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錢,背後有隱情

2021-02-22 上杭方圓父母學堂

最近連續接到多個家長諮詢,反映孩子會偷拿自己或者家人的錢。在諮詢過程中,家長內心非常著急,非常焦慮。他們擔心孩子還這麼小就偷自己家人的錢,下次會不會偷別人家的錢?長大後不就成為小偷大偷嗎?還有……越想越害怕。

    孩子偷錢,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靜。想想我們小時候是否也做過類似「偷」的行為呢?比如偷父母的零錢、偷挖鄰居的地瓜、偷摘果場的桃子,等等,那我們現在成為小偷了嗎?結果並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所以我們不要輕易把孩子偷錢、偷物這個行為和小偷、盜竊等詞語聯繫在一起,而是要去深入思考孩子為什麼偷錢,偷錢幹什麼,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這樣,我們就不會陷入莫名的焦慮和恐懼之中,而且更有益於問題的解決。

那麼,孩子偷錢,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呢?

孩子偷錢,一定是在滿足自己內心未被滿足的某種心理需求,主要是缺關注、缺認同、缺乏自主性,感受不被愛。

 有的父母忙於生計、忙於自己的事業無暇顧及孩子,缺乏必要的陪伴和關愛,即使偶爾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也只關注孩子的學習、作業、成績,關注孩子是否聽話等,而不是真正關注孩子這個人,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內心缺愛,肯定變壞。所以就通過「偷」的行為,讓自己出狀況,獲得父母的關注。有的家庭有了二寶以後,全家人關注點都在二寶身上,完全忽視了大寶的存在,讓他感覺被冷落,不被愛,只好做出讓父母難以接受的行為引起父母的關注。有的孩子偷錢全部用於買零食,吃的欲望超過正常的範圍,說明內心匱乏,只好用食物來填滿未被滿足的愛和關注。有的孩子偷錢買零食全部分給同學,目的是想在小朋友中提升價值感,尋求同學的關注和認同。

  有些家庭家境好,孩子要啥買啥,而且都是買好的買貴的,卻依然偷父母的錢買東西吃或買玩具,但買了以後又不一定珍惜,說明其目的不是為了買東西而買東西。出現這種現象,大多是家長每次買東西給孩子時,都是按父母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去買,從不採納孩子的意見或不按孩子的喜好去買,孩子偷錢買東西是為了體驗自己做主買東西這種感覺。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零花錢、壓歲錢管控過頭,從來沒有讓孩子擁有過、支配過、使用過金錢,孩子需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絕不會多給,生怕孩子多花錢、亂花錢。孩子花錢買東西,父母嚴加限制。父母對待錢的態度,讓孩子感覺錢是稀有物品,對獲得金錢極度渴望。當自己需要錢而又難以得到時,孩子只好做出偷拿父母錢的行為。父母剝奪了孩子擁有、支配、使用金錢的權利,孩子也就失去了鍛鍊如何管理金錢的機會,這樣的孩子通常花錢沒計劃,長大後不善於理財。  有些父母對孩子非常的嚴厲,動不動就打罵、恐嚇、威脅孩子。在權威的管教之下,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內心極度糾結、恐懼、空虛,在這種狀態下,有些孩子偷拿父母的錢物是出於反抗和報復父母的心理。一旦形成這種認知並做出這種行為,任憑你怎麼懲罰,他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偷錢,改變不了偷的行為習慣。這種行為變成孩子不由自主的行為,只有被抓住他才會停止,可是過後又會再犯,變成偷的強迫症。慣偷基本上都出自管教過於嚴厲和粗暴的家庭。

找到了原因,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方法。

根據以上原因分析,我們發現孩子偷錢不是孩子品行出了問題,不是孩子道德出了問題,甚至孩子偷錢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父母出了問題。是我們不會愛孩子,我們不會引導和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偷錢,要解決的不是孩子偷錢這個行為問題,要解決的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問題。否則,孩子的問題行為一定會成就一個問題孩子,而其中的「功勞」都是父母的。

相關焦點

  • 《風聲》:精彩的不止有故事情節,還有故事背後的隱情
    但麥家全新修訂的《風聲》除了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更交待了這個故事背後的隱情。《風聲》共分為東風、西風、靜風三部分。東風講述了日本侵略中國時期,日本特務肥原收到情報,有代號為「老鬼」的地下中共黨員潛伏在國民黨偽政府中。他將五位嫌疑人囚禁入一座小樓中,設計讓他們相互檢舉,以期坐收漁翁之利,不但揪出「老鬼」,還打算將地下黨員一網打盡。
  • 8歲孩子偷錢怎麼辦?#學浪計劃#
    大部分孩子上了初中以後,家長會給一部分的零花錢了,這樣的行為也會逐漸減少和消失了。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的原因。了解了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 我們就知道如何處理了。家長第一次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的處理方式特別重要。從這個孩子「被發現了3次仍然變本加厲」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家長的處理方式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也許家長一開始就警告孩子偷錢是很惡劣的行為,也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也許是進一步限制了給孩子的花費等等。而這樣的方式無疑並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孩子背後的心理問題,所以沒有效果也是正常的。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偷錢之後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正是由於這位理智媽媽的小舉動,才輕鬆地改變了孩子「愛拿錢」的毛病。新新媽甚至這麼說:小孩子可能沒有「偷錢」的概念。他們的內心需求是受外在影響的,總會想盡辦法拿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卻不懂得這是成人所理解的「小偷」。爸媽與其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的行為不對,不如先關注孩子到底有什麼理由拿錢。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的做法,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遠方媽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只給家庭帶來了快樂,同時也會出現一些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孩子在成長中養成的一些不良行為,如果家長不加以糾正引導,那麼,很容易讓孩子以後出現品質上的問題,甚至影響終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偷錢」這種行為,往往被大家嗤之以鼻,通常被認為是品質有問題,是有違道德的行為,但是,很多家長卻發現,這樣的行為居然出現在了自己孩子身上
  •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怎麼辦?
    當你看到孩子「偷錢」後,就氣得把孩子狠揍一頓,要孩子許諾不再犯時,結果往往是孩子跟家長鬥智鬥勇,「偷錢」的小動作越來越多。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們偷東西或許有自認為非常正當的理由,你的聆聽和理解是讓孩子改正的前提。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偷錢之後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 孩子撒謊、偷錢怎麼辦?
    前不久接待了一對母子,孩子十歲,是個帥氣機靈的小男孩,就叫他小淘吧!他給人的印象就是活潑可愛,能說嘴甜有禮貌。當聽到他的媽媽來諮詢的原因後,十分驚奇!怎麼也不能把他的外貌與他的行為相聯繫!男孩光鮮帥氣的外貌卻有著令人不解的另一面——愛撒謊!偷錢!
  • 為什麼你的孩子有偷錢的習慣?都是這點教育不好,才導致的
    所以家長都會特別重視孩子偷錢這一行為。那我們家長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你的孩子會有偷錢的習慣?當你的孩子出現之後你又是如何去對待孩子的?其實孩子有了偷錢的習慣無非是以下兩點所造成的。第一,攀比心理孩子在小的時候,由於什麼都不懂,所以都會聽父母的安排,但是隨著他們年齡越來越大,進入社會之後,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誘惑,當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吃的吃,好看的衣服穿的時候,自己也會想得到這些。如果父母不滿足自己的欲望,不給自己零花錢的話,自己就會去偷錢來滿足了。
  • 小孩偷錢怎麼辦?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學會正確教育
    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依舊改不了偷錢的行為,怎麼辦才好?對待孩子偷錢,我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教育。,但同時又有購買物品的需求,零花錢不足的情況下,有些孩子就會去拿家裡的錢。 孩子偷錢,我們自然是生氣的,但是越生氣就越要冷靜下來,把注意力放到事情本身。有一個鎮定的心態,我們才能保證自己做出的教育是理智的、有分寸的。
  • 孩子偷錢後,媽媽的這個做法,拯救了孩子的一生!
    3.曉曉的父母怕孩子虛榮,從小拒絕給她零花錢,這讓她感到自卑,看著身邊的同學都有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很羨慕。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她便開始偷錢或借錢。大學的時候,為了有足夠的錢買奢侈品,她向銀行貸款,欠下了一大筆債。畢業後被追債,父母不得不幫她把債務還清。
  • 孩子經常「偷錢」,兩位媽媽截然不同的管教,決定孩子的金錢觀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孩子的培養,不只體現在父母飲食上的供應,更重要的是品格的養成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偷錢」行為不對,但是家長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偷錢,偷錢做什麼,偷錢的危害小夢在覺得本月沒有多項支出的時候會給自己買些巧克力,糖果之類的零食,如果自己的本子筆有缺少的,就會預留好一部分錢。小夢從來沒有過「偷錢」行為,因為她知道偷錢是不對的,如果自己想要錢就要通過正當渠道獲得,而且有錢了也不要大肆揮霍,這樣才能持續下去。
  • 發現孩子偷錢?打罵管教治標治不了本!試著這樣做孩子受益一生
    作為家長,在面對【孩子偷錢】這件事上總會先入為主把錯誤和責任都歸在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本身有問題,才會做錯事。事實上,原因往往出在我們家長自己身上,很多時候,遇到這種問題,反思自己比直接把孩子指責暴打一頓來得有效。
  • 孩子偷錢怎麼辦?也許你的做法是錯誤的!
    你家孩子有沒有偷錢?你是不是覺得偷錢的孩子將來長大會被人所不齒?其實,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你就在鄙視你的孩子,而你這種看不起,才讓孩子慢慢走上那條不歸路。孩子的心都是乾淨的,沒有誰願意做那些下作的事情。到底該怎麼對待孩子偷錢的現象?給大家講講我的故事吧,那個偷錢的小孩。
  • 4歲小女孩教室門口「罰站」,原來背後另有隱情?
    但是,最近有一個四歲的小女孩站在教室門口被「罰站」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起先很多人斷章取義,看到這個視頻就怒罵老師師德何在云云。後來,我們了解以後才發現,原來背後另有隱情,而且令人十足的感動,並且再次擦亮了教師職業的亮度,為他們自己吶喊助威。背後究竟有何隱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孩子偷錢成癮,家長切記不能打罵,不妨試試這3種方法
    一位媽媽最近跟我說,我家一年級的男娃開始偷錢了,前幾次拿我錢包的幾塊錢,昨天拿同學的10塊錢,還每天拿回同學的學習工具,我跟他講道理,他也說改正,但過後嬉皮笑臉的,感覺不到是真心的認識錯誤。我心好痛心都碎了,好擔心他以後偷更大的、做更多壞事,我該如何教育他是好?非常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在成人世界中,偷竊是違法的。
  • 孩子偷錢要「先打為敬」?李玫瑾教授的一番解析,讓眾父母羞愧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上經常會遇到父母們提問孩子偷錢的問題,甚至在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家庭中,父母仍然會為孩子偷錢的行為所困擾。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比起大多數父母過激地應對孩子偷拿錢的行為,不妨先從找到孩子偷拿行為背後的誘因入手。對於孩子偷錢,不是讓父母們不要管,而是讓父母更有智慧的管。
  • 孩子「偷錢」屢次管教還是無效?原因多半出在家長身上,別推責任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提及孩子偷錢的行為,相信很多家長深有感觸,現實中有不少孩子都曾有偷錢的壞行為,甚至屢教不改,家長為此也是愁壞了。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偷錢的行為?夫妻倆原以為這次的教訓會讓孩子收斂一點,以後不再犯,沒想到孩子居然又偷錢了,雖說不多,但是這樣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後果不堪設想。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偷錢就應該給點教訓,該打就得打,要不然走上社會之後,孩子會吃大虧的。
  • 我想知道小孩子屢教不改,說謊偷錢的惡習應該怎麼教育?
    02背後的心理原因英國有一個特別有名的精神分析師,他叫溫尼科特,他可能是近幾百年來在兒童教育這個領域做出貢獻最多的一個男人溫尼科特寫了一篇文章專門闡述了小孩子偷竊說謊背後的心理原因,他說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說謊、偷竊,說明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心理上的營養不良,這樣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治療。
  • 孩子偷錢原因有四,父母別急於下定論,有一種可能是「求救信號」
    小田父親搞不懂平時都有給孩子零花錢,必需的學習用具也都不缺,為什麼會去偷盜一些作用不大的東西呢?相信多數父母在面對孩子說謊、偷盜等行為時,往往都是心煩意亂,不分青紅皂白地將孩子定義為小偷,從道德層面對孩子進行教育,可是這樣的結果卻是孩子只是表面的順從,並不能真正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這是什麼原因呢?
  • 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孩子偷錢,通過「打」的方式來教育,可能暫時有效果,但從長遠來見,意義不大。孩子偷錢,說明孩子需要錢,也說明孩子不會使用和支配錢,此時家長不妨抓住這一機會,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也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錢和勞動之間的關係。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父母通過辛辛苦苦的勞動掙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