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的概念源自美國。儘管這一名稱最早見於1875年密西根的麥基諾公園,但人們普遍認為 「為了人民的利益和快樂」而建於1872年的黃石國家公園才是最早的國家公園。
之後,「國家公園」的概念被全世界許多國家所使用,儘管各自的確切含義不盡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護區的一種形式。
對人們來說,國家公園是少有的能夠讓人如此近距離地接近自然中最野性、最異域的一面及最多樣的生態系統的地方。
從無垠沙漠到繁茂雨林、磅礴冰川,大自然的神奇無所不在。如果你也和知美君一樣,對自然界的這些神奇之處充滿好奇,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囊括全球五大洲57個國家公園的歷史及震撼美景的——《全球最美的國家公園》。
[意]埃琳娜·比安奇
2018年7月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掃碼購買
湖區國家公園/英國
最佳參觀時間:3月-6月
英格蘭北部山區坐落著許多湖泊,因此又得名湖區。其中阿爾斯沃特湖沿岸金色的黃水仙因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的《我好似一朵流雲獨自漫遊》(也譯作《水仙花》)一詩而名垂千古。
華茲華斯在1810年出版的《湖區指南》中提及,他在這片土地上與自然親密接觸了60年。與許多其他的「湖畔詩人」一樣,華茲華斯深深沉醉於這廣袤開闊的湖面。
湖區囊括了英格蘭最深之處和最高之處。高聳的山脈將湖群分隔,最高峰斯科菲峰高達3978米,即使不算上斯科菲峰,這條山脈也夠稱得上「國之屋脊」。
這片潮溼的地域擁有英格蘭絕無僅有的風貌。大冰川橫臥於U形谷中,53條小冰川流淌在較高海拔的冰川盆地或山坳裡,形成冰鬥湖或是普通的水域。這些冰川創造了湖區裡的16個湖泊。
地質過程帶來的影響清晰地顯現在這裡的巖層上,與帶給威爾斯斯諾登尼亞山區的影響相似。
斯基多山上白色易碎的頁巖是這裡最古老的巖層,主要為變質沉積巖和博羅代爾火成巖,可追溯到奧陶紀。博羅代爾火成巖更耐侵蝕,構成這裡的高山,包括斯科菲爾山。科學家們認為這裡曾經是一組火山島,類似於西太平洋的火山島群。
溫德米爾超群的志留紀系石灰巖沒那麼久遠,已經適應了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強降雨天氣,在不同高度上展現出不同的樣貌。
正是雨造就了這片充滿吸引力的荒野和缺乏腐殖質的沼澤,也是雨創造了這裡的刺柏叢、覆蓋住平原的溼地和自然生長起來的橡木和松樹林。
這塊土地上居住的鳥類品種繁多,最值得一提的是全英格蘭絕無僅有的一隻成年金雕(但有人聲稱已經發現了一對幼年金雕)。
這隻金雕估計16~18歲,自伴侶於2004年失蹤或死亡後,已經獨自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它在霍斯沃特湖附近的瑞金代爾谷上方表演飛行雜技,試圖再找個女伴,但就算能吸引到雌性金雕,也很有可能是個「蘇格蘭人」。
霍斯沃特湖是最東部、最孤立的湖。當年建造水壩之後,原本的水庫漸漸變大,形成了現在的霍斯沃特湖。
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來,這裡就是金雕的棲息地,1969年首次記錄了一隻金雕雛鳥的誕生。如今這隻大約是第三隻主宰這片區域的雄性金雕。
此外,有湖裡生活著一種在冰川時代就存在的魚,名為點白鮭,極為罕見,由於食魚鸕鷀等原因,至今仍是瀕危物種。
點白鮭一共分為四個群體,一群生活在上述的霍斯沃特湖中,還有三群分別生活在環境更好一些的布拉德斯沃特湖、萊塔姆湖和開滿黃水仙的阿爾斯沃特湖。另外,點白鮭中的白鱒魚只在德文特湖倖存了下來,但目前已引入蘇格蘭。
大峽谷國家公園 /美國
最佳參觀時間:5月中旬-10月中旬
峽谷是地殼上令人驚嘆的真正大裂縫,曲折蜿蜒了446千米,寬200米~29千米,深1600米。
1869年,地質學家、探險家、大學教授、美國陸軍少校約翰·韋斯利·鮑威爾說,大峽谷中40甚至更多層的沉積巖層就像是「歷史書中的書頁」。這本書幾乎為我們完全展示了從第一地質時代前寒武紀開始形成的 「磚塊」,正是它們構成了我們的地球大廈。
最古老的巖石成結晶狀態,是17.5億年前變質的沉積物和熔巖流。古生代留下了更多壯觀的痕跡:700~1500米厚的砂巖、片巖和石灰巖的沉積物。
公園裡中生代的巖石很少,基本都被侵蝕了,但還有些許殘留,特別是在峽谷西部。
板塊構造的劇烈活動導致了整個地區的隆升,落基山脈從東部升起,科羅拉多高原海拔達到了2000米。這裡還發生了一種難以置信的現象:沉積巖幾乎都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
新生代的最後一種沉積物是希夫威茨和因卡雷特高原上壯觀的凝固熔巖和火山灰,出現於600萬年前,幫助科學家確定了峽谷形成的原因。
這是新生代晚期最宏偉的傑作,由500萬-600萬年前出現的科羅拉多河作用而成,如今這條河流仍在繼續侵蝕巖石。
但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了另一種理論,聲稱峽谷形成於7000萬年前。200萬-300萬年後,科羅拉多河因巨大的降雨量和支流的供給變得更大了,它的衝蝕作用變得更強有力、更迅猛,侵蝕過程因而變得更加劇烈。
然後大約10000年前,氣候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如今這樣的乾燥天氣。但那時峽谷已經形成了。溼度的缺乏令五彩的峽谷壁幾乎完全裸露在外,抑制了峽谷進一步變寬。
快速蝕刻和緩慢擴張決定了大峽谷特殊的外觀和性質。雖然名為大峽谷,但它既不是世界上最長的,也不是最深的。美國的赫爾斯峽谷深2436米,秘魯的科塔瓦西和科爾卡都深達3200米。
人類已經研究了大峽谷近150年,揭露了許多秘密,但它直至今天仍然能讓我們感到驚訝。例如,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一層巖石,曾經逃脫了地質學家的視線。
實地研究可以讓專家通過裸露了446千米的巖石,追溯我們的星球近20億年的歷史,還可以識別同一時期裡、同一巖層中不同位置的不同變化。
但是還有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為什麼科羅拉多河總是走這條路線?
[意]埃琳娜·比安奇
2018年7月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