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孝經》草書附全文

2020-12-22 書法之海

賀知章《孝經》草書,縱26.0釐米,橫265.1釐米,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本卷以草書寫「孝經」,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餘字,無署款。據卷末小楷款識「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賀監墨跡」,推測為賀知章的作品,北宋《宣和書譜》中亦著錄有賀知章所書《孝經》。

《孝經》通篇略取隸意,融入章草,氣息高古,點畫激越,粗細相間,虛實相伴;其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章法猶如潺潺流水一貫直下,充分地體現了賀知章風流倜儻,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歷來為文人學者所稱譽。

該作品十七世紀後半期傳入日本,明治年間由近衛家進獻於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4月26日上海博物館舉辦「中日書法珍品展」時該作品才首次回到祖國展出。

《孝經》全文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 於事 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考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 於 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 於 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進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擴展閱讀:行草書的變化!有3種隱秘技巧,看到再記住就行!

相關焦點

  • 孝經VS 書譜哪個更適合我們臨習草書
    對於書法愛好者或者是專門書法從業者也好,對於草書兩個經典的代表《書譜》和《孝經》其實多有不同的看法的。有人認為《孝經》更好,有人認為《書譜》更好。其實,我們沒必要爭論哪個高下,只要好的我們都吸收為自己所用即可。今天我們就來分開然後綜合的在認識下《書譜》和《孝經》。
  • 賀知章草書《孝經》氣息高古,點畫激越,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
    賀知章《孝經》本卷以草書寫「今文孝經」本文,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餘百餘字。無署款。
  • 賀知章:我不僅是詩人
    賀知章,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唐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證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
  • 學好草書,不可或缺的14部經典,推薦收藏
    我們要學好草書,不僅僅要多寫,更要多看多讀;而這14部帖,經典的不能再經典,若我們要學好草書,斷然不可或缺。01《平復帖》意到筆不到。02王獻之草書,字不連帶。王獻之草書,在細節上處理的特別得當,如有的地方靠牽絲連帶,有的地方連帶的很少或幾乎沒有連帶,在整體上,草勢特別強烈,張力非常突出,線條既厚重又開張。
  • 千年的草書發展史,一篇文章給你講透徹
    他使遠祖王羲之的草書規範化、通俗化,因而在初唐被廣泛地接受,形成了唐朝前期草書的基本風格,這似乎是為唐太宗推崇王羲之做了自然的鋪墊。初唐時期最重要的草書家要數孫過庭,不論是在理論還是在技法上都是一流水平,代表作《書譜》《草書千字文》。
  • 賀知章詩集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因其排行第八,人又稱「賀八」。知章性放曠,晚尤縱誕,故晚年復自號四明狂客。
  • 《孝經》全文及翻譯
    《孝經》全文及翻譯 【導語】《孝經》是闡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
  • 千年草書,不過25人!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懷素《自序貼》 11 賀知章
  • 學習草書有多難?克服4大難點,可以輕鬆入手
    有四大難點其一,草書需要將篆隸楷行諸體之筆意融會貫通渾然一體。正如劉熙載所說:「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其二,氣息的把握。點畫與點畫、結體與結體、行與行之間有著連綿不斷地緊密呼應關係,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 圖說收藏:清大學士耆英書寫的《孝經》卷、碑刻及拓片冊源流解密
    如下圖中所展示的耆英所臨各體《孝經》只是部分內容,含三個部份。▲耆英書各體孝經卷。第一部分,為行書,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命朝臣和儒士,將王羲之草書《孝經》的殘缺部分增補完善的一道御旨。
  • F001:聽國學啟蒙教育(A)3小時33分鐘489MB高質MP3+全文注音PDF
    聽國學啟蒙教育(A)3小時33分鐘489MB高質MP3+全文注音
  • 孝經全文及翻譯
    孝經全文及翻譯開宗明義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 「草聖」張旭教你寫飄逸草書!(二)
    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昨天開心練字已經和大家分享了一些關於草書的基本知識以及書寫基本技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草書的基本偏旁部首。
  • 賀知章:初心永終守,山河念故人
    送賀知章歸四明》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做官到這個程度,已然是人中極品,少數中的少數,後人都說賀知章是大唐過得最幸福的詩人,事實上較同時代的不得志文人,賀知章的確是幸運兒,他沒有經歷李白的失意,無法懂得杜甫的痛苦,更不知孟浩然的困頓,而白居易的惆悵,他更是無從體會了。
  • 帶你從零學草書 | 引言——認識草書符號的特點
    王羲之草書《遊目帖》草書符號的特點我想沒學過草書的朋友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漢字那麼多,各種草書符號之間到底有沒有規律呢?為什麼會選擇這本帖,我主要基於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千字文》本身就是我國古代兒童識字用的,全文1000個字沒有重複;再一點就是字帖中包含兩種書體,每個草字旁邊都有對應的楷書寫法,方便識記;第三,智永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傳承了二王家法,是歷史上許多書家大家學習的楷模,比如孫過庭《書譜》中的很多字都是直接取法的智永《草書千字文 》。
  • 孝經全文及譯文及解讀
    孝 經《孝經》簡介孝經一書,全文共為十八章,將社會上各種階層的人士--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為五個層級,而就各人的地位與職業
  • 《孝經》全文和誦讀
    《孝經
  • 「草聖」張旭:喝著香醇的酒,寫下氣勢如虹的草書
    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最擅長的是草書,他與懷素被稱為「顛張醉素」,並且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張旭喜愛飲酒,為人闊達樂觀,才華橫溢,不僅在書法上具有極高的造詣,對詩歌也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草聖」張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