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和馬文才是有婚約的,梁山伯不就是一個男小三嗎?」
「祝英臺配不上馬文才!」
最近一段時間,在B站、抖音等平臺的彈幕和評論裡,相當一部分網友對經典老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梁山伯、祝英臺、馬文才的觀感大反轉。
難道梁山伯和祝英臺也像《情深深雨濛濛》裡的「渣男」何書桓、「綠茶」如萍一樣翻車了?
不不不,這次「翻車」的是顛倒黑白的網友。
接納封建等級制度、推崇「門當戶對」、信奉「顏值即正義」、有錢萬事足、開口即是「跨越階級的婚姻絕對不幸福」……這屆網友重新解讀經典的同時,思想仿佛魂穿大清。
很難想像,竟然有那麼多人在網絡平臺發出如此封建、保守、拜金的言論。更令人震驚的是,不僅祝英臺和梁山伯風評受害,連影史留名的絕美愛情片《鐵達尼號》《亂世佳人》在他們眼中都變成了「出軌愛情故事」。
甚至在《白毛女》的故事裡,都有網友認為楊白勞欠債不還是沒有契約精神,而黃世仁那麼有錢,白毛女不嫁給他才是不識好歹。
出走的三觀
某些網友到底有多拜金呢?《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後,從一部分網友對黃聖依態度的轉變中就能窺見一二。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期播出後,黃聖依因為「公主做派」——喊節目組送牛奶;喝完水把杯子遞給旁邊的孟佳,卻都沒有正眼看孟佳一眼;沒有對幫她提鞋子的金晨說謝謝等,受到了眾多網友的批評。
然而,「黃聖依家到底多有錢」的帖子卻不斷在微博、豆瓣上湧現。「為孩子建一個遊樂場」「垃圾桶都是6萬一個的某奢侈品名牌」等諸多細節讓網友們大喊羨慕。
同時,網友們也紛紛表示理解了黃聖依的公主病,「她在家裡過的就是公主一般的生活,可能習慣了。」
看吧,因為有錢,她都不用為自己「沒禮貌」的行為辯解,網友自然會幫她合理化。
董潔、何潤東主演的《新梁山伯與祝英臺》裡,馬文才一角也因為「帥氣多金」成了B站彈幕裡的「最佳老公人選」。
其中一幕是,馬文才拿出了200兩黃金,幫20位同學交學費。於是網友們瘋狂吶喊,「土豪,我要嫁給你」「妥妥的霸道總裁高富帥啊」「祝英臺是不是瞎」。
「多金」是馬文才俘獲很多現代網友芳心的優點之一。另一個原因則是這版演員長得帥,「顏值即正義」發揮了作用。
之前,網友們傾心帥氣反派時,經常會說自己「三觀跟著五官走」。本以為這只是調侃,沒想到他們還挺認真。
和B站有所不同的是,抖音網友展現出的扭曲價值觀,多是發自內心的封建、保守、刻板。
譬如,有抖音網友認為梁山伯和馬文才是同窗,祝英臺和馬文才有婚約在身,那祝英臺就是梁山伯的「嫂子」,梁山伯就是撬了朋友妻的「男小三」。這條評論獲得了2萬點讚。
持此觀點的網友們,完全忽視了祝英臺和馬文才是父母包辦婚姻,並非祝英臺自願的事實。而且他們似乎也並不覺得這種封建制度有問題,該反抗。
不僅如此,很多網友還把自己代入封建制度下的「家長」身份,站在壓迫者的角度發言:「古代有幾個婚姻不是包辦的。在古代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之命,不遵從整個家族都會受牽連。」
還有網友認為,祝英臺和梁山伯即使最後結婚了,也不會幸福。因為他們一個是富家小姐,一個是平凡書生,再深的感情最後也會被柴米油鹽耗光。
父母包辦婚姻是存在即合理?為了所謂家族利益就可以犧牲個人愛情?愛情和婚姻無法跨越階級?
在一部古人寫的傳奇故事裡,主角們拼命反抗封建、追求自由,而現代的一部分觀眾卻成為了維護封建綱常的一方。
在他們眼中,《鐵達尼號》的問題和《梁山伯與祝英臺》如出一轍。
露絲有婚約在身,和傑克在一起屬於出軌。傑克也就成了第三者。網友們像心疼馬文才一樣心疼露絲的未婚夫卡爾,並且預言:如果傑克沒死,和露絲的婚後生活也不會幸福。
我們當然希望這種封建、刻板、拜金的聲音不是主流。但事實上,在目前的主流平臺中,這樣的解讀並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網絡環境的包容性收窄,也是不爭的事實。逐漸低齡化的網友,愈發保守的觀念,不容異見的網絡風氣,被濫用的「舉報」……都讓人感到有些東西似乎在「倒退」。
還有救嗎
何以至此?
一方面,影視、文學等文藝相關的管控和限制越來越多。比如網文裡不能出現自殺情節,影視劇男一、女一不能是反派角色。總之,現在的00後所接觸到的影視劇、小說等,遠不如90後、80後的青少年時期豐富多元。
因此,他們很容易形成單一或極端的價值觀,信奉「非黑即白」,缺少對複雜事物的接納能力。
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似乎也在由開放走向保守。譬如,近年來的女頻網文,排雷方式之一就是標註是否「雙潔」(主角雙方精神純潔)。
因為新一代網文讀者們,看文之前要先了解是不是「雙潔」,如果不是就不看。在他們眼中,潔=處,非處=不潔。這些人性觀念的保守程度,仿佛回到了幾百年前。
而當事情的發展和自己的預期不符時,很多網友便會扣帽子、打壓「異己」,甚至向官方「舉報」。
6月底,動畫片《菲夢少女2》就因其中的人物染髮被舉報。舉報者稱,動畫中的人物頭髮染成五顏六色,還穿得花裡胡哨,價值導向有問題。最終的結果是該動畫片被停播。
保守主義的盛行,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的程度。
另一方面,霸道總裁瑪麗蘇式的偶像劇泛濫,其中不切現實的情節影響了太多年輕人的愛情觀。
瑪麗蘇偶像劇的人物設置,基本上都是男主對女主忠貞不渝,只愛她一人,而女主就算有多個追求者,也絲毫不動心,只把唯一的愛給男主。這就讓當下的觀眾只能接受一對一的愛情設置,嚴重限制了影視創作的豐富性。
而霸道總裁式的強吻、壁咚,讓陷入愛情幻想的女孩們,完全忘記了此類行為的危險性。她們已經被洗腦成「愛你就要強吻你、控制你」。只要對方滿足霸總條件,就算囚禁你都不是犯罪,而是愛你。
所以當《新梁山伯與祝英臺》裡帥氣多金的馬文才強娶祝英臺時,網友們沒有批評馬文才霸道強橫,也沒有體諒祝英臺被迫嫁給不愛之人的痛苦,而是在彈幕裡求嫁馬文才。
應該注意到,上述言論中往往帶有年輕人或叛逆,或調侃,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刻意,對此不必過於介意。但如果是出以真心的談論,就該正色對待了。
「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更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然而,不是所有的「後浪」都在潮頭翻滾,審美領域的「再封建化」該怎麼破?
【文/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