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由衷的敬師心裡話,不得不說,一吐為快。
二千多年前,後世譽為「大成至聖先師」的孔子首倡「有教無類」,認為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有教無類」的核心是教育平等,簡樸而又蘊含人性的大愛,作為貴族出身的孔子,摒棄階級偏見,提出「有教無類」,充滿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性意識,也成為千古師德規範。
「有教無類」倡導的教育平等,體現人類「生而平等」民主思想,看似非常簡單易行,但在各種歷史環境下,身為教師實際上又難以真正得到踐行。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小學時就讀於地處市郊區的中心小學,給予啟蒙的老師們,無不真正的踐行「有教無類」,記憶中的幾件小事,仍歷歷在目,終身難以忘懷。
記得班上一個馬姓「狗崽子」同學,因前一晚上父親慘遭批鬥,上課時哭泣不止,同學們自身境況不同,表情自然也迥異不同,和藹慈祥的黃雅文老師,不僅沒有岐視呵斥,雖然看似表情淡定,但是慈母般的柔聲勸慰,安排暫停學習,回家休息調整。
還有一個在校住宿的黃樹文青年男老師,在現代根本不算多、當時看來屬於不少書籍,對於家庭無力提供課外書籍的,不知圖書館大門的「狗崽子」,無異於圖書館一般,太有吸引力了,黃老師敞開博大的胸懷:喜歡看的書,儘管來拿好了。可惜好景不長,黃老師被精簡下放了。
馬玉文老師,白晰漂亮,風度翩翩,講話柔聲細語,暑期帶班護校,下班後邀去租住的民宅,於院中繁茂大樹的蔭庇下,擺下茶桌白水,共話家長,白水情濃,柔情似水,使「狗崽子」感受了母親之外的唯一母愛,永生銘記。
小學時光的老師,尤其是上述幾位老師,踐行「有教無類」偉大師德精神,特別是對愛學習的學生,無論「狗崽子」與否,在那個歷史環境下,真的是難能可貴,沁人心田,成為彌足珍貴的記憶,終生抹不去的回憶!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