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生老病死,誰也不能避免,人過六十,生命就會進入人生的晚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生命會枯萎,落葉會飄零,能夠有晚年生活的歲月靜好,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清淨之福,就是人生的幸運。
這一生,誰也不願意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人世,一輩子說短不短說長不長,能夠活得心安理得,不虧不欠,有自己的尊嚴體面,才不枉來這人世走一遭。
回首人生,有太多的生活的難,為生活奔波,為家庭盡責,生兒育女一輩子,養家餬口拼盡全力,等到一切完成任務,生命也就老了,能夠一切都有圓滿的結局,生命也就沒有多少遺憾了,人到六十,生命會漸行漸遠,一切都要有個了結,做好這四件事,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放心的老去了。
一、兒女成家立業的事。
這一生有多少人能夠不為兒女而活,又有多少人不受兒女拖累,不為兒女操心,不為兒女擔憂,兒行千裡母擔憂,無論兒女走得多遠,都不會走出我們的牽掛。
從孩子一出生,我們就盼著孩子能夠長大,學習好工作好,能夠有好的事業和前程,能夠有出息,曾經的我們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自己甘願受所有的苦和難。
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女能夠成家立業,我們也就完成了任務,人生就可以放心了,能夠看到兒女有幸福的家,過得好,我們心中就會有安慰,不再擔心。
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有的人到了晚年還在為兒女的婚姻大事焦頭爛額,有的人甚至臨終前都在為兒女擔心,帶著牽掛和遺憾離開人世,讓生命留下了抹不去的痛。人到六十,能夠把兒女成家立業的事,處理得好,看到兒女婚姻幸福,家庭美滿,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的老去了。
二、自己養老的事。
人到六十,生命漸漸老去,就要把自己晚年的生活安排好,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有生活的依靠,才會有晚年的幸福,沒有後顧之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老了到底是靠兒女還是靠自己都要早做好打算,能夠獨立生活的最好不要去打擾兒女,靠兒靠女不如靠自己,能夠有健康的身體,才是人生最好的依靠,現在社會,兒女往往自顧不暇,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有時候兒女想照顧你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再說了人老了和兒女住在一起多有不便,甚至會有矛盾的發生,不如自己生活自由自在。
人老了需求不多,但生活的吃喝拉撒處處都需要錢,人到六十,要想生活沒有後顧之憂,一定要為自己準備一筆養老錢,如果沒有退休金,更要早做打算,能夠有自己的錢,生活才會有依靠。
三、曾經的人情世故債務事。
萬事都有一個了結,欠債的還債,欠情的還情,這一生能夠不虧不欠就會活得心安理得,才會有心靈的安寧,人到六十要懂得償還自己的債務,無論是經濟債還是人情債感情債都要去了結。
自古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欠了別人的錢,無論多少,永遠是個帳,別人不要那是他的事,如果你不還就是存心賴帳,也許有一天就會心靈不安,也許有一天人家就會找上門,給你難堪讓你不好過,所以人到六十就要償還完所有的外債。
與錢財相比人情債更難還,人生在世誰也有有求別人的時候,別人能夠幫了你,就要懂得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而相報,對於欠下的人情債更要懂得去償還,如果被別人說忘恩負義,就會晚節不保。
人到晚年,生命會越來越孤獨,能夠有一生的老朋友就要常聯繫多走動;也許還有當年的老情人,見個面,吃個飯,說一說曾經的心裡話,從此了斷再也不見,沒有遺憾的人生,才會放心走向永遠。
四、自己的身後事。
人生就是生前身後事,到你老了就要為自己準備好身後事,那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常見農村的老頭老太太,沒事的時候為自己做壽衣,做壽材,連墳墓都早準備好了,一是避免了臨急時慌亂,二是免除了麻煩兒女,自己照顧自己豈不是更好?
人生百歲,難免還是要塵歸塵,土歸土,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把所有的後事處理好,財產分割明白,後事交代清楚,不給兒女添堵,不給家人添麻煩,不為兒女製造矛盾,這樣的人一輩子活得清楚明白,也是高明之人。
古人有言: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個時代的人,壽命延長,八九十歲的人比比皆是,但還有一句話說:黃泉路上無老少,人過六十,就已經是老年人了,做好以上四件事生命才不會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