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稱呼你,中國龍(圖)

2020-12-22 搜狐網
圖為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上的龍圖案。北 幻攝

  一直作為中國形象標誌的「龍」近日成為關注焦點。先是報導稱:有專家提出「為避免西方誤解,不以龍作中國形象標誌」,因為「龍」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這樣的形象容易讓那些對中國歷史、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國人產生一些聯想。

  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了眾多關注。網絡調查顯示,九成投票者反對「棄龍」,當事人吳友富教授澄清說,他無意「棄龍」,本意是希望「龍」的形象更完整、更豐滿。隨後,又有專家提出,應為「中國龍」重新確定英文譯名,提出了「Long」、「Loong」、「Liong」等多種選擇。

  英譯名與中國龍形象相去甚遠

  都是Dragon惹的禍

  其實,為「中國龍」正「英名」的想法由來已久。在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吉祥物公布後,被普遍看好的中國龍意外落選,對此,北京奧組委解釋說,主要是「由於龍在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理解」。許多專家指出,由於英文中的Dragon與漢字的龍的含義差之千裡,應該重新為中國龍確定英文譯名。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的副教授黃佶為此專門建立了一個名為「為中國龍正英名」網站。據他介紹,將「龍」譯為「Dragon」在學術界也一直存在分歧。在英文中,Dragon是邪惡的有翼怪物,而在圖畫中,Dragon的身軀龐大笨拙,顏色是黑灰色的,長著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動物。但在中國,龍是由九種圖騰(鹿的角、駱駝的頭、蝦的眼睛、蛇的身體、青蛙的肚皮、鯉魚的鱗、鷹的爪子、老虎的手掌、牛的耳朵)組成的新圖騰,是吉祥的象徵,是風調雨順的保證,是民族和諧的標誌,數千年來,約定俗成,深入人心。

  臺灣學者蒙天祥也指出,1985年中美兩國專家學者在編撰中文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時,在涉及「龍」的條目上已經存在兩種不同意見,百科全書第五卷的第367頁上,「龍」具有兩個獨立的條目。其一是「龍Dragon」;其二則是「龍 Long(Dragon)」。

  會意形聲,Long,Loong,Liong

  中國龍究竟應該叫什麼

  談及中國龍究竟應該換個什麼名,專家之間也存在著分歧。一種受支持度較高的意見是直接用漢語拼音Long表示。贊同這種譯名的人認為,除了發音的便利外,Long在英文中有長的意思,比較容易讓人聯想起龍的形象,不但「形聲」,並且「會意」。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稱「Long」的英文發音相當於中文的「狼」,並非真正的音譯。而且Long在英文中是一個常用詞,有「長,久,期盼,股票或期貨的多頭」等多種意思,把龍翻譯成Long也會造成意義上的混亂。

  第二種意見是使用「Liong」。持這種意見的人認為,Liong與英語Lion(獅子)接近,獅子在西方是很尊貴的動物,看見Liong,外國人很容易聯想到獅子的尊貴。而以G做首字母的單詞如Gentle、Great、Gold等含義都很好,Lion+g,代表著和諧、勇敢、祥瑞、強大、威嚴、神聖,恰好用來形容中國龍。

  第三種意見,也是目前接受程度較高的是將「中國龍」翻譯為Loong。有專家稱,曾有研究者指出英文可能最初也是一種象形文字。Loong的兩個「O」字母,就像龍的兩隻大眼睛;在字形上又和「Long」相近,給人「長」的感覺。

  改名容易卻會帶來新問題

  文化誤讀需通過加深交往彌合

  對於造一個英文單詞來取代龍現在的洋名字「Dragon」,也不乏反對的聲音。在網上,有網友發帖稱:中國人造洋詞是越俎代庖,不如將錯就錯。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龔文庠認為改名並無必要。首先,儘管Dragon與中國龍之間的確存在著誤讀,但是任何詞彙都是在一定的語境下才具備自己特殊的意義。Dragon作為中國龍的翻譯已經存在很多年了,貿然用一個新的詞彙代替,只會引起更複雜的誤讀問題。第二,文化之間存在著不可通譯性,兩種文化之間沒有完全的對等語。創造一個詞彙,繼續加以闡釋,也不可能完全消弭這種不對等性。他認為,消除不同文化之間誤讀的最好辦法是增加直接的交流和接觸,隨著對中國文化了解的加深和熟悉度的加強,這種文化誤讀是可以逐步消除的。比如中國的餃子,很多人習慣翻譯成dumpling,而熟悉中國文化和飲食的外國朋友更青睞於說jiaozi,我們並沒有必要為餃子改英文譯名。

  儘管認為中國龍改名並無必要,但在中文翻譯成外文的過程,由於不準確而導致的文化誤讀,還是引起了專家的憂慮。有專家稱,中國經典的京劇曲目《霸王別姬》甚至被翻譯成「再見了,我的小老婆」,這樣的翻譯是否太過隨意了?

  對於是否要為中國龍改名、改成什麼,相信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會成為國人關注的話題。龔文庠說,試圖給中國龍改英譯名,反映出在與外國交流不斷加深的今天,中國人開始重視中國在世界眼中的形象。這是一個積極的變化。(記者苗苗)

  光明日報: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精神象徵

  龍的標誌已成為全民族共識

  「龍的標誌地位不可動搖」,中華龍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龐進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西方的Dragon不能與中國龍相混同。」

  他說,西方的Dragon只是對少數幾種動物的集合,神性小而單一;中國龍是對許多種動物和天象經過多元融合而產生的神物,其神性大而豐富;西方的Dragon主要代表惡,可以說「充滿霸氣和攻擊性」;中國龍則主要代表善,不存在所謂的「攻擊性」,中國龍有威嚴的一面,更有和悅的一面;西方的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不高,無足輕重,中國龍則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符號、文化標誌和情感紐帶,是吉祥嘉瑞的象徵。我們民族創造和選擇龍(當然還有鳳)這樣的文化符號,經歷了七八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漫長時光,它凝結、寄託著各個時代、億萬中國人的智慧和理想,體現著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認同。不說放棄了可惜,事實上也放棄不了。

  吳友富認為,龍象徵中華民族團結、勇敢、一往無前的精神,這些反映了中國傳統和諧理念的文化元素必須堅持。

  全球化應保護文化多樣性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關世傑認為,中西方關於龍的不同認識主要是由翻譯引起的。眾所周知,dragon在西方語境裡,比如在《聖經》裡是一種脖子很長、有兩翼,很兇猛很可怕的動物,是人們設法要誅除的對象,而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龍是一種身體瘦長、吉祥威嚴的動物。最先翻譯dragon的人,可能並不理解dragon在英語文化中的涵義,把它翻成了中國的「龍」,習慣成自然,造成了今天的這種情況。

  國家語委和一些專家曾經建議,把「龍」翻譯成「long」,而把「dragon」翻譯成中國古語裡的某種和西方語言中dragon比較類似的動物。龐進覺得,將Dragon直譯為「劫更」或「劫根」,將龍英譯為「Loong」(拼音long英文發「朗」音,所以要多加一個「o」,且將第一個字母大寫)以示區別。這個前人翻譯上的訛誤,我們後人應該加以解決。

  關世傑建議,可以由國家有關方面出面,召集權威專家研究制定龍和「dragon」的翻譯標準,供翻譯和使用時參照執行。他說:「我們不能因為西方文化怎麼樣,我們便怎麼樣。」

  其實,龐進與他持有相同的觀點:「在文化問題上,既不可以用東方的講究來要求西方,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說法來框範東方。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樣的,我堅信,全球化絕不是一種文明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種文明的交相融合。」

  中國龍形象需要正確傳播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認為,從傳播者的角度看,我們應當更多地從接受者的角度考慮交往的效率及實際效果等問題。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單方面的意志不能有過度的張揚,否則就很難有共享、共贏。從傳播的角度看,也需要我們下一些功夫。我們要改變中國龍在外國人心裡兇惡的形象,也可以通過廣告、電影、文學故事等方式。譬如美國大片《怪物史萊克》中的大怪物,可以成為家喻戶曉、備受喜愛的形象,而中國龍是否也可以通過影片等方式改變其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吳友富說,要通過大力宣傳、挖掘和闡釋我們的文化內涵,形象地表達出中國人民與生俱來的追求美好、祥和理念與民族文化底蘊,來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始終不渝地堅守和孜孜不倦地追求愛好和平、謀求和諧、頌揚美好、嚮往幸福的理想境界。

  喻國明指出,對「龍」這一形象,外國人與中國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僅在於文化結構、認知結構、歷史積澱等的不同,也在於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我們設想如果中文影響力如同英語對全世界的影響力之大,那麼中國龍可能會更容易被人們認同和接受。(記者 曹繼軍 謝文 杜冰)

相關焦點

  • 英語中該如何稱呼老師?答案一定讓你意外!
    不是「你該怎麼稱呼」,而是「Ta想要怎麼被稱呼」!  通常的情況下,初次見面的時候,老師會先介紹自己的稱呼,然後學生就使用這個稱呼。例如:Good morning, children. Please, call me ... [first name].
  • 該如何稱呼您
    更悲催的是席間她男友頻頻舉杯稱呼我為「大姐」!可閨密比我還大一歲呢!作為過來人,我淡定地微笑著,笑她的小心臟承受能力太脆弱。我是年紀輕輕就被稱呼刺激過的人,所以擁有一顆彪悍無敵的心。剛結婚到他們家,就有幾個孩子圍著喊我舅奶奶!老公在他們家輩分高、排行小,哥哥姐姐孩子的孩子都結婚生子了,他才結婚。
  • 一張圖解決困擾你多年的家人親屬該怎麼稱呼的問題!
    小時候大家應該都經常聽到過一首兒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媽媽的爸爸叫什麼媽媽的爸爸叫外公」然而,很多人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很多家人的親屬見面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親屬關係圖爺爺:爸爸的爸爸。奶奶:爸爸的媽媽。
  • 職場英語口語:同事之間該如何稱呼?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職場英語口語:同事之間該如何稱呼?   歡迎你來本公司工作!   C: Thank you, I'm delighted to be working here, Mr. Buchwald。   謝謝。我很高興能來這裡上班,布奇華先生。   F: Call me Buck, will you?
  • 中國名字最尷尬的985大學教授,姓太粗魯,學生們不知該如何稱呼
    中國名字最尷尬的985大學教授,姓太粗魯,學生們不知該如何稱呼姓氏,是一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一個姓,從誕生開始,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也就是說,你的姓代表著你這個家族的延續,姓氏的人數代表著家族的興旺程度,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同姓之人會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中國有本兒童啟蒙讀物叫「百家姓」,這個名字並非指的是一百個姓氏,「百家」是大家、大眾的意思,這本讀物收集姓氏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但中國姓氏之多,遠不止如此,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不乏一些奇葩姓氏。
  • 平兒的一個「你」字惹惱王熙鳳?古代的奴僕該如何稱呼主人?
    平兒聽了王熙鳳的話,笑道:「你太把人看糊塗了,我才已經行在先,這會子又囑咐我。」王熙鳳笑道:「我是恐怕你心裡眼裡只有我,一概沒有別人,不得不囑咐……你又急了,滿口裡『你』、『我』起來。」平兒笑道:「偏說『你』,你不依,這不是嘴巴子,再打一頓,難道這臉上沒嘗過的不成?」  「你」,是非常古老也最為常用的第二人稱。但是,從王熙鳳和平兒的這段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古代的奴僕,在稱呼自己的主人的時候,是不能用「你」這個字的。因為這樣不夠恭敬。那麼,古代的奴僕,究竟該如何稱呼自己的主人呢?
  • 男人的愛情觀:如何稱呼你,就如何愛你
    -02-我們常說,一個人對你的稱呼,代表了你在對方心裡的位置。一個不怎麼熟悉的人,他會直接稱呼你的名字,而不是逾越的去稱呼你的小名。而一個和你關係親密的人,他也不會直接稱呼你的名字,而是用一些比較親密的稱呼來叫你。
  • 老太百歲壽宴第六代孫如何稱呼難倒眾人(圖)
    百歲宴第六代孫如何稱呼難倒眾人  本報記者甘俠義實習生劉瓊瑤攝  本報訊(記者 周文潔)昨天,是家住高新區聯芳花園小區的李廷書老太百歲壽辰的日子,在百歲壽宴上,老人稱最想上電視,更有意思的是,老人的第六代———一個3月大的女嬰按輩分該如何稱呼難倒了眾賓客。
  • 在單位,你該怎樣稱呼你的領導和同事?
    對年長資歷深的稱呼某某姐、某某哥如果年紀比自己大,或者資歷比較深的,會叫某某姐、某某哥。稱呼上級為老闆或老大稱呼上級的話,一般喊老闆或者老大。但在正式場合,要用正式一點的稱呼。小貼士■ 如果初次相見,不知該如何稱呼時,可以說「您好」,這是最佳的萬能稱呼。■ 在體制內單位,稱呼上級為老大、老闆是比較忌諱的,需要注意。
  • 75.9%受訪者初入職場時困擾於不知該如何稱呼前輩,你怎麼稱呼前輩?
    1、如果是受人引薦那介紹你們的人自然就會告訴你怎麼稱呼職場前輩。你可以從他的話語中聽到他是怎麼稱呼的。或者他在介紹的時候就會告訴你:「這是咱們公司的大牛XXX,你叫他XX就行了」2、也沒人介紹,怎麼辦進入職場,如果說一個公司人很多的話,也每個人帶你一個一個去認識,而你們產生了交集,當然在產生交集之前會有一個起因。比如說,因為工作關係你需要找一個職場前輩去請教或協調。你可以在別人向別人詢問該找誰請教、協調的時候。直接就問一下該怎麼稱呼對方。
  • 英語口語:英文如何稱呼「哥們兒」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英文如何稱呼「哥們兒」 2014-12-25 10:31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親戚太多,不知該怎麼稱呼?一張圖輕鬆搞定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進步,人們之間的生活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以前很多年沒有打過交道的一些親戚也開始走動了,於是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對於小年輕來說);除了長期生活在一起的這些親戚外,其他的遠房親戚和不怎麼見面的親戚以及他們的子女應該怎樣稱呼呢?
  • 英語裡如何稱呼他人:非正式稱呼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裡如何稱呼他人:非正式稱呼 2011-01-03 22:56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你如何稱呼@
    @畢竟是舶來品,它的稱呼應該要以外來音為準,一般應稱為「艾特」。同時,不論是電郵中的@,還是微博中的@,都有著at的含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叫at即「艾特」更為準確些。不過,圈A和花A的叫法也無傷大雅,反倒是有著本土化的感覺與幽默。
  • 從「賽裡斯」到「桃花石」 ——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自從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之後,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之門被打開了,中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越來越頻繁。溝通交流,最起碼先要解決稱呼的問題。現在,就來扒一扒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 75.9%受訪者初入職場時困擾於不知該如何稱呼前輩
    對於職場前輩的稱呼,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講究:有稱「師傅」「老師」,有稱「某某姐」「某某哥」,還有稱「某某總」「某某處」……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職務(46.0%)、師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見稱呼。
  • 職場上,女老闆的老公該如何稱呼?叫老闆爹、老闆公的都錯了
    文/雪天驚雷這兩天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女老闆的老公,下屬該如何稱呼?」有的朋友說,男老闆的老婆叫「老闆娘」,那女老闆的老公,對應就該叫「老闆爹」。這位朋友的邏輯還挺順,「娘」對「爹」,但這裡有一個常識錯誤,所謂老闆娘的「娘」,應該是「娘子」的意思,而非是「母親」的意思。因此,按照這個邏輯,女老闆的老公應該叫「老闆夫」「老闆公」才對!
  • 中國龍脈走勢圖震撼曝光,竟然洩出日本百年陰謀!
    原標題:中國龍脈走勢圖震撼曝光,竟然洩出日本百年陰謀!因為龍脈也分很多種,實際的地形也千變萬化,所以看龍脈要有足夠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有的風水師可能窮盡一生都不一定能找到你認為可以出帝的「龍脈」,通常能找到大富之地就非常不錯了,大貴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另外,找到龍脈,並不一定有實際作用,真正要找的其實是龍眼。在這方面,可以請教一些有世襲背景的摸金校尉,他們在尋龍點穴方面往往有自己的獨門絕學」。
  • 此人將回歸中國男籃擔任助理教練?李楠該怎麼稱呼?
    近日,中國籃協公布了李楠指導為紅藍兩隊合併後的國家隊主教練,中國男籃總領隊匡魯彬也表示李楠為主教練,會繼續採取中外合作的模式組建教練組,但是目前沒有公布助理教練的名單。李楠在接受採訪時也證實了這一點,並表示他也在考慮有經驗,高水平的外教。
  • 爸爸的舅舅該咋稱呼
    走親訪友是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於部分年輕人來說,此時最大的一個難題,可能就是對於一些平時很少見到的親戚應該如何稱呼。    記者調查發現,在不少年輕人當中,搞不清兩代以上親戚關係的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