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羊城晚報》發表文章《張申府鮮為人知的人生傳奇》。文中描述,張申府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周恩來與朱德的入黨介紹人。現對文章摘編如下:
1922年,左起為趙光宸、周恩來、劉清揚和張申府,於德國柏林萬賽湖遊船上合影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 周恩來和朱德的入黨介紹人
張申府在當時首次向國人介紹了羅素、羅曼·羅蘭等西方進步思想家,先後在《新青年》等雜誌上翻譯了羅素的多篇文章,年僅25歲時,就成為聞名遐邇的羅素專家。「羅素」二字的翻譯定名就是出自張申府之手。羅素曾在給一位法國友人的信中說:「中國的張申府先生,比我還了解我的著作。」
1920年8月中旬,陳獨秀籌備建黨,為了確定組織名稱,在上海的陳獨秀在給李大釗和張申府的信中說:創黨之事「只有你(指張申府)與守常(李大釗)可以談」。建黨之初時張申府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他與李大釗是當時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兩位創始人,張國燾是由他介紹才進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張申府還是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介紹人。他又與周恩來一起介紹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黃埔軍校中的第一個共產黨人
1924年2月,剛從歐洲歸來的張申府來到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廣州,因有李大釗和陳獨秀的推薦,加上當時廣州留學生很少,改組後的國民黨迫切需要人才,張申府受到廖仲愷等人格外熱情的歡迎。時值國民黨籌辦黃埔軍校,參與籌建軍校的還有孫中山邀請的幾名蘇聯軍事顧問,他們中有的人會講英語、德語。通曉英語、德語的張申府很快成為校長蔣介石的翻譯,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
1924年5月,孫中山任命張申府為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是當時中共在黃埔軍校中的第一人。
當時的政治部主任是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在他離開時張申府多次任政治部代主任。黃埔軍校開辦後,特別需要政治工作幹部,黨代表廖仲愷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張申府為軍校推薦人才,張申府開出15人名單,第一個就是周恩來,張還為周恩來解決了從歐洲回來的經費,全力將他推上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也將他推上了政治舞臺。
1924年6月下旬,張申府因與蔣介石難於共事,辭去政治部副主任職務。
領導「一二·九」 運動被清華解聘 與蔣介石矛盾日深
1935年冬,張申府與劉清揚、姚克廣(姚依林)、孫蓀荃(時任女一中校長,後來嫁給了另一位傳奇人物中共的創黨元老譚平山)等共同發動和領導了北平的「一二·九」學潮,張申府是遊行總指揮之一。當時的政府於1936年2月將張申府、劉清揚同時逮捕,將他們關在安定門內的陸軍監獄。兩個月後,才由馮玉祥保釋出獄。出獄之後,張申府又講了幾個月的課,到暑假時,清華大學囿於當局壓力把張申府解聘了。
1936年1月,北平文化界救國會(民盟的前身,救國會另幾位主要領導人是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成立,張申府被推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和救國會的執行委員,後又擔任華北各界救國會的負責人,是愛國進步教授中一位活躍的較有影響的代表。
張申府離開共產黨之後還追隨鄧演達。為繼續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他與鄧演達、章伯鈞、黃琪翔共同在上海創建了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今日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的中國農工民主黨之前身),人稱第三黨。
1938年7月,國民黨在漢口召開了國民參政會一屆一次大會,張申府與「救國會」的沈鈞儒等6人被聘為第一屆參政員。張申府為參政員,與蔣介石矛盾日深,蔣介石有一次當面罵他,說他「反對政府」,「你不但寫文章反對政府,還在防空洞裡反對政府!」並表示是有人在防空洞裡親耳聽到的。
張申府氣憤地說,自己根本不認識這個人,純屬無中生有。
張申府因為平白無故挨了蔣介石的一通罵,怒氣難平,就提出要離開重慶去打遊擊。政治部長張治中聽說後,跑來一再慰留,他才留下了。自然,參政員是無法再當下去了。
頻道精選
盤點:2016年,你不可不知的五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1949年元旦毛澤東和蔣介石在新年賀詞分別說了什麼
6位家人眼裡的毛澤東:要求子女少說空話 夾著尾巴做人
哪位開國元帥逝世後毛澤東嘆息"國有疑難可問誰"?
哪位開國上將作戰英勇被稱"將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