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1
一、計劃的目的、意義和編制依據. 1
二、編制指導思想和編制基本原則. 2
三、計劃指標. 3
四、政策導向. 3
(一)保障重點項目用地供應. 3
(二)保障新增長區域發展用地. 3
(三)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應. 4
(四)優先供應存量土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5
(五)保障統籌城鄉和縣域城鎮化的用地供應. 5
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5
(一)計劃實施. 5
(二)計劃調整. 5
(三)計劃協調. 5
六、本計劃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5
第二部分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說明. 7
一、編制計劃的背景. 7
二、編制計劃的過程. 7
(一)前期準備. 8
(二)供應計劃通知發布. 8
(三)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 8
(四)計劃草案的編制. 8
(五)計劃草案徵求意見和報批. 9
(六)計劃公布. 9
三、編制計劃的技術路線. 9
(一)工作體系. 9
(二)技術步驟. 11
(三)技術方法. 11
四、適應範圍. 11
五、寧化縣概況. 12
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狀況. 17
七、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政策導向分析. 19
(一)保障重點項目用地供應. 20
(二)保障新增長區域發展用地. 20
(三)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應. 21
(四)優先供應存量土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21
(五)保障統籌城鄉和縣域城鎮化的用地供應. 21
八、歷年土地供應狀況分析. 22
(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分析. 22
(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結構分析. 23
九、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預測方法概述. 24
(一)住宅用地需求預測. 24
(二)商服用地需求預測。. 25
(三)工礦倉儲用地需求預測。. 25
(四)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等其它類型用地的需求量預測。. 25
十、住宅用地需求預測. 26
(一)商品住房用地需求預測. 26
(二)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預測. 28
(三)各類住宅用地需求預測情況匯總. 28
十一、商服用地需求量預測. 28
十二、工礦倉儲用地需求量預測. 30
十三、國有建設用地需求申報. 31
十四、國有建設用地供需平衡分析. 36
(一)國有建設用地需求情況. 36
(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情況. 37
(三)國有建設用地供需平衡分析. 38
十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38
(一)總量. 38
(二)結構. 38
(三)政策導向. 39
1、保障重點項目用地供應. 39
2、保障新增長區域發展用地. 39
3、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應. 40
4、優先供應存量土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40
5、保障統籌城鄉和縣域城鎮化的用地供應. 40
十六、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執行. 41
(一)計劃實施. 41
(二)計劃調整. 41
(三)計劃協調. 41
附表1: 42
附表2: 43
附表3: 48
第三部分 寧化縣2016年度住房用地供應計劃. 49
一、計劃的目的. 49
二、計劃的意義. 49
三、計劃範圍. 49
四、編制依據. 49
五、編制指導思想. 50
六、編制基本原則. 50
七、計劃指標. 51
(一)住房用地供應總量. 51
(二)住房用地供應結構. 51
八、政策導向. 51
九、保障措施. 52
第四部分 寧化縣2016年度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說明. 53
一、2016年各類住房項目用地計劃編制情況. 53
(一)計劃編制的指導思想. 53
(二)計劃編制的組織情況. 53
(三)計劃編制的特點. 54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55
附表1: 57
附表2: 58
附表3: 59
第一部分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一、計劃的目的、意義和編制依據
(一)目的
制定和實施本計劃的目的是有效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科學安排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發揮土地的宏觀調控功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二)意義
通過本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把握好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總量、結構和時序,提高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發揮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三)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4、《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
5、《《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17號);
6、福建省國土資源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
7、寧化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8、寧化縣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
9、寧化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及年度計劃;
10、寧化縣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二、編制指導思想和編制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目標,以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土地為基本要求,立足保護資源,保持發展,保障民生,落實差別化土地供應政策,嚴格控制增量,積極盤活存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的落實,確定土地供應的總量、結構、布局和時序,發揮土地供應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作用。
(二)編制基本原則
1、堅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原則
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具體落實,計劃和規劃的制定、實施必須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共同促進城市的可協調發展。
2、堅持與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的調整相協調的原則。
在中心城市加快推進「優二進三」政策,限制不符合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設用地項目,嚴禁供應違背城市空間結構調整的建設用地。
3、堅持差別化土地供應的原則。
根據經濟社會形勢的狀況,實施差別化的土地供應政策,以供給引導需求,增強土地供應的主動性,發揮土地供應的宏觀調控作用。
4、堅持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的原則。
圍繞「構建三大體系、發展兩大經濟」,突出「兩個力爭」,加快「四個提升」,繼續打好「五大戰役」的工作重點,在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方面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的落實。
5、堅持鼓勵盤活存量,嚴格限制增量原則。
合理安排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在「三舊改造」中的空間布局,加強土地收儲工作,挖掘城市存量土地利用潛力,控制城市建設外延擴張,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和集約利用。
三、計劃指標
(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175.1公頃左右,其中新增國有建設用地172.99公頃,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98.79%;鼓勵和引導利用存量國有建設用地2.11公頃,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1.21%。
(二)國有建設用地用途結構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中,商服用地7.78公頃、佔4.44%;工礦倉儲用地52.75公頃、佔30.13%;住宅用地15公頃、佔8.57%(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1.67公頃,佔0.01%);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34.17公頃、佔19.51%;交通運輸用地53.24公頃、佔30.4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16公頃、佔6.94%。
四、政策導向
(一)保障重點項目用地供應
重點安排國家和全省道路交通網絡建設用地,完善城鄉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用地。控制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形成功能合理、優勢互補、主次分明、發展與保護協調的區域統籌與城鄉優化布局模式。按照省、市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確保重點項目用地計劃供應,做好重點項目用地審批服務,重點抓好普通國省幹線縱八寧化連屋至下曹公路工程、下賴過境幹道、中沙經沿口至水茜鐵路連接線、莆梅興泉鐵路寧化城關火車站樞紐連接線、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等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的用地供應。
(二)保障新增長區域發展用地
啟動開發區基礎設施三期工程,推進開發區「一區多園」建設,力爭新開發園區工業用地1000畝。加速城市開發,加快縱八線連屋至下曹公路、雞公崬風電、110KV高塹變遷建、黃山寮水庫、隆陂水庫引調水工程等重大基礎性項目,縣醫院遷建、慈恩文化園、殘疾人康復中心等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全力抓好市民健身中心、城區排水設施等12個中央專項建設基金項目,配合推進浦梅鐵路、興泉鐵路、莆炎高速寧化段建設,統籌抓好危橋改造、水庫安全鑑定與常態化加固等項目建設,啟動城關、水茜火車站連接線項目建設。堅持路網先行、新區開發與老城區改造並舉,重點抓好金剛亭路、南門路、翠華西路二期、龍門路延伸段、一中連接線等城區路網建設。突出抓好中環路沿街立面改造、東溪沿河景觀工程、東溪東岸綠化景觀工程等項目建設,推進「三江六岸」景觀工程建設,實施背街小巷改造,推進城市生態化。強化產業支撐,按照東西中軸發展工貿及文化旅遊產業,南北片區發展農業生態產業的差異化發展布局,支持湖村鎮、石壁鎮加快發展礦產加工業、文化旅遊業,帶動泉上鎮、淮土鎮發展;曹坊鎮、安遠鎮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帶動安樂鎮、水茜鎮發展,通過做強主導產業、做大特色產業,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強化基礎支撐,推進集鎮「五個一」工程,完善集鎮所在地供水、排汙、道路、市場等基礎設施,提升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完成水茜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淮土集鎮汙水處理項目,支持曹坊鎮、安樂鎮開發住宅小區。強化政策支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機制,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探索並賦予重點鎮更多土地、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重點鎮加快發展。
(三)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應
2015年房地產市場低迷,《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預測住房市場步入「結構性過剩」時代,內部結構失衡,「一線城市供求矛盾突出」與「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並存。根據寧化縣政府及各部門、各鄉鎮2016年房地產用地需求,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應。優化住宅用地供應結構,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供應達到住房用地供應總量的70%以上;普通商品住房用地13.33公頃,保證性安居工程用地1.67公頃。做好邊貿東路安置區和華僑農場職工危房改造等項目用地供應。同時根據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情況,把握住宅用地供應的節奏和時序,完善供地方式。
(四)優先供應存量土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加大土地收儲和「三舊」改造力度,增加存量土地供應,減少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佔用,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效率。
(五)保障統籌城鄉和縣域城鎮化的用地供應
在用地供應中保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實施,促進城市功能分區調整和優化,促進城鄉統籌和縣域城鎮化,增強寧化縣的活力和動力。
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計劃實施
2016年度寧化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經縣政府批准後,由寧化縣國土資源局具體組織實施。寧化縣國土資源局應會同有關單位將住宅用地計劃落實到具體地塊,並建立供應計劃的地塊公布機制,明確土地供應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二)計劃調整
確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計劃供應地塊的,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有關部門、開發區應向寧化縣國土資源局提出計劃調整方案,經寧化縣國土資源局會同有關單位審核後報縣政府批准,調整後的地塊由寧化縣國土資源局及時公布。
(三)計劃協調
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寧化縣國土資源局、寧化縣經濟貿易發展和改革局、寧化縣規劃局應加強溝通和協調,主動服務,切實解決計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逐步完善計劃編制和實施工作。
六、本計劃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附件: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表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表
單位:公頃
用途 區縣 | 合計 | 商服用地 | 工礦倉儲用地 | 住宅用地 |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 交通運輸用地 |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 特殊用地 | ||||
小計 | 廉租房用地 | 經濟適用房用地 | 商品房用地 | 其他用地 | ||||||||
合計 | 175.1 | 7.78 | 52.75 | 15 | | | 13.33 | 1.67 | 34.17 | 53.24 | 12.16 | |
寧化縣 | 175.1 | 7.78 | 52.75 | 15 | | | 13.33 | 1.67 | 34.17 | 53.24 | 12.16 |
第二部分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說明
一、編制計劃的背景
土地是稀缺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固定資產,是生產和生活的基本要素,經濟建設的各行各業和人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它。土地的供應由政府壟斷,土地的使用必須經過政府的批准。作為重要、稀缺和政府一級市場壟斷的自然資源和資產,必須加強土地供應的計劃管理,增強政府調控經濟特別是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能力。但我國的土地計劃管理工作一度比較薄弱。1999年2月24日,國土資源部首次發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建立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制度,但該計劃主要針對新增建設用地,沒有包含存量建設用地的供應,並採取自上而下的指標分解方式,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為指令性計劃,缺乏對土地需求的預測;2007年11月20日,國土資源部發布《關於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困難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強土地供應調控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36號),首次提出要編制土地供應計劃,以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但沒有提出土地供應計劃的系統框架和要求;直至2010年8月8日,國土資源部發布《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才提出了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的適用範圍、依據、原則和程序,全面規範了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編制工作,並在全國布置開展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編制工作。本次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即在此背景下開展,目的是通過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把握好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總量、結構、布局和時序,確定每年供多少地、供什麼地、在哪裡供,提高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有效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發揮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二、編制計劃的過程
(一)前期準備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前期準備工作從2016年2月20日起至2016年2月25日結束,工作內容如下:
1、制訂工作方案
為了按時、保質完成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嚴格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的要求制訂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內容包括工作任務書、技術方案、工作進度安排、資料調查方案。
2、準備工作資料
準備工作資料包括設計和列印調查表格,收集、整理和複印工作底圖。
(二)供應計劃通知發布
根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要求,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由縣國土資源局會同縣發改委、縣縣建設局、縣城鄉規劃局等縣直單位共同編制。要求各單位按時提供本行業、本領域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建議、需求及對供應計劃安排的建議等資料。
(三)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
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從2016年2月25日起至2016年3月5日結束,工作內容包括:
主要是指對各有關部門填報的各類表格數據、文字資料進行匯總、分析,並在徵求各部門意見後,補充不完善數據,對不合格項目及數據進行初步篩選。
(四)計劃草案的編制
計劃草案的編制從2016年3月5日起至3月18日結束,工作內容包括:
1、確定供應計劃指標
依據計劃期內可實施供應的國有建設用地量和測算的計劃期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統籌確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指標。
2、分解供應計劃指標
按行政轄區、城市功能區、住房和各業發展用地需求、土地用途和供應方式,對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指標進行分解。
3、擬定供應計劃草案
在完成供應計劃指標確定、分解等相關工作後,擬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草案。
(五)計劃草案徵求意見和報批
計劃草案徵求意見和報批從2016年3月18日起至3月24日結束,工作內容包括:縣國土資源局將形成的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草案徵詢各相關單位意見,修改完善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同時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六)計劃公布
寧化縣人民政府於2016年3月31日前,公布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並且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中國土地市場網頁)和相關媒體公開。
三、編制計劃的技術路線
(一)工作體系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體系分為調查分析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能力和預測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二個方面。
1、調查分析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能力
調查分析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能力包括調查分析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潛力和確定計劃期內可實施供應的國有建設用地二個方面。
(1)調查分析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潛力
縣國土資源局會同相關部門,對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划進行對比分析,依據規劃實施狀況,初步確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潛力。並且通過對依法辦理農用地或未利用地轉用和徵收的建設用地、政府收購儲備的土地、政府收回的土地、待轉讓的軍隊空餘土地、增減掛鈎的建設用地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當年擬供應土地等來源,進行潛力分析。
(2)確定計劃期內可實施供應的國有建設用地
在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潛力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計劃期內可實施供應土地的審核標準,審核重點如下:
A、土地前期開發程度:原則上「熟地」出讓或者「熟地」出讓優先;
B、土地權屬狀況:土地權屬應該清楚,沒有權屬爭議;
C、土地利用計劃及轉用徵收審批情況:有計劃指標,能夠辦理轉用徵收審批手續;
D、宗地規劃手續辦理情況:控制線規劃和規劃設計條件;
E、軍用空餘土地轉讓許可手續辦理情況。
從調查、收集到的用地資料來分析,寧化縣還不具備將計劃期內可實施供應的國有建設用地細化到宗地。
2、預測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
(1)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內容與思路
A、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內容主要包括國有建設用地需求總量和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含廉租房用地、經濟適用房用地、商品房用地等)、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特殊用地等各類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
B、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思路是在組織開展本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土地利用、地產市場狀況等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科學預測國有建設用地需求總量和結構,結合對本轄區、相關單位申報的國有建設用地需求審核情況,綜合確定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
(2)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方法
通過對本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土地利用、地產市場狀況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採用趨勢預測法、線性回歸法、指數平滑法、用地定額指標法、灰色模型法等方法,預測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依據收集到的用地資料,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本次寧化縣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主要採用指數平滑法進行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
(3)用地需求審核
對於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有關部門、開發區申報的用地需求材料,縣國土資源局會同相關部門明確審核標準,組織對申報的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進行審核,確定通過審核的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
(4)測算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
在對需求量進行預測和對申報的需求量審核的基礎上,結合經濟發展狀況和政策導向進行綜合平衡,測算計劃期內的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在測算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時,優先確定保障的重點項目、重點產業的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
(二)技術步驟
1、調查分析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潛力;
2、預測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
3、確定供應計劃指標;
4、分解供應計劃指標;
5、編制相關成果。
(三)技術方法
1、調查分析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潛力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
2、國有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方法採用趨勢預測法、線性回歸法、指數平滑法、用地定額指標法、灰色模型法等方法。其中土地需求總量採用趨勢預測法、線性回歸法、指數平滑法、灰色模型法等;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需求量採用趨勢預測法、線性回歸法、指數平滑法、灰色模型法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特殊用地採用定額指標法。
四、適應範圍
本次2016年度寧化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的地域範圍包括寧化縣行政轄區內的國有建設用地。
本次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的土地用途按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的一級分類標準分為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中住宅用地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34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做好2011年城市住房用地管理和調控重點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2號)的要求,進一步細分為普通商品房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棚改房用地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
五、寧化縣概況
(一)地理位置
寧化縣地處閩西邊陲,武夷山中南段東麓,是閩贛兩省交界縣之一。平面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6°22′至117°2′、北緯25°58′至26°40′之間。東臨明溪縣、清流縣,南接長汀縣、連城縣,西鄰江西省的石城縣、廣昌縣,北連建寧縣。205省道和307省道交叉於縣城。從縣城西至石城縣52公裡,南至長汀縣88公裡、至連城縣86公裡,北至建寧縣94公裡,東至明溪縣81公裡,東南至清流縣34公裡,經清流至三明市162公裡。
(二)自然條件
(1)地形地貌
寧化縣地勢由西、西北向東、東南遞降,境內山巒重疊,蜿蜒起伏,丘陵與山間盆地交錯,武夷山系的杉嶺山脈以北、西、南三面環抱全縣,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南有雞公崬海拔1389.8米;北有牙梳山海拔1387.4米。全境海拔在290米以上,縣城海拔318米。南部中低山地屬武夷山脈南段的北坡,系閩江和汀江的分水嶺,北部中低山地屬武夷山脈北段的南坡,系沙溪和金溪的分水嶺,構成全縣南北高、中間低的地勢。中部沿溪兩岸為丘陵與山間盆地交錯,較寬廣的有泉湖、城關、禾濉三個小平原,這些地帶是寧化縣工農業生產主要基地和居民集中區。
(2)河流水系
寧化縣是閩江的沙溪、金溪兩支流及汀江、籟江等河流的源頭之一,境內水系具有向心狀特點,溪河密布,但源短流小。主要河流為穿越縣境東西部的沙溪上遊九龍溪支流的翠江。境內流域面積1623平方公裡,上遊分東西兩溪,東溪集雨面積818平方公裡,西溪集雨面積513平方公裡,兩溪在城關下遊2公裡處匯合成翠江。其次是位於縣北部的金溪支流寧溪上遊的安遠溪,境內集雨面積321.5平方公裡。縣南部的沙溪支流治平溪,境內集雨面積162.5平方公裡。縣西部的籟江流域琴江支流橫江溪,出口處集雨面積59.5平方公裡。
寧化境內水系分屬閩江、韓江、籟江3個水系,主要屬閩江水系。
(3)氣候
寧化縣地處中亞熱帶,受大陸性氣候影響,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但因山脈走向,境內山巒起伏,地形變化複雜,不但區域氣溫差異大,而且日夜溫差懸殊,幹、溼、冷、熱明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無霜期214-248天。年平均氣溫17.6OC,極端最高氣溫38.3 OC,最低氣溫零下8.3 OC。年日照總數1897.5小時,相對溼度81%,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710-750毫米。水面蒸發量890毫米。降雨量大致為周圍多,中間少,但差異不大。
(4)礦產資源
寧化縣有礦床9處,礦點38個。主要礦產為錫、鎢、煤、鉬、鈷、稀土、石灰巖(含大理巖)、白雲巖、螢石和矽石等,共發現28種。多分布於湖村鄉和泉上兩鎮,其次是濟村鄉和治平鄉。中部的寧化二長花崗巖體,面積達1080平方公裡,稀土資源相當豐富。
(三)行政區劃與人口
全縣設6鎮10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曹坊鎮、安遠鎮、淮土鄉、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方田鄉、安樂鄉、治平鄉、中沙鄉、河龍鄉、水茜鄉),210個行政村、1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5.5萬人。東西寬66.2公裡,南北長76.7公裡,全境總面積2383平方公裡。
(四)對外交通
307省道和205省道共同構成寧化「X字型」幹線公路,規劃中的、莆炎高速、邵長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構成寧化縣與省內其它縣市之間的連接通道。
(五)社會經濟狀況
寧化縣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是國家和省屬商品糧基地縣,具有主體農業氣候特徵,是全國南方56個重點林業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到73.4%;寧化縣是全省最大的菸葉生產基地。2015年預計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0.8億元,增長9.1%;實現財政總收入5.36億元,增長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7億元,增長23%;實際利用外資990萬美元,增長8.4%;外貿出口總值1.05億美元,增長12.8%;全縣銀行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4.2億元。在全市通報的14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8項指標增幅居全市前6位,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用電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項指標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六)城市性質、發展方向與目標
1、城市性質
客家朝聖中心,閩西北紅色旅遊生態工貿城市。
2、城市發展方向
東擴、南伸、西進、北控。
3、城市發展目標
(1)高效率、經營創新、比較優勢、增長型城市
寧化城市通過合理布局,應使城市運行達到高效率;通過不斷地創新加以保持城市產業的經營活力和體制優勢,在全面提高寧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基礎上,重點提高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創業經營人才)、資本(民營資本)、信息網絡、特色產品以及市場輻射力所構成的核心競爭力,使經濟保持健康、穩定、快速的增長。
(2)高品位、山水相依、古蹟益彰、共生型城市
寧化縣經濟發展必須以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環境亦是生產力,大自然賦予寧化豐富而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是提高城市品位的先天條件,城市與環境共生、共融既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也是城市品位提升的最高境界。
(3)高質量、充滿活力、安居樂業、教育型城市
由完善的設施配套、優美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雄厚的教育基礎、構成高質量的城市生活。由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兼收並蓄的人文傳統、多渠道的就業出路、豐富多彩的生活、工作、休閒空間,造就充滿活力、社會穩定的城市,這既是發展教育的洞天福地,也是教育人、提升人素質的良好場所。
(4)高活力、富有彈性、應對變化、可塑性的城市
經濟周期的縮短、城市競爭的加劇、全球一體化的來臨使得城市發展中不可預見性因素增多,城市發展進程中具有明顯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提供一個能夠適應變化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布局顯得尤為重要。新世紀,規劃要有新突破,而不是靜態、終極的藍圖,規劃應側重城市的發展戰略、關注城市發展的過程,以達到理想的彼岸。
(七)城市布局結構
城市用地布局結構為一中心三組團,即一中心指城市中心組團,三組團指城東組團、城西組團、城南組團。根據地域和功能的不同分為生產和生活兩大類,生產組團是城南工業區和城東物流區;生活組團是城中、城東、城西三個以生活和服務為主要職能的組團。規劃在生產組團和生活組團之間設置寬度不少於150米的綠化隔離帶。
1、生活性組團
城市中心組團:東溪以西、西溪以東地區,主要以行政、教育、旅遊服務、會展、商業、居住、文化、交通為主。
城西組團:西溪以西、九龍溪以西地區,主要以居住、交通、休閒、文化、商業為主。
2、生產性組團
城東組團:東溪以東、東南路以北地區,主要為物流、邊貿和商業。
城南組團:東溪以東、東南路以南、九龍溪以北地區,主要為居住、倉儲、工業和物流用地。
(八)近期建設重點
1、城市新區建設
以城市中心組團城東片區、高塹片區,城西組團瑤上片區,城東組團伍家塘片區,城南組團生態區等五片區為開發建設重點,按照城市發展定位,結合高速公路互通口和火車站選址,在中心組團城東片區布局體育中心、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在城西組團布局客家美食文化城和塔山公園;在江背生態綜合服務區布局商務賓館和生態休閒項目;在瑤上片區布局專業批發市場;加快城市東部新區建設,啟動行政中心東遷工作,在城東組團布局行政中心、黨校、博物館、科技館、汽車城和醫院、學校等市政設施項目,用新行政中心的建設帶動新區建設,提高城市土地資源價值,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區。以塔山美食文化城和東部城市新區等項目為示範,提煉客家建築文化元素,並將客家建築文化元素導入今後的城市規劃與建設中,使其成為寧化客家建築特色城市風格。
2、三溪六岸綠水景觀建設
抓好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建設江濱休閒景觀帶、體育中心二期、文化廣場等一批重點公建項目,營造景觀優美的城市生活環境。一是實施綠化工程。結合城市路網建設和三溪六岸綠水景觀建設,做好城市生態綠化工作,實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m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0%以上。二是實施亮化工程。進一步完善亮化設施,加快城區路燈、夜景工程建設,城區亮化形成一定規模,亮化達到集中控制、一體化管理,不斷提升亮化建設水平。三是實施淨化工程。以「時時乾淨、處處乾淨」為管理標準,對公廁、轉運站實行分級管理,獎優罰劣;配齊垃圾桶、果皮箱等垃圾收集設備,方便市民投放垃圾,解決垃圾二次落地、撒漏等問題。
3、完善城市路網建設
加快建設並形成「三縱兩橫」城市主幹路骨架和城市次幹路、支幹路路網,拓展城市空間,力爭5年內基本形成城市路網骨架,完善路燈、綠化、地下管線等配套設施。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浦梅鐵路、興泉鐵路寧化段建成通車,莆炎高速寧化段完工,省際間斷頭公路拓寬改造有效實施,建寧至長汀、泰寧至連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紮實推進,新增國省幹線裡程41公路、農村公路裡程100公裡。。
4、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城市新區的供電、供氣等能源系統、給排水系統、通信系統、環境系統、防災系統等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同時完善周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等社會性基礎設施。
5、推進老城區改造
逐步完善老城區,在改善老城區交通擁堵、環境衛生狀況的同時,進一步完善道路、公建等各類公共設施,以改善老城區城市公共環境和配套設施相對不足的狀況,調優人居環境、調優公共服務,促使老城區與新城區協調發展。
七、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政策導向分析
2016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加快實施「十二五」發展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縣先行先試、激情創業、進位趕超的關鍵之年。2016年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打造特色、擴張總量、優化布局、提質增效」發展戰略,堅持功項目、抓產業、保民生,努力建設閩贛邊界中部工貿文化旅遊強縣。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政策導向如下:
(一)保障重點項目用地供應
重點安排國家和全省道路交通網絡建設用地,完善城鄉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用地。控制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形成功能合理、優勢互補、主次分明、發展與保護協調的區域統籌與城鄉優化布局模式。按照省、市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確保重點項目用地計劃供應,做好重點項目用地審批服務,重點抓好普通國省幹線縱八寧化連屋至下曹公路工程、下賴過境幹道、中沙經沿口至水茜鐵路連接線、莆梅興泉鐵路寧化城關火車站樞紐連接線、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等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的用地供應。
(二)保障新增長區域發展用地
啟動開發區基礎設施三期工程,推進開發區「一區多園」建設,力爭新開發園區工業用地1000畝。加速城市開發,加快縱八線連屋至下曹公路、雞公崬風電、110KV高塹變遷建、黃山寮水庫、隆陂水庫引調水工程等重大基礎性項目,縣醫院遷建、慈恩文化園、殘疾人康復中心等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全力抓好市民健身中心、城區排水設施等12個中央專項建設基金項目,配合推進浦梅鐵路、興泉鐵路、莆炎高速寧化段建設,統籌抓好危橋改造、水庫安全鑑定與常態化加固等項目建設,啟動城關、水茜火車站連接線項目建設。堅持路網先行、新區開發與老城區改造並舉,重點抓好金剛亭路、南門路、翠華西路二期、龍門路延伸段、一中連接線等城區路網建設。突出抓好中環路沿街立面改造、東溪沿河景觀工程、東溪東岸綠化景觀工程等項目建設,推進「三江六岸」景觀工程建設,實施背街小巷改造,推進城市生態化。強化產業支撐,按照東西中軸發展工貿及文化旅遊產業,南北片區發展農業生態產業的差異化發展布局,支持湖村鎮、石壁鎮加快發展礦產加工業、文化旅遊業,帶動泉上鎮、淮土鎮發展;曹坊鎮、安遠鎮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帶動安樂鎮、水茜鎮發展,通過做強主導產業、做大特色產業,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強化基礎支撐,推進集鎮「五個一」工程,完善集鎮所在地供水、排汙、道路、市場等基礎設施,提升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完成水茜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淮土集鎮汙水處理項目,支持曹坊鎮、安樂鎮開發住宅小區。強化政策支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機制,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探索並賦予重點鎮更多土地、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重點鎮加快發展。
(三)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應
2015年房地產市場低迷,《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預測住房市場步入「結構性過剩」時代,內部結構失衡,「一線城市供求矛盾突出」與「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並存。根據寧化縣政府及各部門、各鄉鎮2016年房地產用地需求,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應。優化住宅用地供應結構,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供應達到住房用地供應總量的70%以上;普通商品住房用地13.33公頃,保證性安居工程用地1.67公頃。做好邊貿東路安置區和華僑農場職工危房改造等項目用地供應。同時根據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情況,把握住宅用地供應的節奏和時序,完善供地方式。
(四)優先供應存量土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加大土地收儲和「三舊」改造力度,增加存量土地供應,減少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佔用,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效率。
(五)保障統籌城鄉和縣域城鎮化的用地供應
在用地供應中保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實施,促進城市功能分區調整和優化,促進城鄉統籌和縣域城鎮化,增強寧化縣的活力和動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