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邢臺市區園林綠化也不斷加強。特別是2017年以來,在建設公園城市上先行一步,投資47億元,持續推進市區綠化工作,累計新增喬木150萬株,新增綠地2223公頃,較2016年增長68%,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提升了11.7、10.7個百分點。市區新建公園遊園68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了46%。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一個以路為軸、以水為帶、以園為珠、以廊為屏的綠化大格局基本形成,公園城市的框架基本構建。
三年多的時間新增喬木150萬株
相當於過去10年的總和
邢臺市高度重視省第三屆園博會籌辦工作,將其作為建設「公園城市」的具體體現,立足「世界眼光、國內一流、邢臺特色」,堅持城市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相結合,把園博園建設與邢東礦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同步規劃、同步開發、同步建設。308公頃園林、106公頃水系、154公頃花園,一核、兩岸、五區、多園,構建了城市綠心,打造了人文山水,以生態視野在城市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實現了由採煤塌陷區到秀美園林的華麗轉身,成為國內生態修復的典範,打造了「山水園博、人文園博、智慧園博、生態園博」,辦成了一屆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和綠色合作的園博盛會。
邢臺市把加強市區綠化建設作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邢臺的重要抓手,有效破解了綠化資金和用地「瓶頸」,牽一髮動全身,使市區增綠步入快車道。一是堅持綠化投入大手筆,把建設資金用在「刀刃」上。在每年制定城建計劃時,列支城建資金向園林綠化傾斜,2017年以來共列支資金47億元用於市區綠化建設,三年多的時間,新增喬木150萬株,相當於過去10年的總和,新增綠地2223公頃,較2016年底增加了68%;二是以「拆」為突破口,破解綠化建設用地「瓶頸」。邢臺市實施大規模的拆違拆遷,230餘處125.85公頃拆後空地不建高樓大廈,不搞商業開發,全部用於市區綠化,在街角建設遊園。拆違增綠成為增加城市綠量的新途徑和新亮點;三是全要素增綠,建設綠色生態之城。實施外環綠化、通道綠化、出市口綠化,建設防護綠地79處1200公頃,構建起綠色生態屏障,為城市戴上了「綠色項圈」;實施街道綠化新建和提升80餘條,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五彩繽紛的景觀之路;實施空地還綠200餘處,全面密植補綠,增加大喬木、常綠樹、花灌木,實施牆面掛綠、欄杆纏綠160餘處,實現綠化由平面向立體擴展,打造「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美景。
將公園遊園建在百姓家門口
市區遊園達到142個
小遊園大民生,百姓的需求就是園林綠化建設的風向標。在市區綠化建設中,邢臺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連續四年把遊園建設項目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列入民生實事。近年來,結合市區拆違拆遷,因地制宜建設遊園,星羅棋布的遊園成為市區綠化的新亮點。2017年來,建設公園遊園68個,市區遊園達到142個,進一步優化了公園遊園布局結構,提升了服務半徑,真正把遊園建在百姓家門口,把城市建在公園裡。
堅持景文共融彰顯綠化地域特色
構建全長69.2公裡的回字形綠道圈
在遊園建設上,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秉承「綠化+文化」的理念,聘請國內一流的規劃設計團隊擔當遊園規劃設計,從地域文化、城市記憶、運動休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個方面對遊園進行了定位,在高標準打造城市綠化景觀的同時,讓遊園建設融入歷史、植入文化、賦予內涵,讓百姓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做到了「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實現了由園林向園藝的轉變。以「昔日五朝古都·今日一帶一路」為主題,展現邢臺悠久歷史文化的遊園建設了9個;以城市記憶為主題,喚起百姓對「鄉愁」回味的遊園建設了2個;以運動休閒為主題,滿足百姓休憩、健身需求的遊園建設了49個;以「善心、孝心、愛心」為主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的遊園建設了6個。讓百姓出門入遊園、散步聞花香,給廣大市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邢臺市按照綠道建設要求,堅持「科學規劃,突出特色,有序推進,打造亮點」的思路,在城市外圍規劃建設「兩縱兩橫」4條城市綠道,構建全長69.2公裡的回字形綠道圈,打造了「特色文化風光型」、「濱河景觀型」、「濱河休閒型」和「田園風光型」等風格各異的環城綠道。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在流經市區的四條河道河邊建設濱河綠道24公裡,在主要街道便道上增設綠道15公裡,形成了全長108公裡綠道體系。綠道沿街、沿河縱橫交錯,與環城綠道網交織,綠道串公園,順路聯景點,構建起環城、順水、沿路、連景的休閒遊憩的綠色網絡。
堅持擴河治水
治理河道24.5公裡
邢臺市圍繞建設「綠滿邢襄,水潤古城」持續發力,擴河治水、臨河建湖,做好「水」的文章,再現泉城風貌。一是實施七裡河整治。治理河道24.5公裡,河道堤防防洪達到百年一遇標準,先後獲得「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中國人居範例獎」、「全民群眾體育運動基地」三項國家級榮譽;二是推進環城水系建設。啟動白馬河、東關河水系建設,實現向園博園通水,年內將連通七裡河後,形成48公裡的環城水系,呈現出「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三是實施城區河道治理。實施了雨汙分流、退汙還清、生態補水、擴河增綠等工程,完成了29條街道雨汙分流,4條河道退汙還清。同時,擴河建湖10處,總景觀提升35萬平方米,打造了近水、親水平臺,繪就了河湖相連、湖園相連、水綠共融、藍綠交織的生態畫卷。
一是要著力破解制約城市綠化發展的建設用地和資金瓶頸,彌補城區特別是中心城區綠化用地不足的短板;二是要結合城市自身的特點,實施生態修復,變廢棄地為綠化用地,充分利用好城市土地資源;三是要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因地制宜建設公園遊園,提升服務半徑,滿足廣大市民休憩、娛樂和健身的需求,同時要注重融入歷史、植入文化、彰顯特色;四是要充分發掘利用城市河湖資源,營造水清、岸綠、景美的近水、親水環境;五是要因地制宜建設綠道綠廊,構建沿路、順水、連景的休閒遊憩綠色廊道。
(燕都融媒體記者李會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