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北地區城市領頭羊、教育大市,西安今秋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廣受關注,權威聲音總算來了。
昨天,西安市教育局發布《西安市教育局關於貫徹落實<陝西省教育廳關於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西安市幼升小及小升初入學政策,政策整體內容與省上政策保持一致。
超額是否搖號、報名能否跨區等受關注的焦點,也與南京、杭州和成都等城市方案別無二致。
另外,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十分厚道,幾乎是零門檻無差別對待。
完全遵循「電腦隨機錄取、審批地招生、公民同招」這三個大原則。
西安市2020年幼升小、小升初招生實行公民同招,即公辦和民辦同時開始報名,同步進行招生,民辦學校實行網上報名。
西安市嚴格推行初中、小學免試就近入學及民辦學校不得提前選擇生源等政策。
西安市民辦學校招生按照統一要求,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即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小學、初中錄取實行「審批地招生」,即鎖區。除非有剩餘名額,並經市教育局批准後,才可跨區補招。
民辦學校只能報一所,搖號沒搖上,則原審批地公辦學校兜底。
如果原劃片的公立學校學位名額滿了,則會被統籌到其他公辦學校兜底。具體操作由審批地的各區縣和開發區自行統籌,細節或許有不同但宗旨和原則不會有變化。
「公辦學校兜底」看似是一個挑肥揀瘦的捷徑,可絕不是「民辦抽不上繼續回原公辦學校」,統籌註定是不如早前放棄的那樣美。腳踩兩隻船順利渡河的畢竟是少之又少,中途落水可能性最大。
今年西安民辦學校幼升小、小升初招生,全面進入「搖號時代」,「掐尖」、「擇優」 特權將不再存在,「擇校」的路也越來越窄。
家長輪流上陣熬夜報名、奧數班奧語版各樣的內招考試,求人花錢只為拿到一個入學資格,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西安小學初中升學季見怪不怪的現象。一些名牌在外的民辦和公辦小學初中,每年都在緊繃著不同入學家長的神經,也在年復一年的讓西安基礎教育成為熱詞。
討論和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加之一些名校的「分廠」戲路活泛,西安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成了老生常談。
西安基礎教育構成豐富,有大廠子弟學校、有高校附屬、有區縣教育局傳統公立學校,以及後起之秀的民辦學校。其中佔比較大的大廠子弟學校和傳統公立學校,因時代原因,最近二十多年來幾乎都在走低。
企業改制讓絕大多數子弟小學被剝離,角色變幻中肯定有著難以揮去的尷尬和弱勢。城市發展迅速,拆遷建設已經持續二十多年,一些校園、甚至一些教育資源湮滅在高樓大廈身後,教育質量提升沒有GDP提升更為明顯。
在這些發展過程中,西安的人口一直在極速增加,此消彼長,落後的西安教育越發尷尬落寞,幾所名牌中小學撐不起城市的整個牌面,倒是對比中更具傷痛。僅僅依靠一個教育職能部門,更難協調出一座城市的教育大計。
入學問題成了西安教育根本矛盾的折射,解決根本問題需要治標治本。
去年九十月份,西安市委主要領導牽頭的教育改革拉開大幕,城市基礎教育三年提升計劃完全鋪開。從去年至今,各區縣開發區每月向市委市政府匯報轄區教育工作推進情況,校舍新建和改造以及師資招聘配備是必需。早前的教育代管、屬地不清等歷史遺留問題,也隨著各開發區補齊教育職能部門編制而迎刃而解。
此次西安教育改革有政府財政三年500億元的強力支撐,增強發展是一部分,還舊帳、補短板更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這樣舉全市之力,是一個職能部門無法做到的,這也是此前面對困局表現乏力的深層次原因,背鍋只是表象罷了。
有些話不說開,問題也就說不清楚,更無法徹底解決。
「鎖區」「公民同招」等措施看起來是解決入學問題,但實質是西安市教育局收回招生權利,再限定給「審批地」的各區縣開發區,否則在吵雜中細細道來的再真也會被別的高聲掩蓋。
《西安市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方案》也不僅僅相關招生,其實更是西安教育改革的風向標,方案顯示了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西安教育發展方向和步伐,做大做強公辦教育,要辦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
面對新情況、新矛盾及新形勢、新挑戰,新方案也顯示了西安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工作力度。如果公辦教育還如往常那樣毫無起色,將更多適齡孩子以「鎖區」留在「審批地」,那質疑聲浪將前所未有。
疫情防控中復產復工中時,各區縣開發區的首批建設項目都涵蓋學校項目,正是如火如荼的建設提升,才讓西安教育有了基礎提升徹底扭轉不利的底氣。
相比其他一些城市需要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社保繳納期限等子女入學限制,西安此次招生方案中並無前置限制,只要證明自己在這座城市工作,子女入學一視同仁。不讓建設者失望,是一座城市的擔當和溫暖,也是為未來顯現出一座城的誠意。
教育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西安也不會例外。但幾乎每周都在刷新的校舍建設和師資引進情況,讓人看到明顯的改變。教育改革是個慢活兒,兩三年之後再回頭看,或許才能對比出。
當然,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庭和社會也決定著一個孩子的教育,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也匯集成一座城市的教育全貌。
消息公布後,一些因為孩子上學而聚集在微信群的家長們就就開始了忙碌。
此前有朋友因孩子上小學的事,十分彷徨,方案沒公布他和家人也就不用下決斷。曾經和他討論過為何不就近選擇公辦小學,上學便利、支出極大降低,畢竟他和家人看好的民辦小學要去必需靠近租房,而且每學期的學費已經漲到上萬元。他就是車軲轆話,一次次強調「教學質量」,其實他和家人對教學質量的定義和理解有錯誤,而且根深蒂固。
說白了,他認為通過孩子過勞寫作業換回來的高分才是教學質量的體現,孩子所有課餘時間都在學課本和練習題才是教學質量。小小年紀就戴上深度近視眼鏡、頭髮稀疏、手無縛雞之力就是他要的孩子未來嗎?
他不說話了,末了說了句,也不都是這樣的。這時候又不講概率了,剛才說假如搖號一口一個概率不亦說乎。跟他介紹說,如果他還那樣理解「教育質量」,那孩子不能健康茁壯的概率高於中籤數倍。
蘿蔔兩頭切,說話兩頭堵,如果不是朋友早就不歡而散。後來給他建議就近選擇公立小學,並提醒他西安公立學校最近兩三年的變化會超快,其中也肯定包括他家跟前的。此消彼長,公立學校的優化將更為明顯和突出,別兩三年後再後悔。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對西安基礎更應如此視角,去年開始的教育提升計劃,多半年的突飛猛進,至今的招生方案確定公布,這組勢大力沉的組合拳才出了兩招,還看不來勝局那就有點不在線了。
西京雜記 撰稿:解碼
圖片:綜合
編輯:撞撞 Cindy
責編:方秉蕳
特別聲明:西京雜記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合作請後臺留言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