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滬在出席今年上海藝術節「東方喜劇展」的陳佩斯,多了新的計劃——教書育人。他現在是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化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陳教授就此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由於他對目前中國喜劇演員教育很有看法,所以他準備親自招收喜劇專業研究生。不過現在,他很為能不能招到滿意的學生而擔憂。
陳佩斯是在出席今年上海藝術節「東方喜劇展」時透露他已當教授這個消息的。這位陳教授30多年前就是以喜劇演員為人所熟知,他與朱時茂在央視春晚演的諸如《吃麵條》等一批小品,更是讓人現在看來要捧腹不止。然而陳佩斯直言,現在的所謂喜劇是越來越不好笑了。這是一個很棘手的狀況。有人認為,這是喜劇演員的問題,但陳佩斯卻認為,歸根到底還是喜劇理論跟不上的問題。「以前我們懂得讓人發笑的方法,卻從沒了解過為什麼這樣能令人發笑。」陳佩斯說,既然老師們都沒想明白,培養出一個好的喜劇演員自然是不大可能的。
「戲劇結構能力薄弱是國內喜劇的一大瓶頸。」陳佩斯說:「收集了喜劇的素材卻無法在舞臺上呈現一場完整的幽默大戲。」因為研究生招生在本月底就要開始,陳佩斯也不得不面臨演員向教授的身份轉變,演員只要演給別人看就可以了,而教授則要講出令人信服的道理。所以他最近一直在琢磨有關喜劇理論的事。陳佩斯就聽說最近上海最火的人是周立波,他打出的名頭是「海派清口」。「清口」究竟是什麼玩意兒呢?查了許多戲劇典籍的陳佩斯發現,這也不是今人的發明,「北宋時期非常盛行的"說三教",拿先人開玩笑,拿聖人開玩笑,這其中就有"清口"的影子。」陳佩斯認為,如果不鑽研,上課就會說外行話,讓人笑話。
不過讓陳佩斯擔心的是,他可能又要為招不到學生而發愁,就像前兩年那樣。原來,兩年前,上戲就有意請陳佩斯來當客座教授,但最終都因招不到滿意的學生而作罷。「大多都是英語水平不行,考不出,考出的又沒有喜劇細胞,沒有喜劇細胞,又怎麼能讓人發笑呢?」據悉,今年上戲有五六十名研究生名額,喜劇專業有幾個,由於外語要求有所降低,陳佩斯寄希望於這次可以有所收穫,不至於再當「光杆教授」。
焦晃古稀之年再登舞臺此次從10月18日開始的「東方喜劇展」,陳佩斯又帶來了借鑑百老匯喜劇《借我一個男高音》結構創作而成的《陽臺》。《陽臺》已經來上海演出了很多次,陳佩斯也因在上戲排演該劇,而與上戲結緣。
記者了解到本次「東方喜劇展」主要匯集了來自北京、江蘇、上海和臺灣的11臺劇目。除了《陽臺》和《武林外傳》之外,焦晃主演的果戈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恐怕是最大亮點。因為這是近5年來,73歲的焦晃首次登臺演話劇。2005年,焦晃曾準備主演話劇《簡·愛》,不料就在排演數月之後,竟突發眼疾,只好放棄,留下不少遺憾。此次焦晃決意再作一次努力,這位在中國話劇界與北京人藝于是之並稱「北於南焦」的老者,將在劇中飾演主人公赫列斯達科夫。
這個來自彼得堡的十二等文官赫列斯達科夫應該在30歲左右,與焦晃的實際年齡存在很大的落差。而赫列斯達科夫又是一個輕浮淺薄的青年,愛慕虛榮,自吹自擂,有大量俏皮的臺詞。演這麼一個小年輕,這對焦晃來說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戰。據悉,為了演好赫列斯達科夫,焦晃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進入排練狀態。
此外,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著名音樂人李宗盛等也都將獻演各自的拿手好戲《他和他的兩個老婆》和音樂話劇《愛情有什麼道理》等劇目。(酈亮王穎斐) (來源: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