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人數逐年上漲,而糖尿病患者朋友也清楚,可怕的並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一系列的糖尿病併發症。
因為如果一旦發生了併發症,糖友的生活質量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嚴重的情況可能危及生命。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在早期階段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如果是有了症狀,多表示已經進入中晚期,這個時候病情很難得到逆轉,並且治療的難度也加大了,治療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因此,在糖尿病診斷之初,無論有沒有明顯的症狀,都要做個全面的檢查。那麼,新糖尿病人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糖代謝異常檢測及
胰島β細胞功能檢查
初得糖尿病的朋友需要做一系列檢查,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等,這些檢測可以幫助患者了解血糖水平及控制情況,為糖尿病的診斷提供依據。
胰島β細胞功能檢查包括血清C肽釋放試驗、胰島素釋放試驗等。這項檢查是為了幫助查看胰島細胞的分泌功能及衰竭情況,看看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等,為控糖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大部分2型糖尿病都存在一定胰島素抵抗,因此醫生可以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安排選用合適的控糖方案。
糖尿病併發症的檢查
一部分初次被診為糖尿病的患者就存在一定的併發症,而有的患者甚至是發現了有併發症才知道自己罹患了糖尿病。因為為了給患者更好的治療方案,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展,更需要做好併發症的檢查。而這部分檢查,對於一些老糖友也適用。
肝臟檢查肝臟功能狀況是糖尿病治療手段的重要依據。肝臟是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最重要的場所,也是胰島素作用和胰島素分解代謝的主要部位,所以肝臟功能與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密切相關。
另外,糖尿病容易造成脂肪代謝紊亂和脂肪肝,而脂肪代謝紊亂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應該嚴格控制血脂,做到及早檢查、及早發現、及早幹預。
眼科檢查
糖尿病眼病種類很多,對視力影響最大就是糖尿病性眼底病變,或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
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視力可完全不受影響,自覺視力無異常,但由於2型糖尿病比較隱蔽,往往從發病到做出診斷已經超過7~10年,此時眼底很可能已有不同程度的病變。
因此,在初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就應該進行一次眼底檢查,以了解視網膜的受損情況,並留下初始眼底情況,以作為將來的對照資料,決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才去檢查眼底。 足部檢查糖友發生足部病變的機率是普通的人17倍,而截肢率是普通人的20-40倍。為了預防足部病變,糖友要定期到醫院做足部檢查。
此外,平時也要留意足部變化,看有無裂傷、足癬、潰爛等。
血壓檢測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常常會合併有高血壓,就像一對難兄難弟,而高血壓會促進和加重微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檢測血糖外,還應測量血壓,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對已出現蛋白尿者,要求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通用是判斷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可以反映糖友3個月以內的血糖平均水平。
通過這項數據,可以清晰地了解血糖控制情況,比單純地測空腹和餐後血糖更準確。
腎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糖尿病腎病是糖友致死的重要因素,通過測量尿微蛋白,就可以及時發現腎臟病變並及時幹預,避免尿毒症和腎衰的發生。
腎臟併發症的檢查包括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腎功能等。可以幫助了解自己是否患有腎臟的併發症。
當然,除了以上這六項檢查之外,在治療過程中定期檢查各項指標,不但能預防和及時發現各種慢性併發症,還能及時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一般來說,每2~3個月複查糖化血紅蛋白一次,如有血脂異常,每1~2月監測一次血脂,每月檢查一次尿常規;體重每2周監測一次,每3~6個月門診定期複查一次,以便儘早防治慢性併發症。
有條件的患者做好血糖、血壓的家庭自我監測,建立自我監測日記,每次去醫院複診時帶好監測日記,供醫生參考調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