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高樹灼) 3歲的羊羊沒發燒,嗓子卻突然啞了,家長以為是喊啞的,結果晚上他出現了呼吸困難。醫生說,寶寶患上了急性喉炎,喉嚨幾乎被腫脹的組織堵死了,搶救了5個小時,情況才穩定下來。醫生提示,小兒急性喉炎的病情常比成人嚴重,不及時就醫,可能會危及生命。
病例
以為喊啞 其實喉嚨快被封了
羊羊上周三過生日,當天,親友家的小朋友都聚一塊。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羊羊興奮地大叫,總是跑來跑去,氣喘籲籲的。到了晚上,他的嗓子變啞了,吃飯時,突然嘔吐起來。奶奶猜測,會不會是吃了棗子,棗仁沒吐出?媽媽急得一把抓住羊羊的雙腿,把羊羊倒著抖,想看看能不能把棗仁給倒出來。這番折騰把羊羊弄得夠嗆,嗓子哭得更啞了,媽媽只好作罷,看他也能好好休息,就沒再當回事。「他淘氣,大喊大叫的時候很多,我們都以為他的嗓子是喊啞了。」奶奶說。
因為羊羊沒有發燒,家人就沒太當回事。隔了一天的晚上,一家人吃飯的時候,羊羊還是氣喘籲籲的,「臨睡的時候孩子有點呼吸困難,小臉發白,嘴唇都紫了,睡覺時能明顯聽到喉嚨處的咕嚕咕嚕聲。」羊羊的媽媽說,「看孩子不對勁,我們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說是喉炎,已經三度梗阻,四度梗阻就等於封喉了。孩子送到醫院時,心律已經每分鐘快200次了。」
醫生立即對孩子進行搶救。搶救了近5個小時,羊羊的情況才穩定下來,轉入到重症監護病房。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吳謹準說,秋天是小兒急性喉炎的高發季節,每天都能接到3-5例急性喉炎的孩子。
分析
小兒喉炎像感冒 送醫不及時很危險
吳謹準說,天氣早晚溫度低,中午溫度較高,孩子添減衣服不及時,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咽喉炎是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合併感染導致的,「小兒急性喉炎是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是以聲嘶為主要症狀的喉部黏膜炎症。常見於6個月到3歲的孩子。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但病情發展又快,有的孩子因為病情特別嚴重,還沒到醫院就被窒息死了。」他說,小兒發病起初像普通的傷風感冒,但很快就會出現聲啞、喉痛、呼吸聲像犬吠樣,甚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症狀,家長要引起注意。
醫生說,小兒急性喉炎常見於5周歲以下的兒童。由於小兒喉部生理的特點,如喉軟骨十分柔軟、喉腔窄小等,感染後軟組織可明顯腫脹,加之小兒抵抗力弱,咳嗽反射差、力量不強,不易將感染引起的黏稠痰液咳出,加重呼吸困難而出現危險。
醫囑
注意防寒保暖
不要隨便服鎮咳藥
吳謹準建議,為了預防小兒急性喉炎的發生,在深秋時節,家長應注意小兒的防寒保暖,讓小兒多到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體質較弱的兒童,可進服些營養滋補品,以培補正氣,增強抵抗力。還要教育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衛生習慣,避免與流感患者接觸。住處要經常開通窗門,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發現孩子有流感等上呼吸道炎症要及時診治,對出現有急性喉炎症狀的患兒,更應及時就診治療,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以防不測。
特別要記住的是:不能隨便服用鎮咳藥,有些鎮咳藥可引起排痰困難,從而加重呼吸道阻塞,進一步造成窒息的可能,耽誤搶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