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裡面,江蘇省高考文科總分第一名的白湘菱成為各地媒體關注的焦點。當大家都在爭論著她會被哪所大學錄取的時候,她卻申請香港大學,讓許多的人都感到意外。
如今,香港大學的有學籍學術交流部表示,江蘇淮陰中學的考生白湘菱已經順利通過香港大學的經管學院面試,校方已經向其發放錄取通知書。
隨著白湘菱錄取的學校塵埃落定,江蘇高考的模式也即將成為歷史。當然,關於江蘇高考方案的弊端,也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
江蘇自從2008年開始就採用新的高考方案,即「3+2」模式。把語文、數學以及外語作為主考的科目。把物理、化學、政治、生物、歷史、地理、技術作為,學業水平測試科目。
在賦分方面,江蘇高考滿分480分。語文160分、數學160分、外語120分,另外,文科生會有40分的語文附加題,而理科生會有40分的數學附加題。其他的科目都是以等級的方式呈現。
在這種高考模式當中,文科生需要把歷史作為必選的科目,理科生需要把物理作為必選科目。然後文理科的學生都可以在剩下的四個選修科目當中選擇一個。並根據考試的成績,劃分為A+(5%);A(5%-20%)、B+(20%-30%)等六個等級。
各地高校錄取江蘇的學生,可以自由鑑定學生的選修科目等級要求。比如說清華和北大要求學生兩個選修科目等級必須要達到A+以及A,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要求是雙A。這種模式只要求學校能夠均衡發展,每一科都要達到相應的等級,才能夠被錄取。
這種江蘇省的高考模式,有點像考研的國家線,每一科都有限定的分數,如果單個科目沒有過線,那麼即使學生的總成績再高,也是不會被學校錄取。江蘇的「3+2」模式原本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是弊端也是非常的明顯。
因為每個學生不可能都是全才,很多學生都會有偏科的現象。如果學校的總分達到要求,卻因為個別科目沒有達到高校的要求,從而錯過很多的學校,這對於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
在這樣的高考方案下,往年江蘇有很多的狀元都是無法被清華北大錄取,白湘菱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性例子。
如今江蘇省已經明確表示2021年語數外科目會使用全國卷,而且每個科目的分數為150,選修的三門課程都是100分,高考總分變為750分,不再採用等級劃分。這就意味著江蘇將會向全國其它省份靠齊,以學生的總分作為高校錄取的依據。
因此,白湘菱事件的落幕,意味著江蘇高考方案的結束,將成為歷史,以後的江蘇考生都不用拆擔心。許多網友都表示大快人心,特別是江蘇的網友,曾經接受過這樣的高考。如今這種模式成為歷史,也是非常的高興。
每次實行高考改革,既會有優點,也會有缺點。但是筆者希望能夠讓每位學生都能夠享受公平的待遇,不要因為高考改革,使得部分學生的命運被無情改變。畢竟高考改革也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不是為難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