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方最大的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記改革開放40年優秀民營企業家、唐山亞特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偉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本報記者 趙珺)在全國的房車領域,唐山亞特重工是佼佼者,全國十大品牌之一。十多年來,田偉帶領唐山亞特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深耕專用汽車領域,產品銷售到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並遠銷國外。但真正讓亞特深感為傲的,是企業內部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向著智能製造不斷邁進的腳步。持之以恆的創新,是亞特重工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1976年,田偉參加工作進入了汽車行業。從一名普通工人做起,憑藉出色的能力,一步步做到唐山專用汽車製造廠的銷售科長、副廠長、總經理、交通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通達運業集團副總經理。對專用車,田偉很熟悉,也傾注了很深的感情。
2004年6月,依託唐山專用汽車製造廠的技術基礎、立足唐山汽車製造廠的廢棄場地,田偉將二者的優勢資源整合,成立了唐山亞特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也就是「亞特重工」。在汽車行業拼搏幾十年,田偉深知企業興衰利弊之所在。在亞特創立之初,田偉首先要面對的是如何適應市場,如何把原來的小廠做大、做實,做出自己的特色。
企業要發展,技術是關鍵,人才須先行。田偉通過大規模引進人才,不斷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內生動力,提高產品品質,亞特的混凝土攪拌車由原來的年產1200臺,一路攀升到年產6000臺,市場佔有率達到11%以上,多年來牢牢佔據全國排名前三強,一舉打響了亞特品牌。不管是在行業裡,還是在市場上,亞特都開始有了巨大的影響力。
2008年,受經濟危機影響,混凝土攪拌車市場需求急劇下滑。這對幾乎只生產混凝土攪拌車和散裝物料車的亞特是個很大的打擊,全年沒有盈利。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田偉意識到:只生產單一產品,亞特的市場抗風險能力終究不會強,要持續發展,亞特要在產品結構上進行調整,要有其他的拳頭產品。
在危機中,田偉開始尋求新的發展路徑。經過長時間的國內、國外市場調研,房車,逐漸進入他的視線,「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房車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自此,亞特的專用車產品開始由以工程車輛為主,轉變為以乘用車輛為主。在技術上,亞特確定了與歐美同步的理念,首先,與義大利PLA集團合作引進生產技術並達成戰略合作,依靠引進來的技術推動唐山房車產業的發展,走的是以學習模仿為特徵的「後發之路」。在這之後,從引進技術到消化技術,再到投入一個多億實現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亞特要走出的是一條以創新驅動為特徵的「先發之路」。
亞特房車面對的是高、中端市場和客戶,「芳語之韻系列」房車產品一推向市場,就備受市場歡迎,並一舉佔領了國內房車市場,截至今年,亞特已經研發出自行式B型、自行式C型、拖掛式3大系列20餘款房車產品。
在房車取得成功的基礎上,今年,亞特又投入三千萬元,深度開發醫療車、救護車、檢測車等新產品。截至目前,亞特用於技術改造和創新資金投入已經達到三億多元。亞特重工已發展成為具有年產8000臺專用汽車生產能力,以水泥攪拌車、房車、環衛車以及特種車四大類產品為主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田偉說,以傳統車輛為發展基礎,以房車帶動企業發展,以環衛車促進企業的發展是亞特齊頭並進的三駕馬車。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創新為依託,以「打造北方最大的專用汽車生產基地」為目標,讓亞特品牌馳名中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