪在進行這段表演時,彈幕裡都在刷「我想去跳廣場舞」了。
看來《愛情買賣》以後不再是廣場舞界的專屬神曲了,夜店也馬上要有它的一席之地。
剛剛在qq音樂裡聽大波浪live版《愛情買賣》時,阿槓看到評論裡有人說: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我會主動搜索「愛情買賣」這首歌。
《愛情買賣》:謝謝,我也沒想到。
節目看完了,總體感覺就兩個字:過癮。
不但阿槓的顧慮打消了,還享受了一場意料之外的視聽盛宴,順便更新了不少音樂知識。
雖然歌單的屬性和樂隊格調不搭,但正是改編賽通俗的歌單的給了樂隊更多的發揮空間。改編難度越大,恰巧越能激發樂隊的潛能;原曲越是洗腦「口水」,就越能考驗樂隊真實的演唱風格。
就比如那首《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兩支樂隊表演完之後,張亞東點評椅子樂團的第一句就是「他們的風格非常成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夠把別人的歌,變成他們的歌。」
椅子樂隊自己也說,改編的初衷就是「想要帶觀眾一起去有山有海的地方兜風」。
而形容白皮書,張亞東則說他們給人的感覺是,「都市叢林裡很多雜音中,一句很微弱的聲音,非常特別的感覺」。
同一首歌,最後卻改編成了完全不同的兩首歌。所以說,無論曲庫如何,是俗是雅,是流行金曲還是獨立音樂,它都只不過是樂隊手上的一個命題。
最後怎麼玩、能交出來一張怎麼樣的答卷,都是樂隊自己要考慮的事。就像寫作要文風,演唱也有曲風,命題不管怎麼改變,最終呈現出來的,還是創作者自己的味道。
而且選曲的難度增加了之後,合成器、編曲的複雜程度也上去了,加上專業樂評人的點評,節目還能起到一個科普的作用,順便拉近樂隊與阿槓這樣非專業樂迷的距離。
《愛情買賣》,在普通聽眾看來嗨是嗨了,但總結起來整體風格就是「神經質」。然而其實不是,他們的演唱非常有邏輯,按照張亞東的話說,他們很懂電子音樂,「完全知道自己在幹嘛」。
李劍聽起來怪誕的唱腔,實際上是因為加了聲碼器Vocoder,加了這個聲音的話,音就會像電流一樣,毫無感情。
主唱邢星在表演結束之後說了,大波浪其實是一個「不怎麼想晉級」的樂隊。因為李劍身體原因,他們只要能站在這個舞臺上,讓大家看到自己就很滿足了。
玩一場、過把癮,不留遺憾,觀眾喜歡、評委讚賞,給予老歌新生命、賦予「口水歌」新內核……這些都很好,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開心。
《樂夏2》比起一檔音樂競演類節目,更像是一場有關樂隊的「真心話大冒險」。你敢出題,我就敢接招,無論是參與者還是觀看者,用開放遊戲的心態來玩來看,才會樂趣無窮。
再也不懷疑節目組選歌的「品味」了,只要這些樂隊在,就永遠有冒險又有驚喜。改編賽下半場快點來吧,阿槓已經等不及又想更新歌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