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現重慶地攤 揭秘日本間諜戰前窺探[圖]

2020-12-20 東方網

5張老照片揭秘日本間諜窺探重慶(圖文)

  據稱是日本在侵華戰爭前,派間諜對中國進行的一次全方位掃描並精心準備的第一手資料。

  這批照片一共有2000多幅,照片說明直指中國方面商業、交通統計數據

  前不久,一組拍攝於上世紀20年代的重慶老照片,出現在中興路舊貨古玩市場的地攤上。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收藏者對照片的來源閃爍其詞,老照片的真偽撲朔迷離。記者請教文史專家,抽絲剝繭建築有關線索,老照片的「身世」終於水落石出。

  神秘老照片現身地攤

  這組重慶老照片引起許多藏家興趣,但由於照片的來源撲朔迷離,要價頗高。記者經過多方打探,終於找到老照片的收藏者———一位不願意透露其姓名的攤主。

  這組「神秘」的老照片共有5張,全部是5英寸開本的黑白照片,照片雖有些泛黃,但畫面清晰,從構圖與色光看,應該出自專業攝影家之手。照片是粘貼在3張頗有些年頭的黑色襯紙上(其中有兩張襯紙為雙面粘貼),每張照片的旁邊都配有統一規格的日文說明———後經翻譯得知,5張照片的標題分別為《重慶的碼頭》、《送水夫》、《穿著孝服的重慶土著居民》、《貴州街道》和《牌樓》。同時每一張說明的後面都加有「文字部分嚴禁複製」的日文字樣。其中《重慶的碼頭》、《送水夫》兩張照片的畫面,記者曾在許多展覽與出版物上都見到過。

  對於其來源,攤主只說他敢擔保是「真東西」。後經記者再三追問,才說是去年從一個瀋陽藏友手中購得的,當時照片共有7張,其中兩張成都題材的照片已於春節前在成都送仙橋古玩市場出手。當記者問他花多少錢買的這組照片時,攤主笑笑說不便透露,不過他告訴記者,「那兩張成都的照片,是賣了個好價錢的。」

  經過再三請求,攤主同意記者付費翻拍這幾張照片及其說明。之後,記者找到專門機構將相關說明翻譯成中文,並請教了有關的文史專家。

  中國三峽博物館研究員張榮祥瀏覽了記者翻拍的照片後說,《重慶的碼頭》和《送水夫》這兩張照片,館內已有收藏。而那張《牌樓》照片,他曾在何智亞先生(著名文史專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委員)的學術文章中見過。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何智亞先生告訴記者,照片是重慶社科院的研究員鄧平先生提供的。當晚,記者便來到北環附近鄧平先生家。

  鄧先生在看了這些老照片後說,他也在中興路市場見到過這組照片,從照片和配圖說明的成色考量,應該是上世紀20—30年代日本出版的一批《亞東印畫輯》影集的原件。鄧先生還向記者出示了他在10年前購買的一套名為《窺伺中國:20世紀初日本間諜的鏡頭(上、下冊)》的畫冊(以下簡稱《窺伺中國》),在這套著名民俗專家烏丙安參與主編的畫冊中,記者見到了《送水夫》、《牌樓》和另外兩張出自島崎役治的重慶老照片。

  記者仔細閱讀了烏丙安先生的《題記》,並在網上搜索了有關島崎役治的相關資料後,終於揭開了這組重慶老照片的神秘面紗。

  拍攝者是日本間諜

  這批記錄上世紀20—30年代中國圖像的老照片,在國內最早被「發現」於1999年,是瀋陽的一位畫廊老闆花巨資從日本民間收集得來。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了遼海出版社社長李家巍的高度重視並以最快的速度組織了遼寧省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以及遼寧省的史學界、民俗學界的一些權威專家對這些照片進行了「會診」,其結論令人震驚———

  根據準確資料得知,這兩千多幅照片,均出自於1924年至1932年間一個名叫島琦役治的攝影師之手。此人是日本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的情報人員,公開身份是「亞細亞寫真大觀社」的專業攝影記者。這家雜誌社並非尋常意義上的一般文化機構,它是將雜誌社作為幌子,以大量竊取中國情報為目的的間諜機構。

  在這兩千幅的照片中,中國的城鎮和鄉村佔據相當篇幅。這類照片中,島崎役治所感興趣的主要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客貨站、海港碼頭、市內交通和公路設施、中心廣場、商業街、重要廠礦及城鎮所表現出來的特徵等。對一些重要軍事要地,更是不厭其煩反覆拍攝。在已經發現的有關重慶題材的老照片中,就有對朝天門碼頭、浮圖關城樓、長江航運、重慶的城市地貌及民居特徵的「忠實」記錄。

  專家認為,這是日本政府在「九一八」事變前,派出間諜人員對中國境內進行的一次全方位的掃描,其目的就是為發動侵華戰爭而蓄意精心準備的第一手資料。

  照片說明直指統計數據

  島崎役治在拍攝中國商業、交通等方面的照片時,也並不僅僅局限於照片本身的內容,而是把照片所代表地區的物資、貿易等內容統計得十分詳盡。比如在《重慶市一角》的圖片說明中,就有「許多房屋依山而建,山下的長江裡有許多客船。重慶有人口50萬。商業發達,是百貨的集散地」的記載。而在《送水夫》的旁邊,也有「重慶幾十萬居民均以江水作為飲用水……根據當時中國方面的調查數據,每天要運水16萬挑到20萬挑。」的圖片說明。

  由於有日本政府作為「堅實的後臺」,島琦役治長達8年的「中國之行」,其足跡遍及中國東北、華北、華南及西南的20多個重要省區,拍攝了數以千計的「珍貴」照片。如今,還沒有更詳實史料記錄他的行程線路與時間,但從照片所顯示的畫面推測,他到達重慶的時間應該是在1927年3月以前。在那張近年來被廣泛使用的重慶朝天門碼頭的老照片上,我們還能在照片的右上角清晰地看到朝天門的城樓和城門(該城樓與城門是1927年3月修建朝天門碼頭時被拆除的),考慮到重慶地處中國內陸的現實,島琦役治不可能多次往返,可以初步推測,這批反映重慶的老照片應該是在同一個時期拍攝的。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日本「亞細亞寫真大觀社」出版的「亞細亞寫真大觀」,都是以地區作為主題連續推出的,在中興路發現的老照片的黑色襯紙上,記者發現了有鉛筆編寫的34、35、36、39、40的編號,收藏者說這些編號是他買來時就有的,由此推斷,這些老照片應該是當時以中國西南為主題的某一期「亞細亞寫真大觀」中的幾張。而那張被廣泛使用卻一直不知道出處的朝天門老照片,其攝影者也該「驗明正身」了。

  《牌樓》拍攝地眾說紛紜

  在記者翻拍的幾張重慶老照片中,原照片拍攝地點爭議最多的,要數標題為《牌樓》的照片了。原照片說明的失誤與近年來諸多出版物的「以訛傳訛」,使該照片的拍攝地變得撲朔迷離。

  首先,在其日文說明中,就有「成都街道所見」的字樣,以至在《窺伺中國》畫冊中,將其編入了四川省的部分。另外,日文說明中雖然有「浮圖關是重慶至成都要道的必經之地」的注釋,但緊接著又出現了「夜雨寺城樓門在深秋中寂然矗立」的文字,其圖說中還有「夜雨寺前有一座高大的牌樓和幾座石碑」的描述。

  據鄧平先生介紹,在他見到的出版物中,有將此照片注釋為成都某地的,有將其誤認為是大坪七牌坊的。而在江蘇美術出版社《老重慶/巴山夜雨》一書裡選用該照片時,其圖片說明稱:「這幅照片歷史非常久遠,以至難以考證它的具體位置。」

  鄧平先生說,從圖片的角度及位置考量,這張照片應該拍攝於浮圖關靠大坪方向的城門處,牌坊後面的建築是明顯的城樓格局而非寺廟建築。

  在渝中區政協2006年編撰的《重慶市渝中區文史資料(16輯)》中,有一篇題為《大坪的牌坊與石碑》(作者孟繼)的文章對照片中的牌坊位置進行了詳細的考證———

  這座牌坊距城門洞二三十米,明間下有石梯7步,驛道的走向是從北向南,太陽下牌坊的影子偏向東方,其地形與今新市場牌坊舊址一致。

  記者在「新市場101號」處確實看到了與照片場景走向一致的老路基。現年82歲、1956年就居住在新市場87號的楊應碧老人,在看了這些圖片後肯定地說,這個牌坊就在她家上面。她的兒子王明林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經常在牌坊下玩耍,牌坊是文革開始後才被拆除的。

  籠罩在這座古老牌坊上的「迷霧」終於散去———它既不是七牌坊中的一座,也沒有立在「古色蒼茫的夜雨寺」前,更不是在「成都某地」。

 

相關焦點

  • 二戰老照片揭秘:爆米花也是軍需品(圖)
    圖左:美軍在重慶驗收爆米花。圖右:張海星近照。張海星先生住在南山深處一幢牆上掛滿中外黑白老照片的小樓裡,陽光明亮,臘梅芬芳。他說:「我的槍,20多年來,在重慶和全國,都排在前面,而且還打到馬來西亞和埃及那邊去了。」
  • 川島芳子的真實照片父親是清朝皇室,她卻成為日本間諜
    川島芳子雖然是一名日本間諜,但其本人卻是一個中國人,只不過人生難以預料,她卻成為一名間諜,曾參與製造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末代皇帝溥儀會到東北做「傀儡」皇帝,這其中和川島芳子也有很大的關係
  • 關塔那摩又現「間諜翻譯」(圖)
    關塔那摩又現「間諜翻譯」(圖)   短時期內連續發生3起至少涉嫌洩密、或許還有著間諜背景的事件,使如今關押著大約660名「基地」組織成員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官員的關塔那摩基地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言人丹尼斯·墨菲30日證實,被捕男子名為艾哈邁德·梅哈拉巴,是埃及裔美國人。梅哈拉巴從埃及首都開羅乘飛機前往美國,中途在義大利城市米蘭稍作停留,29日抵達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
  • 老照片再現日本鬼子的醜陋嘴臉:晾曬尿布的女鬼子,圖5在北平插秧的...
    老照片再現日本鬼子的醜陋嘴臉:晾曬尿布的女鬼子,圖5在北平插秧的女鬼子 圖1【1938年,晾曬尿布的女鬼子】1937年北平淪陷前,居住在北平的日本人只有4000多人,隨後,逐年增加,至1942年5月,在北平的日本人已經達到10萬6000多人,日本女性人數佔到了三分之一
  • 日本鬼子藏匿的老照片:圖4是日本人的恥辱,圖6是日本慰安女歌星
    冬天在冰河上行走的日本鬼子。日本鬼子一個個排著隊從結了冰的河上走過,但是卻因為冰滑,亂了隊伍,東倒西歪,醜態百出。日本鬼子藏匿的老照片:圖4是日本人的恥辱,圖6是日本慰安女歌星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政府對著國內的日本女人進行洗腦,讓她們為了大日本帝國的「聖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心甘情願的去做慰安婦,圖中便是正在招待日本軍官的日本女人,她們的肩上還帶著所謂的專用緞帶,是在是可憐可悲。日本鬼子在進入村子之後,就開始對著中國人燒殺掠搶,圖中的日本鬼子正在放火燒中國人的房子。
  • 日本右翼力推戰前教育 宣揚戰前的「愛國主義」
    過去三年,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對350起「不愛國」行為中的教師作出停職、罰款等懲戒處理。這些「不愛國」行為包括不唱國歌、升太陽旗時不起立等。美國《紐約時報》11日報導說,日本右翼勢力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正在各公立學校大力推行戰前「道德」的教育灌輸。
  • 歷史老照片:圖四是戰敗後日本人的嘴臉!圖五是日本侵華後失去雙親...
    圖四是戰敗後日本人的嘴臉,圖五是日本侵華後失去雙親的孩子們! 圖1圖2:一組日本的老照片。 帶你了解晚清時期,日本的普通老百姓,特別是日本女人的日常生活。男尊女卑、富家女坐轎子。你看了,有什麼感想!
  • 揭秘窺探解放軍軍演的U2偵察機
    揭秘窺探解放軍軍演的U2偵察機
  • 美密碼之父曾在重慶創立"中國黑室" 抓獲日軍間諜
    唐溼明告訴記者,根據雅德利的回憶錄,他在中國的行程,都是由軍統一號人物戴笠一手安排,「雅德利初到重慶,被安排住在戴笠的公館,有保鏢貼身保護。」  第一個間諜這樣抓獲  雅德利來了之後,政府挑選了30名學員跟隨雅德利學習破譯密碼,「中國黑室」正式成立。在雅德利的幫助下,很快就破譯了一批日軍空襲重慶的密電,在南岸區抓獲一名日本間諜。
  • 70年前日本間諜機構 曾出版全日文陝西省志
    原標題:70年前日本間諜機構 曾出版全日文陝西省志日本人編纂的陝西省地方志  記者竇翊明 通訊員王春陽攝■ 記錄了上世紀40年代陝西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等概況。■ 目的是為日本侵華戰爭提供全面、可靠的情報服務,是日本侵華的又一罪證。
  • 日本早期間諜鼻祖,奉《孫子兵法》為精妙,苦學漢語!
    日本早期間諜鼻祖,奉《孫子兵法》為精妙,苦學漢語!在日本幕府時代將軍們的行動中,《孫子兵法》幾乎成為日本軍人行動的指南,他們將孫武「上兵伐謀,其下攻城」奉為圭臬。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更是將這一思想作為制定策略的主要原則,因此人們稱豐臣秀吉是日本間諜的開山鼻祖。
  • 川島芳子稀有老照片:圖一養父將其玷汙,三被執行死刑
    此前,川島芳子家族罕見老照片曝出,讓很多人都「大飽眼福」。川島芳子原是清朝愛新覺羅家族的人,還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妹,她是清朝肅親王善耆第十四女,她的漢名為金碧輝,滿族名為愛新覺羅·顯玗。在清朝滅亡之後,肅親王善耆想要藉助日本之力來復國,於是將女兒顯玗以友情依據送給他的「好友」川島浪速做養女。
  • 老照片下真實的日寇:日寇強行闖入百姓家中,圖5向日寇求饒的百姓!
    接下來給大家整理了一組日寇侵華戰爭期間的老照片,以此來揭露日寇在華醜陋嘴臉,希望通過這些照片來提醒國人以史為鑑,勿忘國恥,時刻牢記歷史。 圖為一位日本士兵正在街頭準備殺害中國百姓,在鋒利細長的軍刀下,可憐的百姓顯得那麼不堪一擊,跪在地上等待死亡…
  • 重慶允許擺地攤了,這些地攤夜市一條街下班去逛逛
    最近地攤經濟火了,由於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地攤經濟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許多地方也積極響應號召,開放地攤夜市。所以下班後,一起去重慶地攤夜市一條街逛一逛吧!重慶的地攤夜市在重慶公租房附近肯定是最多見的,例如民心佳園、城南家園、康莊美地、民安華福等地,不過這些地方大多數都相對較遠,一般很少會專門前往,除非是住在那附近。今天小安主要給大家推薦一下南岸重慶映像老街的地攤夜市。
  • 老照片:五六十年代的日本老照,城市相當的繁華!
    回看 1950、60 年代日本的老照片,那時的日本城市相當的繁華。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剛受到原子彈襲擊的戰敗國。   老照片:這張圖是那個年代的東京,我們可以看馬路上還是有很多車的。
  • 劉大昕: 哈爾濱的日本間諜學校與歷史上的哈爾濱學院
    所以在哈爾濱的間諜大戰當中,最為熾熱、最為激烈的是日本與沙俄而後是蘇俄之間的間諜大戰。在這種大背景下,一個日本對俄間諜學校---哈爾濱日露協會學校,後改名為哈爾濱學院,於1920年 在哈爾濱披著日俄文化交流的外衣誕生了。
  • 「維基揭秘」網站:美國駐多國使館曾購買間諜設備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報導,「維基揭秘」網站21號公布的一批文件顯示,美國駐多國大使館都曾購買間諜設備。「維基揭秘」網站公布的這批文件被該網站命名為「美國大使館購物清單」,文件數量超過1.6萬份,從這些文件可以看出,美國駐多國大使館都曾通過美國政府的官方採購渠道採購間諜設備。
  • 美媒稱中情局在華間諜網被搗毀,揭秘中國古代「間諜」的使用方法
    不過還是很大快人心的,美國對我們中國使用「間諜」我們中國早在夏朝時期就有了「間諜」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後來,早就使用的爐火純青,下面小編給大家揭秘下我們中國古代「間諜」的使用方法。何為「間」?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在夏朝少康復國的過程中,就使用過「間諜」行為,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都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了,大家想想西周封建,中華大地上除了周這個宗主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還有一些小國家,因此互相刺探情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中寫道: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 70年前日本間諜機構曾出版全日文陝西省志
    目的是為日本侵華戰爭提供全面、可靠的情報服務,是日本侵華的又一罪證。是目前唯一由外國人用外國語言修纂的中國志書。日前市檔案館收藏了該志書。「國有史,方有志」。中國自古就有編史修志的傳統,但以往都是我們自己修志,可昨日記者從市檔案館獲悉,在上個世紀初和上世紀40年代,日本人用日文分別編纂了兩套中國省級地方志叢書,市檔案館日前徵集到一本上世紀40年代日本人編纂的陝西省志。
  • 二戰十大傳奇間諜,有一個是中國人,卻改了一個日本人的名字
    一名航空史業餘愛好者無意中發現了普熱烏奇爾的間諜身份。在一張1941年的老照片上,他發現一架英國「颶風」戰鬥機夾雜在德國戰鬥機群中,而照片上的「颶風」戰鬥機完好如新,顯然不是被擊落的戰利品。他就德國要發動對蘇戰爭提出的警告和日本不會在西伯利亞採取行動作出的準確判斷已作為諜報活動的典範載入史冊。他的膽識和智慧一直為人們所稱頌,被譽為「最有膽識的間諜。」他的信條是:不撬保險柜,但文件卻主動送上門來;不持槍闖入密室,但門卻自動為他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