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羋月傳》重磅來襲,從孫儷的精彩演繹中,我們跨越時空長河,見識到了羋月這位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傳奇女人。不過,影視作品不等同於真實的歷史,作為把持秦朝政權長達36年的權謀女人,她的真實形象是影視節目很難完美傳達的。歷史上真實的羋月,到底是怎樣的女人?她為何能把持秦國朝政長達36年之久?
《史記》明確記載了羋月的身份:「其先楚人,姓羋氏」。羋是楚國的王族,春秋戰國時各國貴族通婚、聯姻屢見不鮮,「秦晉之好」這個成語便是來源於此。因此,羋月作為楚國王族,與秦國王族聯姻符合禮數。
羋月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因為並非楚國王室嫡系,因此名分不高,只是品級第八品的「八子」,即羋八子。秦惠文王去世後,按照宗法制,長子嬴蕩繼位,即秦武王。秦武王力大驚人,卻因舉鼎而死,膝下沒有子嗣,弟弟們為了爭奪王位同室操戈。
羋月地位不高,但倚仗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的幫助,其子公子稷順利繼位,即秦昭襄王。羋月與魏冉聯手肅清秦國宮廷一切勢力,穩固了秦昭襄王的統治。此時秦昭襄王年幼,羋月垂簾聽政,以太后之名主持朝政,魏冉輔佐。
首先羋月的身世,《史記》中有明確的記載:「其先楚人,姓羋氏」,說她是楚國人,按道理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否則無法嫁到秦國宮廷之中。
但羋月應該不是楚國的公主,因為羋月嫁到秦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品級都是第八品中的「八子」,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變,即使她為秦惠文王生了三個兒子,依舊還是「八子」的稱謂,可見在看重「身份」的戰國時期,羋月並不怎麼受待見。
春秋戰國時期是典型的男權社會,女人社會地位較低。羋月靠著鐵腕手段,一舉從不得寵的姬妾成長為權傾朝野的太后,開創了「太后」稱謂的先河,也是歷史上第一位權力達到巔峰的女人。
安內,然後攘外。肅清宮廷後,羋月開啟了鐵腕外交手段。當時北方有遊牧民族名義渠,民風彪悍,時常南下入侵秦國。宣太后羋月的丈夫秦惠文王曾平定義渠並設縣,在秦惠文王去世後,知曉秦昭襄王年幼,朝政由女人把持,義渠王假借朝拜之名,試圖瓦解秦國實力。
根據史料記載,宣太后與義渠王私通生下兩子。義渠王以為自己入住秦國的時機成熟,卻不料這是宣太后的「床底外交」!宣太后與秦昭襄王日夜謀劃攻滅義渠的計策,終於,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入秦。將他誘殺。之後,秦軍進攻義渠,義渠亡。
宣太后的手段有多陰毒?對內,開啟權力之爭,甚至還要壓親生兒子一頭;對外,與義渠王私通三十年,三十年忍辱負重,最後親手殺死老情人。
不得不說,羋月雖然手段陰狠,但對促進秦國的發展,為後來嬴政掃六合、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位歷史頭一位太后,是非功過後人辨,也將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