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北方首都」——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1439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裡。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 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裡這裡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蹟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聖彼得堡市在俄羅斯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 聖彼得堡經常被稱為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許多外國領事館、跨國公司、銀行和其他業務據點均位於聖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學技術和工業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城市。
聖彼得堡有哪些著名宮殿?
聖彼得堡標誌性建築——冬宮
冬宮又稱艾爾米塔什,座落在聖彼得堡冬宮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皇宮,十月革命後闢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的一部分。它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位於涅瓦河畔,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俄羅斯最為重要的藝術博物館。
目前,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包括小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新艾爾米塔什、冬宮、可容納五百多人的劇院,以及博物館的儲藏庫。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冬宮是去俄羅斯旅遊線路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可錯過。
古典主義建築代表——大理石宮
大理石宮位於涅瓦河畔,面對戰神廣場,與冬宮為鄰。18世紀中期,由義大利建築師裡納爾迪設計,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送給她的情人格裡高裡·奧爾洛夫伯爵的一座豪華宮殿。
大理石宮建築高22米,共三層,銀灰色外表格外莊嚴宏偉。大理石宮是俄羅斯十八世紀下半葉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代表,是聖彼得堡為數不多的古典主義建築代表之一。
宮殿名稱來源於它的建築材料:地面的粗顆粒芬蘭花崗巖與壁柱的拋光粉紅色卡累利阿大理石以及柱子的白色烏拉爾大理石形成微妙的對比,還使用了藍灰色烏拉爾大理石和塔林白雲石。整個宮殿的建造一共用了32種不同的大理石,這些大理石除了開採自俄羅斯本地,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從義大利和希臘等不同國家運送過來的,因此,整個宮殿的建造耗時17年之久。
聖彼得堡早期建築——彼得大帝夏宮
彼得大帝夏宮(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又稱「俄羅斯夏宮」、「彼德宮」。它位於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它距聖彼得堡市約30公裡,佔地近千公頃。
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設計,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也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遭到德國軍隊的破壞。希特勒在其佔領Astoria Hotel的計劃失敗後,打算在這裡舉行新年勝利慶祝會,此舉激怒了蘇聯當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間,史達林下令炸毀這座宮殿,以阻止德國人的慶祝活動。二戰後經修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俄羅斯18-19世紀建築紀念豐碑——康斯坦丁宮
在聖彼得堡的郊區,美麗的芬蘭灣上,除了著名的彼得夏宮,還有一座美麗的宮殿花園建築群,那就是——康斯坦丁宮。這裡也是俄羅斯聯邦總統的官邸之一。
康斯坦丁宮,18世紀至19世紀上半葉建成,堪稱俄羅斯18-19世紀的建築紀念豐碑。在1917年以前,它隸屬於俄國皇室,第一任主人是彼得大帝。1797年,保羅一世把它贈給了兒子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宮殿及花園的名字由此而來,並沿用至今。
到了20世紀,由於火災和衛國戰爭的炮擊,康斯坦丁宮遭到嚴重破壞,當時這個宮殿破損到只剩下石基。經過多年的修建,終於在2000年恢復了她以往的光彩,與此同時被宣布成為俄羅斯總統的官邸。
曾參與康斯坦丁宮修復工程的建築家達亞諾夫說:「康斯坦丁宮的結構很有趣。它即有歐洲傳統的風格,例如像凡爾賽宮;又結合了俄羅斯傳統的建築風格。比如,當你走進大門後,你會看到美麗的公園和流水。這些都體現了俄羅斯人的性格,喜歡跟你分享俄羅斯美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