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短貓不會無緣無故地咬人,如果它非常愛咬人,那一定是因為有人觸怒了它,讓它感到不舒服,所以才會咬人。
貓咪抱貓咪的時候,要隨時用手託著它的身體:如果主人把貓咪抓起來的方法不對,就把貓咪的前腿舉起來,貓咪身體的其他部分倒掛在半空中,有忍耐能力的貓咪會搖尾巴,以示不滿;沒有忍耐能力的貓咪,為了逃脫,可能會掙扎甚至咬人。
在抓小貓的時候,正確的姿勢尤其重要。小貓兒的胸腔很脆弱,很容易被挫傷。在抱病貓的時候也要特別小心。
在接近貓咪的時候要小心,不要突然抓住它。最好的辦法是讓貓主動接近。首先輕柔地撫摸,讓它習慣於輕撫,然後提起。
一隻手放在貓咪的胸口,另一隻手放在貓咪的背上,讓貓咪的胸口靠著手掌。輕輕地抱起貓,慢慢靠近它的胸部。小心把身體後側託好。
每個人在抱英短藍貓時都要注意方法,這樣才不會讓英短藍貓生氣咬人。
最好能慢慢養成這種習慣。
養育不教主人的過失,別聽網上那些貓狗販子和賣貓糧的胡言亂語什麼都不會打,該適當的教育就得果斷出手,孩子太不聽話還會打屁股,何況是動物,一點威懾都沒有。我家裡的英短純黑就咬人,咬一次打一次,每次咬人都要立即還手,並告訴它不準咬人,剛開始吃貓片還從人手上搶,不給伸爪子抓,第一次它沒抓到,第二次它剛伸爪子,馬上又抓到,好幾次都不敢抓人。
貓狗在於平時的教育,不可放任自流,等到毛病養成了就很難改正。再教育也要講究方法,有些人平時不教育,哪天急急忙忙來一頓爆打,這也同樣要不得,體罰的關鍵是要抓住機會,在它犯錯誤的時候及時出手,讓它明白為什麼要挨打,但出手一定要分寸,讓它感覺痛還怕怕,而不是造成嚴重的身心陰影,暴打和放任不管都要不得。
教書時要語言配合,咱告訴它咬人不對,時間久了它就會明白「咬人」的意思,你一說咬人二字,它馬上就明白了,快挨打了。
我們家的貓和我們倆感情很好,也沒有因為打過它們而不親近,關鍵是方法要正確,懂事的貓自然知道你對它好不好。
貓咪的智力最高可達3歲兒童的水平。但對於貓來說,還是無法用人類的行為來判斷。
這是為什麼,因為在貓看來,貓天生活潑,愛動,它咬你就是喜歡你,是親近你的一種表現,它的潛意識會渴望你的回應。而且一旦它咬你,你就去打它,甚至一揮手就是對它的回應,會促使它下次更開心地咬你,它就感覺你在陪著它玩。久久為功,越久越好,控制不了重要程度。
貓咪咬你時,正確的做法是:一旦它咬你或抓你,此時你什麼都不做,立刻轉身走開,留下一臉懵逼的貓咪。反覆做下去,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一旦它咬你,你就不理睬它,也沒有人陪它玩。按照這種方式,貓的抓咬行為將大大改善。
與此同時可使用逗貓棒及貓抓板,讓貓咪合理釋放多餘能量。
與此同時溫馨提示,如果貓不接種狂犬疫苗,這方面需要多加注意。
網絡上說英短喜歡咬人,歐美任何一種貓狗品種都喜歡咬人。怎麼了?作為遊牧民的歐美人,一直與野生動物為伍,遊牧民的許多寵物包括貓、狗、狗等都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來,甚至有些品種幾乎沒有周期,就是與野生品種交配不斷進化。養歐美品種的寵物要注意晚上不要與寵物同房,甚至晚上要限制寵物的自由,晚上寵物的馴化理性習慣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的野性感性習性,有時會攻擊人。正如熱帶觀賞魚有許多野性習性,身體抵抗力較好不易生病,中國金魚訓化已無野性。中國農業文化中的貓狗馴化時間長,容易與人親近,這比西方品種可靠,西方品種的狗兇悍能保護羊群,同樣能攻擊人。
還是要弄清楚它為什麼會咬人,比如它為什麼會發情,它為什麼會緊張,為什麼會動等等。當它比較平靜的時候,多用它喜歡的方式撫摸它,給它順毛髮,增進感情之後,貓的攻擊行為會減少,咬人也會知道輕重。我的貓咪剛來時雖然不是攻擊性行為,但玩瘋了下嘴就沒要緊了,而且不讓打。
打了他真的很著急,後來他咬傷我後我就輕輕咬他的耳朵,然後跟他說疼他知道了,以後就沒事了,玩的時候都要控制力度。貓主還要注意觀察貓咪的一些行為,攻擊行為和打鬧行為要分區域,如果貓咪咬痛你的手不要往外抽,而是過街去追他,越追越狠,咬得越緊,還不鬆口的話在他臉上噴點水,小化妝瓶就行了,別壓得太緊,最好是噴霧狀的,一般鬆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