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變化做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2020-12-20 典福道人

春天陽上升氣潛發,可以生育萬物使其能夠順利發展,春夏秋冬全部是因為氣候命名。當天氣變溫地氣也會隨著變溫,天地溫氣相合萬物可以滋榮。春天這個時候溫氣生長,寒氣散去,所以我們應該夜臥早起。然後在院子裡散步,黃帝內經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春天之氣發生施,施予無報是春之性。養生的我們更應該順於春時。正所謂適應其實變化順其自然。

立春初五天東風解凍,後五天蟄蟲開始活動,後五天魚開始上水,後五天雨水節氣,雨水的初五天獺祭魚兒,後五天鴻雁飛來,後五天草木開始萌動,接著就是驚蟄之氣,剛開始五天桃樹開始生長,後五天倉庚發鳴,後五天鷹化為鳩,接著春風節氣頭五天玄鳥歸來,在過五天雷聲震震,芍藥榮。後五天開始電閃,接著清明之節剛開始五天桐始華,後五天田鼠長大,牡丹華,後五天可以看見彩虹,接著穀雨節氣,剛開始五天萍生,後五天鳴鳩梳理自己的羽毛,後五天載勝降於桑泥。

這六氣十八侯都是春陽遍布發生之令,所以養生必須謹奉天時。肝象木旺於春天,如果逆反自然之道就會就會傷肝氣。

夏天

陽氣春天生發到夏天正是洪盛之時,萬物生長蕃秀,茂盛秀華。脈要精微論曰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天地氣交。陽氣施化陰氣結成,正好形成陰陽相合之氣萬物華實。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化氣,陰成形。夜臥早起不厭於日,讓我們的心智不發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

立夏初五日螻蟈開始鳴,後五天蚯蚓出來,後五天赤箭生,接著小滿節氣,初五日朝葵開花,接著五天靡草死,後五天小暑次仲夏,接著芒種節氣初五日螳螂生,後五天鵾叫鳴,後五天舌無聲,接著夏至節氣開始五天鹿角解,後五日蟲鳴,後五日半夏生。接著小暑至,初五日溫風至,後五天蟋蟀居住,後五天鷹開始學習,接著大暑,初五天腐草化為螢,後五天土潤溽暑,後五天大雨時行,這六氣十八侯都是夏氣揚蕃秀之令。養生的我們必須敬順天時。如果違反就會傷心,人們日間多熱。加入我們使情志不怒,心情開朗,當汗則汗該臥就臥。這就是修養之道。假如逆反心臟受病,秋天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咳嗽往來寒熱,導致秋天無法存夠營養,免疫系統就會特別弱,冬天就會生病。

秋天

萬物夏天生長已成容狀,到了秋天基本定型。天氣以及風聲觸動著萬物的變化,應該避免寒露。所以我們應該早一點睡覺早起,志氣躁就會不注意自己的動作,不注意自己的動作就會觸動秋天的刑伐,我們應該使志氣安寧減緩秋刑。如若不然,神蕩就會讓欲望熾盛,熾盛就會傷和氣,傷氣就會秋氣不平,所以我們應該收斂秋氣。也是順應秋氣之收這就是秋之養生。

立秋

初五日涼風來到,後五日白露降,後五日寒蟬鳴。接著處暑節氣初五日鷹乃祭鳥,後五日天地開始肅冷,後五日禾乃登。接著仲秋白露初五日肓風到鴻雁來,後五日玄鳥歸,後五日群鳥養虛。接著秋風節氣初五日雷收其聲,後五日蜇蟲無,後五日水開始潤,接著季秋寒露節氣初五日鴻雁來賓,後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後五日菊有黃花,接著霜降氣初五日豺開始祭獸,後五日草木黃落,後五日蜇蟲鹹附。這六氣十八侯全是秋氣正在收斂,養生之道應該知道秋收之順。我們養生應該早睡早起同雞一樣,目神內斂少言寡語。使肺氣清和,秋殺伐之氣不入肺,應秋收養之道。

如果違反就會傷肺,秋主金應於肺。肺氣受病由於秋正當令所以秋天不病,到了冬天就會下痢。飲食入胃就會下洩。

冬天

冬三月應該閉藏,草木凋落蜇蟲死亡。地戶閉塞陽氣伏藏。應該早點睡晚點起,等到日光出來在起床。立冬之節初五日水開始結冰,後五日地開始凍,後五日雉入大水為蜃。接著小雪節氣初五日虹藏而不見,次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後五日閉塞而成冬。接著仲冬大雪之節初五日冰結實鳥不鳴,後五日虎始交,後五日芸開始生,接著冬至節氣初五日蚯蚓結,後五日麋角解,後五日水泉動。接著小寒節氣初五日雁北鄉,次五日鷙鳥厲疾,後五日水澤腹堅。這六氣十八侯都是冬氣養藏之令。天寒地凍之時陽氣潛藏地下無法自地上出來緩和冬寒,人們應早睡晚起,精神上也應該如地下陽氣藏志隱匿,汗不出皮膚,不過度運動流汗傷身。如果違反冬藏則必傷腎,春天開始必定會生痿病骨病,四肢麻木冰冷不仁。

我們只要順應其實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令就能很好地把握養生之道。

相關焦點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關於冬天能不能艾灸關元穴的說法做一個分析
    大家好,關於冬季能不能艾灸關元穴,我們來了解一下情況,冬季主收藏,收藏的意思就是我們有一句話叫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冬天就是元氣收藏的季節,原氣對我們身體儲存起來,然後用來保護我們人體的一個元陽,如果我們艾灸關元穴的話,這時候就會有陽氣的攝入,攪亂我們身體的一個元陽的儲存情況,並且容易導致原陽精氣的一個發散
  • 別逗了,看黃帝內經如何說
    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認為自然有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是天地化育而成,因此必須順應四時,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才是養生之道。同時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 人如落葉樹,遵從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律
    要想了解中醫的「順四時」養生,就首先要了解中醫的「四時」,如果你不了解這個「四時」,就沒有辦法談中醫的養生。這是因為我們人活在「氣交」之中,「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我們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間的這個天氣和地氣的交會之中,「人以天地之氣而生,法四時而成」講的就是人是天地的產物,我們都是根據四時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這樣法則來完成自己的生、長、壯、老、已的全過程,這是中醫學特有的理念。   我有一個觀點,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就跟外邊落葉樹是一樣的。這什麼意思呢?您看一到冬天,所有的落葉樹的樹葉都落光了。
  • 涓涓雋語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
    涓涓作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四時輪序人間道,萬物陳常天命題。順應自然何悵惘?綠肥紅瘦賞郊畦。四時有序、萬物有常是自然規律。整個天地自然是個大宇宙,人是宇宙中的一分子,相當於一個小宇宙。大自然有四季,人的各個階段就相當於大自然的四季。人這個小宇宙要適應天地自然這個大宇宙的規律。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在哪個階段也要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青年時代該選擇努力就不能選擇安逸。
  • 春夏秋冬,花草樹木,天地有自己的規律,我們不能按自己的來
    順四時節氣的變化而生活,是人遵守生活的第一準則。人一旦離開花草樹木遠了,心也就慌了滿眼望去都是高樓大廈,拆遷小區,商業小區交相輝映,商業街,商務中心穿插其中,城鎮化的發展更快更好了,城市面貌變得更加合理化,環境衛生更清潔了,商業味道也更濃了。
  • 中醫常說的秋收冬藏,是什麼意思?到底如何才能做到?
    中醫常說秋收冬藏,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養生講究時效和方法,所有的養生對應時節效果才會最好,那麼中醫所說的秋收冬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何才能夠做到呢?所謂的秋收冬藏就是:秋季要以平靜、淡然、樂觀養生,冬季要以養精蓄銳、休養生息,這就是中醫所指的秋收冬藏。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涼,屬於「陰」,所以此時要養陰,應以「收」為主。中醫認為每個季節都有對應的身體器官要好好保養。
  •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這句話雖寥寥十二字,卻在《內經》數篇大論中多次出現。        開篇的《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句話體現了中醫一種非常重要的「天人相應」觀念。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送您19個「福」字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今日立冬,書畫新風景把19個最美的「福」字送給您收藏!祝福您福運長久!
  • 「夫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冬季養生看這裡!
    《史記》云:「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冬季養生之理即避寒就溫,斂陽護陰。貴在養藏,養腎。因此,人們自然要天人合一,順天而行,既要藉助自然之勢,順天而「藏」,也要發揮主動出擊概念,借天而「補」,主動與被動相結合,達到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及延年益壽的目的。
  • 養生基本原則:順天隨時,中醫為您講解,四季如何養生,不要錯過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調和,四季變換各有不同,養生方法也有不同。養生要遵循季節的變化,順天隨時。「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一段話,大概講的是養生的基礎是陰陽平衡與協調,而四季的變換對於這種平衡與協調有著很大的影響。養生必須要順應四季變換,趨利闢邪。
  • 易經: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應時而動,你才能事半功倍
    因天而動,則順應自然,為正;因人而動,則任由人的私意而動,那就不正。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只有安靜下來,應時而動,抓住屬於你的機會,你才能事半功倍。1、靜下來,在無妄(無為)中洞察時機。《易經》無妄卦曰:「無妄,元亨利貞,其匪(fěi)正有眚(shěng),不利有攸往。」
  • 春夏秋冬哪個季節才是比較好受孕季節呢?
    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人都可以受孕,但哪個季節才是比較好受孕季節呢?有的說,冬季生的小孩抵抗力比較高,也相對聰明;也有的說,夏季生的孩子更活波;那麼,備孕你選哪個季節?一、春天,大自然蓬勃生機,一切欣欣向榮,多數物種都選擇在春季發情受孕。無疑,從順應自然規律方面來講,春天是比較適合孕育的季節。在春季受孕,符合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原則。
  • 「秋收冬藏」促生長,家長這樣做,孩子來年身高猛竄更容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本意是指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都遵循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的規律。中醫臨床中,延伸到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是遵循這樣一個規律,春夏季節身高長得快,秋冬時候身高長得慢。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春季兒童身高增長速度是秋冬季節的1.5-2倍。
  • 到秋三月如何養生?
    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陽氣亦隨四時而有生長收藏的變化規律。因此,所謂養生,就要順應四時的氣溫變化。春天要溫,夏天要熱,秋天要涼,冬天要冷,這是一年的陽氣圓運動就會大而圓,人也就健康。秋三月如何養生?在《秋三月的養生》基礎上,我再有所補充,希望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健康地度過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