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3月28日電(記者葛如江、王立武)記者近日來到安徽省宣城市農村採訪了解到,國家實行家電下鄉政策以來,家電在農村得到了較大普及,農民家中有冰箱、洗衣機、空調已不稀罕了。然而,農村經常性的停電或是跳閘,讓農民對家電有些「愛恨交加」。家電下鄉了,用電卻犯愁了。
郎溪縣建平鎮東郊村是鄰近縣城的村子,這裡的農戶基本都住上了樓房,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更不在話下。村民袁以華告訴記者,這兩年家裡添置了兩臺空調、一臺洗衣機,用電高峰時一個月的電費要100多塊錢。但是,一到用電高峰時,尤其晚上,60瓦的燈泡只有25瓦那麼亮,好像螢火蟲。夏天時,空調製冷效果也不好。
走進尹成強老人家中,記者發現家中陳設與城裡人沒有太大區別。房子很寬敞,客廳還有一臺飲水機,但奇怪的是,家中沒有安裝空調。老人告訴記者,去年夏天兒子為他添置一臺空調時,他聽鄰居說電壓太低,空調啟動不了,所以就放棄了買空調的打算。
老人說,夏天晚上要跳閘四五次。原來跳閘後村裡的電工就來把閘推上,後來幾乎每天晚上都要跳閘,電工索性就把推桿放在村口的小店裡,只要一跳閘就請小店老闆把電送上。
記者正在採訪時,尹成強的老伴隨手從家裡拿出一把蠟燭,說這是為停電準備的,要不晚上一停電小孩就做不了作業了。
尹成強的老伴還說,用電高峰時,電飯鍋做飯做不熟。所以,一到夏天時,她就提前做飯,如果大家同時做飯,飯就可能做不熟。
東郊村村支書周慶友說,他們村的電力改造是1998年完成的,現在已過去了10多年。這10多年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人所在的嚴家村民組有兩臺變壓器,但都是50千瓦的,這些年村民添置家電多,電力負荷已經跟不上需求了。
建平鎮鎮長呂海波告訴記者,電力改造每年都在做,但投資很小,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全鎮去年報了10多個臺區的變壓器和線路升級改造,但縣電力公司只批了7個、實施了3個。「電力供應與需求的距離相差太遠了!」呂海波說。
村民們還反應,現在電力改造要村民拿錢。比如,移一根電線桿就要村民掏2000元。
春耕在即,村民們希望今年村裡的電力能有大的改造,希望今年夏天用電不再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