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留聲機、磚塊收錄機、老磁帶、CD 和黑膠唱片 …… 在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的一座青磚屋裡,各式各樣的音像老物件攜著不同年代的記憶,在名為 " 頌今音樂空間 " 的店內得到展示。
國家一級詞曲作家、資深音樂製作人吳頌今精心打造的這家音樂共享空間,不僅是市民觀展、聽歌、唱 K、喝茶的場所,也是吳頌今接下來創作嶺南歌曲的主陣地。
" 頌今音樂空間 " 樓高兩層,牆面青磚不加修飾,更加凸顯這個地方的古樸雅致
據了解," 頌今音樂空間 " 將於 7 月上旬開放,現正徵集與廣東音像歌壇、原創流行音樂相關的音樂老物件,以充實展覽內容。
" 頌今音樂空間 " 樓高兩層,牆面青磚不加修飾,更加凸顯這個地方的古樸雅致
打造古樸與時尚並存的音樂共享空間
位於泮塘五約直街 116 號的 " 頌今音樂空間 " 樓高兩層,牆面青磚未加修飾,更加凸顯它的古樸雅致,與所在的泮塘五約古村相得益彰。
樓梯掛滿吳頌今老師的手稿
但細看店內裝飾,便可以察覺主人的用心與時尚:被稱為 " 音樂星空 " 的門廳上綴滿星星燈飾;被稱為 " 音樂浪花 " 的大廳上空設計成海浪形狀的五線譜,點綴飛翔其間的白色海鷗;被稱為 " 音樂陽臺 " 的樓廳燈飾是吳頌今親手設計製作的高音譜號;被稱為 " 音樂花園 " 的後廳座椅居然是他滿世界淘來的能夠敲響的大鼓 ……"
" 音樂陽臺 " 的燈飾是吳頌今親手製作的音符標誌
古樸與時尚並存的音樂共享空間
吳頌今告訴記者," 頌今音樂空間 " 一開始的設想是音樂博物館,但當他來到泮塘五約,便改變了想法。" 我和泮塘五約的緣分可以追溯到 20 年前,當時在附近的廣佛汽車站下車,誤打誤撞就從旁邊的巷子闖進了古村。這裡的麻石路、青磚屋、三官廟 " 生產隊 " 舊址的殘存標語把我帶回到昔日年代,後來我偶爾會來這裡走走。
吳頌今老師和泮塘五約的緣分可以追溯到 20 年前去年吳頌今得知泮塘五約微改造,不僅和荔灣湖公園相隔的圍牆拆掉了,還要打造文創產業集群空間,就想在這裡打造一個音樂基地。"
吳頌今老師從事歌曲創作半個世紀,創作聲樂、器樂作品 5000 餘首
有街坊來捐贈原創流行音樂相關的音樂老物件
吳頌今認為," 頌今音樂空間 " 位於 900 年歷史的古村落,門前緊鄰荔灣湖公園,遊人眾多,純粹做成博物館過於嚴肅正統,不夠親民。而打造成共享音樂空間,一方面展示自己的音樂創作成果和嶺南歌壇威水史,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對音樂感興趣的人走進來聽歌、唱 K、聊音樂。
一進門就見到 " 泮塘五秀 "
一些音樂老物件
古樸與時尚並存的音樂共享空間
吳頌今隨即將他的想法付諸行動。記者看到,空間內 " 音樂大廳 " 設置了小舞臺、點歌機、話筒、大屏幕,既可以開小型音樂會,也可以當卡拉 OK 練歌房;" 音樂門廳 " 則配有吧檯,提供音樂檸檬茶與泮塘特色小食;他還訂購了一組感應琴鍵地板燈,觀眾踩上去就會發光發聲。
還有可口的特調音樂檸檬茶
以泮塘為創作基地推出一批嶺南風歌曲
走進 " 頌今音樂空間 ",耳畔便響起背景音箱裡流出的嶺南之音。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引領著中國流行音樂的潮流。空間的主人吳頌今則在其中扮演過弄潮搏浪的角色。
他曾經創作出流行金曲《軍中綠花》《茶山情歌》,培養出著名歌手楊鈺瑩、陳思思等,親歷了廣東流行樂壇從崛起到繁榮,再歸於平常的全過程。 " 雖然我是江西南昌人,但已經在廣州生活工作了 34 年,媒體和北京的同行都稱呼我是『廣東音樂人』。" 這位 74 歲的老音樂家咧了咧嘴笑著說。吳頌今認為,廣州是他的福地,他 80% 的重要作品都是在廣州創作出來的。如今年逾古稀,能在泮塘五約這個充滿廣州風情的地方打造音樂空間,他覺得很有意義。
古樸與時尚並存的音樂共享空間
" 這個空間不止是展示我的音樂作品,還要展示與廣東音像歌壇、原創流行音樂相關的音樂老物件。發出徵集公告幾天,我已經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舊磁帶、CD、老照片、剪報、收錄機等音像產品,希望手頭有這類舊物件的人能聯繫我,共同珍藏與重現往昔那個珍貴的時代。"
吳頌今還向記者透露,接下來他將以 " 頌今音樂空間 " 作為創作主陣地,以泮塘五約、沙面、陳家祠等具有嶺南特色、廣州特色的地標為題材作曲填詞。" 成了泮塘的新村民,我感覺自己比以前更加接地氣。以泮塘為圓心,就近到荔枝灣湧、上下九、永慶坊、粵劇博物館等地採風都更為方便,荔灣區蘊含的嶺南風情給了我許多創作靈感。"
吳頌今老師從事歌曲創作半個世紀,創作聲樂、器樂作品 5000 餘首
【來源:羊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