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之窗8月5日訊:為加強黨史教育基地建設,進一步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近日,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開展了第一批棗莊市黨史教育基地遴選工作。經過申報、實地調研測評、綜合評審,中興文化博物館等10個黨史教育基地被命名為「第一批棗莊市黨史教育基地」。
本次命名認定的標準主要包括三方面:在黨史教育內容上具有棗莊特色。教育基地的主要內容或與棗莊地方黨史重要人物、著名英烈或英雄群體、重大事件、重要遺址密切相關,或是完整準確地反映某地黨組織的光輝歷程等;在黨史教育作用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強的影響力。教育基地能夠經常開展主題鮮明、富有成效的黨史教育活動,很好地發揮黨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作用,在黨史宣傳教育、紅色文化建設、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強的影響力;在黨史教育軟硬體建設上達到市內較高水平。教育基地在基礎設施、展陳設計、講解隊伍、日常管理、經費保障等方面達到市內較高水平。
此次被命名為第一批棗莊市黨史教育基地的單位分別為:棗莊中興文化博物館、滕州市博物館(《崢嶸歲月》展廳)、「龍湖精神」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基地、龍山紅色基因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基地、東郭鎮黨員教育活動中心、鐵道遊擊隊紀念館、運河支隊記憶館、棗莊勝利渠教育培訓基地、陰平「文峰烈火 紅色足跡」黨史教育基地、嶧州港運河紅色港灣教育基地。
棗莊中興文化博物館隸屬於棗礦集團新中興公司。新中興公司由中興煤礦公司和棗莊煤礦演變而來,距今已有142年的發展歷程。中興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在清朝末期就有機械化採煤的企業,是中國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業,是中國近代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是中國第一家由兩任民國總統擔任董事會長、民國總理任總經理的企業。這「四個第一」充分說明了它是當時中國史上罕見的、獨具特色的一家大型企業,在近代民族工業史上佔有一定位置。
棗莊中興文化博物館分中興文史館和黨建工運館兩個展館。中興文史館於2005年6月建成,面積420平方米,主要內容包括棗莊煤田的自由開採、國人創辦的中興公司、中興歷史人物、中興公司股份制管理、近現代採煤技術工藝、中興文化和中興精神等。棗莊礦區是中國工人運動和革命鬥爭的搖籃。早在1926年7月1日,就成立了以紀子瑞為書記的中共棗莊礦區支部。同年12月,建立了以張福林為主席的棗莊礦區工會。為傳承紅色基因,更好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棗礦集團新中興公司黨委在充分研究史料的基礎上,於2007年7月1日建立黨建工運館。黨建工運館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收集整理照片260張,實物200餘件,分五個篇章進行展出,即:早期棗莊黨組織建設、工人運動、鐵道遊擊隊、解放戰爭、輝煌的棗莊煤礦。通過實物、照片向人們展示棗莊礦區革命戰爭史,對人們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在集團公司的關心和支持下,中興博物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現已成為當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及企事業單位開展紅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場所。被山東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棗礦集團黨支部書記學院培訓基地。2018年被列為國家工業歷史遺蹟,2019年被國務院命名為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兩館合計接待參觀人數達18萬餘人。
黨史教育基地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作為棗莊市第一批黨史教育基地,中興博物館將進一步加強對黨史教育基地的宣傳,推動黨史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充分發揮黨史教育基地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努力打造為黨員幹部群眾了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鍊、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場所。
撰稿 | 華光 田靜 張靜文
編輯 | 棗莊之窗新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