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
一批批醫護人員
離開孩子和家人
奔赴戰「疫」一線
為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廣東高校的學生行動起來
為醫護人員的孩子們
提供線上輔導學習服務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兵最近的進步很大噢!下次見!」 2月11日下午兩點半,剛上完第三次的線上課程,韓晨曦與她的小「學生」這樣在網上道別。每天兩小時的線上教學,是晨曦和小兵的快樂時光。
小兵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父親是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疫情發生以來,小兵的爸爸已經在重症隔離病區連續工作了20多天。小兵爸爸怕感染家人,便把小兵和媽媽送回了老家。至此,一家人已分別了將近一個月。
晨曦是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大三的志願者,她以前也做過家教,但線上輔導對她來說還是第一次。2月9日以來,她開始擔任小兵的「線上老師」。為此,她做了充分的準備。「小兵是一個活潑有趣的小朋友,有的時候上課信號不好他就一直叫老師、老師!」。提起小兵,晨曦的嘴角忍不住上揚。
這是華南理工大學發起的「遠程支援一線醫護人員」的愛心輔導行動。它是由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志願者服務隊組織,由志願者對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醫護人員家中的小孩進行遠程課業輔導的活動。
疫情發生以來,電視上反覆播放著醫護工作者前赴後繼前往武漢這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和醫務工作者摘掉口罩後的畫面,身在重慶的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大三學生田浪被他們的精神所震撼,也一直在想:「在這個特殊的寒假,作為青年大學生,還是入黨積極分子,我們能為他們分擔一些什麼?」
2月7日,田浪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大人因患病被隔離,只留下了不到8歲的小女孩獨自在家。他轉念一想,醫護工作者在一線,我們必須守好他們的後方。於是,他第一時間與高中校友分享了這則消息。他的同學提議道:「不如我們為前線工作者們的子女提供免費的輔導吧?」
田浪就讀於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而他的同學就讀於師範類的學校,一個懂管理,一個懂教育,兩人一拍即合,擼起袖子說幹就幹。隨即,田浪就把志願者活動的招募信息發在了朋友圈。
這一信息被身在廣東的輔導員老師第一時間看到,老師對他的行動給予了高度肯定。在老師的幫助下,一則特殊的「愛心輔導隊」志願者招募的通知便出現在學院團委的微信平臺上。消息一發出便得到同學們的積極支持,有的報名參加志願者,有的轉發消息給認識的醫生。報名「愛心輔導班」的志願者人數很快就來到了78位。
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招募學生的宣傳推廣渠道,難以接觸到更多一線醫護工作者家庭,團隊目前只招收到10位小朋友進行一對一的線上輔導。田浪苦笑道:「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確實有點尷尬,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線上輔導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從徵集志願者到組建團隊,從聯繫服務對象到與家長溝通確定授課時間、內容,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溝通與協調。這幾天,愛心輔導隊志願者的手機提示音幾乎沒有停過。
既然有這麼多的困難,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下來的呢?「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從病毒傳播開始,便沒有人能置之事外。我們能做的,或許遠沒有一線的白衣天使偉大,但我們也努力做好自己,做出自己的貢獻。」團隊成員黎璃給出答案,「這或許就是每一位志願者的初衷」。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短短數天,建微信群,準備課件,整理學生信息,做好每節課的教學反饋……輔導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截至2月16日,「愛心輔導隊志願者」團隊已對廣州、重慶酉陽縣、重慶豐都縣、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等地區的10名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子女開啟線上的「一對一」愛心公益教學。
你放心上前線,孩子華師來教
廣州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陳爸爸,自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奮戰在前線,家裡兒子的學業不免讓他掛念起來。2月19日上午,經醫院工會和華南師範大學團委對接,華南師大青年戰疫雲支教突擊隊志願者之一、剛從西藏支教回來的研支團成員何智升將與小陳結對進行線上輔導,根據小朋友的學情,「主播」老師會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名著故事,並帶他一起閱讀。
原來,之前醫院工會就發布通知,前線醫務人員的家庭如有需求,可以報名華師「雲支教」活動,通過開展線上知識解答、學業輔導、心理疏導,讓子女即使在家中也可了解到更多知識。得知消息後,陳爸爸立馬為兒子報了名。「小朋友很喜歡聽故事,這個輔導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拓展視野。」
2月20日晚上8點半,陳爸爸陪兒子一起在手機前聽何智升講的第一節課。「黃帝抓住了這個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敲鼓的棍子……」何智升在直播課堂裡聲情並茂地講著《山海經》的故事,小陳也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生怕錯過了某個細節。
此外,何智升還向小陳拓展了一些地理知識,他說:「在備課的時候,我就想過怎樣用容易理解的方法向小朋友講解一些較有難度的知識。今天我上課時發現,小朋友會主動地去書裡尋找答案,還會舉一反三地思考問題,這種態度很值得表揚。」
不知不覺到了晚上9點50分,「回答完最後幾道問題就差不多下課了哈。」聽到這些,小陳看了看掛鍾,有點意猶未盡:「不是才八點多還沒到九點嗎?」後來才反應過來是自己看錯了時間。「這說明他確實有在認真學東西,這讓我很有成就感。」何智升說。
課程結束後,陳爸爸評價道:「小何老師講的內容很形象生動,小朋友聽得也很投入、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對課上講的故事都很感興趣,可以很好地開闊眼界。」在小陳眼中,「主播」老師講述的《山海經》故事很深入,但很容易理解,整個過程也充滿了趣味性。
其實,何智升的家人也是醫務工作者,所以他很理解奮戰在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的辛苦勞累「在輔導的時間裡,除了孩子會有所收穫,也能讓醫務人員更好地休息放鬆,不用再為孩子的課業費心,能夠以更好的精神狀態迎接第二天的工作,這本身是很好的。」他解釋道。
在這個特殊時期做「主播」的華師學生,不止何智升一個人。據統計,截至2月22日下午5點,華南師範大學團委已有30名雲支教志願者為中山三院、中山五院、中山六院、孫逸仙紀念醫院、大學城衛監所、小谷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單位工作人員家庭子女持續提供在線學業輔導;最新收到的廣醫三院33個家庭子女需求,工作小組正努力配崗中。此外,雲支教志願者招募後臺人數與日俱增,目前累計達702名同學報名加入志願者團隊。近日,校團委還聯合廣州市文明辦為廣州市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家庭提供在線學習輔導,並將通過新花城app向廣大醫護人員發布,精準對接需求,發揮師範專業優勢服務社會。
「如果不擅長輔導技巧也不用擔心,學校專門對我們進行了線上直播的技術培訓,並發布工作指引供我們學習。」張潤生於18日晚參與了志願者線上技術的輔導,了解了網絡教育學院自主研發的手機直播平臺的使用、在線教學技巧、直播課程設計及教學注意事項、紀律要求等內容。
不只是課程輔導,醫務人員子女的陪伴問題也受到了志願者的重視。「我第一次接觸到前線醫護人員的孩子時,發現他有很多線上課程,還要趕假期作業,所以就沒能上到課。」後來,張潤生轉發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圖片給他,兩人逐漸變得像朋友一樣。張潤生回憶,他第一次打電話給孩子媽媽時,得知孩子的爸爸已經去前線支援了,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醫生,「當時中午11點多打電話過去,媽媽還在準備做手術,不能在家陪伴孩子,我當時聽著挺揪心的,他們這一家都很勇敢。」
讓他們感受冬日溫暖
從1月底開始,廣州大學「以伴」大學生雲志願公益項目團隊負責人龔旺就開始思考,如何迅速集合全國各所高校志願者的力量,為疫區中學生和援鄂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在線學業輔導。
這一想法很快得到學校團委和團隊成員的支持,「攜手以伴,抗擊疫情」線上公益活動迅速展開。招募「雲」志願者的信息發布後,報名情況非常火爆,全國20多所高校近300名大學生報名。經過培訓後,「雲」志願者通過「一對一」微信或QQ,微信群、QQ群等方式,對湖北等地的中學生及援鄂醫護人員子女開展線上學業輔導活動。截至目前,團隊志願者共在線輔導來自全國245所中學的1500餘名學生。許多中學生還紛紛「慕名」而來,渴望得到「雲」志願者的線上輔導。
「雲」志願者為疫區中學生和援鄂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在線學業輔導據悉,該志願團隊將按照共青團廣東省委的統一部署,進一步擴大對廣東援鄂醫護人員子女線上學業輔導的範圍,並發動更多高校的大學生參與到此次公益活動中,讓更多因疫情無法返校學習的中學生感受到冬日的溫暖。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大學青年學生們積極響應號召,主動投身到基層戰「疫」行動中,積極參與抗疫志願服務工作。據統計,截至2月18日,共有131名學生參與到基層疫情志願服務活動中,用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近日,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團委向全校青年師生發出倡議:作為廣東二師人,作為師範院校的師生,此刻我們或許無法直接支援前線,但我們可以在後方盡己所能,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讓我們發揮專業特長積極參與學校「雲」教學志願服務工作,組建「雲教育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通過網絡陪伴和輔導醫務工作者子女,用自己的方式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1月19日,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體育學院學生訓練隊黨支部黨員為松柏村的小學生上課的日子,他們通過微信視頻群聊的方式,幫助學生開展訓練指導,在家運動抗「疫」。
梅州市豐順縣潘田鎮松柏村是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定點幫扶貧困村,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松柏學校不開學,村裡的小學生都待在家裡。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駐村第一書記郭冠欣與學校體育學院學生訓練隊黨支部,為松柏村小學生推出線上運動公益課程。
據了解,黨支部成員為松柏村的小學生們開展排球、田徑、健美操、武術和足球運動等網上教學,以專業的體育教育學科知識和在線輔導答疑等工作方式,努力解決學生在疫情期間無法進行體育鍛鍊的問題,讓孩子們在家也能夠進行體育鍛鍊,增強抵抗力和體育知識。
參與其中的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生吳萍說:「疫情期間,有這麼一句話,『抗擊疫情,黨員當先,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這句話讓我深思!此次疫情非同小可,舉國上下都無比關注,而我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能在戰『疫』行動中,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專業的所長幫助孩子們,我感到非常高興。」
來源 | 綜合自各高校官微、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