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至今日已經不局限於形容某一年齡段的人,而是對崇尚自由且敢於勇往直前的人或事物的讚譽。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比如身價數億卻依然為實現「小目標」而奮鬥的霸氣總裁,再比如本期為大家試駕的上汽斯柯達柯迪亞克。作為該品牌繼Yeti之後的最新力作,雖然廠家指導價尚未公布,但據可靠消息稱,同樣定位於中型SUV的它,門檻要比表親途觀L更加親民,而且外觀也並未延續Yeti的「另類」風,這或許是個好的開始。
談起斯柯達,這個來自捷克的品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給人的印象是務實、簡約,然而就在「昕銳」發布後,斯柯達全新的家族化設計理念也隨之浮現在人們眼前,直到推出「大棕熊」柯迪亞克,才將全新造型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如此,煥然一新的內飾布局不再老氣橫秋,關鍵的是身為SUV車型,這套四驅系統更讓其不僅僅以空間為制勝利器。
外觀:威航設計師操刀 不再審美疲勞
柯迪亞克的外觀,由布加迪威航和奧迪Q5的設計師Jozef Kaban執筆,早在其「雛形」Vision概念車問市之初,便已經吸睛無數,作為其量產版本,柯迪亞克的還原度令人驚豔。前臉簡潔且銳利的線條仿佛仍停留在油泥模型階段,引擎蓋上的折線向中間收斂,利用經典的構圖效果,將駐足者的目光匯聚於品牌LOGO處。蝙蝠形進氣格柵可謂斯柯達家族的標誌性元素,並藉助黑色烤漆材質營造出反差效果,而中間「鏡面」區域為自適應巡航傳感器,區別於同類型產品,0-160km/h的工作範圍更具實用性。
我們試駕的頂配車型裝備全LED頭燈組,冷光源不僅具有亮度高和能耗低的優點,微乎其微的產熱量,更避免了雨天大燈周圍冒蒸汽的現象。除了支持隨動轉向和自動啟閉功能外,其還自帶城市、市郊和高速三種模式,能夠為駕駛者提供最佳視野。沿襲自速派的7光條設計至今仍然百看不厭,歸功於先進的光導技術,外側的日間行車燈也更具視覺衝擊。
頭燈的科技感足以趕超「燈廠」,不過「閹割」霧燈的做法難免會引發車迷們吐槽,但請放心,它只是進行了「上移」,兼顧轉向輔助燈的優良傳統也得以延續,重點在於LED光源發出的白光讓「燈控」們折服。
柯迪亞克的側面線條肌肉感十足,貫穿頭尾的腰線在光線照射下更顯硬朗,頂部的承載式行李架,不僅為其增添SUV元素且兼顧實用性,前門鉸鏈處帶有該車的英文標識,搭配車身均勻且精細的鈑金接縫,保留德系車嚴謹風格之餘,檔次感也大幅提升。
外觀尺寸方面,衍生自大眾MQB平臺的柯迪亞克,車身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698mm、1883mm和1676mm,軸距達到了傲視群雄的2791mm,值得一提的是,該車並未針對國內市場加長軸距,原汁原味的海外設計使其車身寬度超過途觀L,對優化駕駛感受功不可沒。不同於常見的城市SUV車型,其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通過角和最小離地間隙分別達到了22度、23.1度、19度和194mm,搭配全新的四驅系統,將該車全地形能力進一步強化。
該車的尾部設計可謂「善始善終」,大量橫向線條提升了其視覺寬度,相比同品牌的其他車型,柯迪亞克車尾更加短促,不太協調的厚重感也因此蕩然無存。靈感源自冰面的3D尾燈造型頗為前衛,斯柯達家族式C字形燈帶點亮後極具辨識度,而應用光導纖維技術在保證亮度的基礎上,使光線更加柔和,從而減少對後方駕駛員的幹擾。
五輻19英寸精車輪轂造型個性十足,採用撞色搭配並覆以防刮塗層,增強視覺衝擊的同時也提升了實用性。來自德國馬牌的CSC5輪胎,235mm寬度能夠為車輛提供充足的抓地力,作為偏向運動的型號,其中的「BlackChili」成分可有效控制剎車時的輪胎溫度,並縮短制動距離。該車備胎隱藏在後備箱隔板下,非全尺寸在同級中較為常見。
走進車內柯迪亞克的內飾設計絕對讓人眼前一亮,全新對稱布局的中控臺不僅簡約耐看,更照顧到了每位乘員的感官體驗。大面積軟性搪塑材質對提升車內質感功不可沒,中間的仿木紋飾板經過拉絲處理,為車內融入沉穩氣息之餘沒有絲毫老氣。然而相比競品而言,門板處僅扶手區域採用真皮包裹,略顯誠意不足。
真皮方向盤直徑大小適中,表面包裹的真皮面料觸感相當細膩,3、9點處經過凹陷處理,與手掌的貼合程度值得肯定。兩側分別為行車電腦和音量調節按鍵,自適應巡航撥杆則位於後方。經過實際體驗,斯柯達柯迪亞克的方向盤手感和操作便利性都無可挑剔,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全系均未配備換擋撥片,在激烈駕駛時,就像加入奶和糖後的咖啡找不到攪拌棒一樣讓人抓狂,而利用擋把增減擋位無異於「晃杯子」般亡羊補牢。
儀錶盤造型較為常規,雙圓式錶盤搭配機械指針的經典組合,並沒有不讓人感覺不妥,相比海外版本,國產後錶盤內點綴了一抹綠色,雖然坊間對其褒貶不一,但小編覺得引入斯柯達的標誌性顏色為其加分不少。中間的彩色液晶顯示屏信息量非產豐富,且能夠營造出一定立體感。
作為MQB平臺的最新產物,柯迪亞克內飾布局較該品牌其它車型變化巨大,不過無鑰匙啟動按鍵,依舊頗具特色的設計在方向盤轉向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