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瘋狂搶人,湖北狀元幾句話點醒無數人

2020-08-27 優加青少英語

高考成績出爐後,學霸扎堆現身。來,下面是閃瞎雙眼的時刻: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拿了726分。數學149,外語148。

讓人讚嘆的是,3年前的中考,人家就是重慶市狀元,727分,和高考成績只差1分。而這個姑娘,從來沒上過補習班,每周都去爬山。

山東考生孟令昊,本來是個藝術生,大提琴十級,每天至少練琴兩三個小時,結果高考居然也考了711分,數學150分,滿分。面對記者採訪,他謙虛地說:巧了,剛好所有題都會做。

還有青島二中這個「最牛高考班」,一個班級裡,680分以上的同學接近20個。

最可怕是人大附中,2020年高考中,700分以上的就有28人。怎一個牛字了得。上面這些學霸,目前都在接受北大和清華的瘋搶。在我們家的孩子眼巴巴地盼著上個好點的大學時,人家早已坐在食物鏈的頂端,傲視群雄。

這次高考中,還有一個男生非常顯眼。湖北襄陽的王宇航,兩年前就參加了高考,並以697分的成績,順利進入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

但是他對這個專業不太滿意,讀了一年清華後,決定退學重考。回到襄陽復讀一年,今年他又考了699分,是襄陽理科第二名,還能上清華。

網友對此心情複雜:

不過,在調侃和豔羨之外,也有更多說法。有自稱清華大學的網友說,王宇航是因為大學掛科達到20分,被迫退學的。這個可能性也有。

因為清華北大一直都有退學的學生,而且比例不低。清華大學是7.6%,北京大學是4.2%。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進入大學後,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嚴格管束,開始放飛自我,「玩瘋了」「玩廢了」,最後掛科太多,遺憾退學。

不知道王宇航是什麼情況,但有一個狀元的奇葩經歷,值得三思。四川的張非,是個超級學霸,他一共參加了4次高考,全都大獲全勝,可最後的人生,卻令人唏噓。

2002年,張非第一次高考,考入復旦大學,但他對這個結果不滿意,所以沒有去,選擇復讀。2003年,張非再次參加高考,被北京大學錄取。可是上了北大後,他沉迷遊戲,經常逃課,讀了一年,就因為7門必修課不及格被學校勒令退學。

張非不得不再次回家復讀。2005年,他以703分的高分,摘得南充市理科狀元,並被清華大學錄取。

本該痛改前非、一雪前恥了,可這個貪玩的男孩還是沉迷遊戲,2006年,他再次因為沒修滿學分,被迫退學。這一次,張非改名張空谷,復讀3個月後又參加了高考,並以677分的成績,再次考入清華大學。

二進清華,他有所收斂,但依然不能完全抵制遊戲的誘惑,最終勉強通過學業測試,拿到了本科畢業證。之後,他想再考研究生,遺憾的是,沒有導師願意錄用他。他只好開始工作。

據說因為依然喜歡玩遊戲,他的工作也不甚理想。如今徹底落入凡間,泯然眾人。做個普通人,當然也沒什麼不好,但擁有超級大腦和清華加持的他,本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貢獻更大的社會價值啊。就這麼任性荒廢掉,實在可惜。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今年高考,湖北的理科狀元唐楚玥,她總分高達725分,其中語文146分,數學149分,可謂學霸中的學霸。

這個姑娘不但成績好,還是校運動會上的女子200米亞軍,歌詠比賽上的鋼琴伴奏,課本劇大賽中《趙氏孤兒》莊姬的扮演者……

她的字也很漂亮:

而我最想說的,是她之前寫過的一篇關於青年人志向的文章。

其中有一段話,令人讚賞。

她說:你面對的中國,已不再是那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便可坐享其成。莫忘來路之艱辛,方能明晰今人之使命。百年前的青年,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今日的青年理應心懷感恩,心憂天下。願你擁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為理想堅持。願你能腳踏實地,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勤勉與奮鬥……

短短幾句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格局、志向和家國情懷。希望她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記在心裡。

在我們這樣一個無比重視高考的國家,每年的高考狀元,都獲得無數獎勵。學校獎勵,政府獎勵,隨隨便便就是十萬二十萬。當地的企業也是譁譁的給獎金,甚至房產公司會直接獎一套「狀元房」。

網上流傳著各種「清華北大搶人」的故事。一個男生說,當年出完分,北大的招生老師就直接把他拉到酒店,全天候「監視」著,以防他被清華截胡。他可以在酒店和同學打牌玩狼人殺,奶茶啤酒烤鴨都備好,就是不讓你出酒店,因為樓下就有清華的老師,等著「策反」……

十幾年艱苦寒窗,此刻終於天光大亮。驕傲、榮耀、掌聲、獎賞,紛至沓來。在這樣的追捧之下,我更希望這些萬眾矚目的孩子們不要得意忘形,更不要追名逐利。而是記住自己的使命,用唐楚玥的話說:擁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腳踏實地地去奮鬥。你們坐擁那麼好的天賦,吃了那麼多苦,闖過那麼難的關,走進清華北大這樣的聖殿,享受最好的教育,不是去玩遊戲混文憑的,不是去做一個無為屌絲的,甚至不僅是為了個人的美好前程的。

你們應該胸懷理想,背負使命,努力去學本事,成棟梁,做大事,以期有朝一日,為國為民,發光發熱。

蜘蛛俠有句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很贊同。

當然,能力是你們的,誰也沒理由要求你們做任何事,但真相希望你們對自己有要求。因為國家需要,而你們可以。我見過清華碩士論文造假,也見過北大女生為錢獻身,希望你們一定不要做那樣的人。踏踏實實研究學問,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那才是最棒的。

中國有無數這樣兢兢業業工作的普通人,焊工,船工,護士,警察,廚師,快遞員……

他們沒有多高的學歷,沒有宏大的願望,沒什麼突出業績,也看不到對國家有什麼貢獻。但事實上,他們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如果整個國家是一臺精密機器的話,每一顆看似普通的螺絲釘,其實都貢獻非凡。

他們能做好自己的職責,保證在自己的崗位不出錯,不打滑,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所以,一個國家怎麼才能變更好?就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活幹好。

快遞員做好快遞員的事。鄉村教師做好鄉村教師的事。北大學生做好北大學生的事。科學家做好科學家的事。就像一個大家庭,分工協作,各自盡力。

手藝好的,發揮你的手藝,不要懈怠。身體好的,甩開膀子去幹活,不要懶惰。頭腦好的,多多思考努力創造,不要荒廢。只要每個人都肯努力,有多大的亮,發多大的光。這個國家就一定會很好。我們每個人,在這光明溫暖的國度,也必將滿懷幸福,如意安寧。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瘋狂搶人,湖北狀元幾句話點醒無數人……
    上面這些學霸,目前都在接受北大和清華的瘋搶。在我們家的孩子眼巴巴地盼著上個好點的大學時,人家早已坐在食物鏈的頂端,傲視群雄。在我們這樣一個無比重視高考的國家,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獲得無數獎勵。學校獎勵,政府獎勵,隨隨便便就是十萬二十萬。
  • 清華北大瘋狂搶人,湖北狀元幾句話點醒無數人…
    上面這些學霸,目前都在接受北大和清華的瘋搶。在我們家的孩子眼巴巴地盼著上個好點的大學時,人家早已坐在食物鏈的頂端,傲視群雄。⒉ 這次高考中,還有一個男生非常顯眼。因為清華北大一直都有退學的學生,而且比例不低。清華大學是7.6%,北京大學是4.2%。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進入大學後,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嚴格管束,開始放飛自我,「玩瘋了」「玩廢了」,最後掛科太多,遺憾退學。不知道王宇航是什麼情況,但有一個狀元的奇葩經歷,值得三思。
  • 清北瘋狂搶人,湖北狀元幾句話點醒無數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上面這些學霸,目前都在接受北大和清華的瘋搶。在我們家的孩子眼巴巴地盼著上個好點的大學時,人家早已坐在食物鏈的頂端,傲視群雄。 02 這次高考中,還有一個男生非常顯眼。 03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今年高考,湖北的理科狀元唐楚玥,她總分高達725分,其中語文146分,數學149分,可謂學霸中的學霸。
  • 這些優秀的人幾句話點醒無數人
    近期熱門的話題就是高考成績了,7月24日開始,陝西高考陸續出分,各市的高考狀元也紛紛出爐。這不,高考成績出爐後,學霸扎堆現身,文科狀元更是花落榆中,是否以為一所學校有狀元就很了不起?不,探花,榜眼一個都不能少。
  • 高考狀元706分,清華北大「搶人」,清華老師「連夜帶他走」
    文/耕耕教育導語: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後,各個地方也湧現了大批優秀考生,很多省市的高考狀元,更是高校瘋搶的對象,每年都會上演「搶人大戰」的高校,莫過於清華北大,這也是眾多考生做夢都想去的學府,能被清華北大爭搶,是多麼的光榮。
  • 清華北大搶學霸,他們用什麼方式來搶呢?狀元的世界讓人羨慕
    :清華和北大搶各省排名在前50名的學霸,復旦和交大,他們自知自己的實力敵不過人家清華和北大,所以,就先剔除各省排名在前200名的名單,直接在200名到500名之間下手。那麼各個高校們,他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來搶呢?一、直接上門找學生面談在搶人上面,他們可謂是真下功夫,在高考成績公布的前夕,各校招生組的老師們,就會蹲守在各個省份,一旦有了消息,他們就會立刻行動,他們甚至比考生自己,還要提前得知他們的成績。
  • 高考狀元706分,清華北大「搶人」,清華大學老師「連夜帶他走」
    文/阿蒙聊教育導語: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後,各個地方也湧現了大批優秀考生,很多省市的高考狀元,更是高校瘋搶的對象,每年都會上演「搶人大戰」的高校,莫過於清華北大,這也是眾多考生做夢都想去的學府,能被清華北大爭搶,是多麼的光榮。
  • 考生還不知道自己是狀元,清華北大就「搶人」,高考成績隱私何在
    文/耕耕教育高考是一件舉國關注的大事,關於高考的事情,也都備受關注,2018年高考就出了這麼一件「大事」,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各地優秀考生進入大家視野,清華北大這些高校,也都開始了「爭奪大戰」,爭搶各地的高考狀元、高分學霸!
  • 清華北大又上演搶人戲碼,再現心機情景劇,哈哈哈哈哈
    不僅僅是因為學校本身就是一等學府還因為這兩兄弟招生組早就在高考前奔赴在各省份各高校之間打聽出來尖子生,提前聯繫,先提前處好關係到時候無論是省狀元還是市狀元因此清華和北大用的都是同一招,拼的就是速度,兩家基本都是同時鎖定,但是誰先聯繫上機會越大而這位同學是同時接到了清華和北大的電話他想了想決定先去了清華看看,中午吃完飯就帶到一個套間裡為了給他留下好印象,然後可勁的招待想吃什麼就點什麼,然後說招生組的錢你們隨便花
  • 清華北大搶學生微博上演罵戰 狀元被逼牆角無法走動
    佛山的兩名高考狀元同樣也提前接到了兩校招生辦負責人的約談電話。  「放榜日當天10點多就接到了北大招生辦老師的電話約談。」佛山理科狀元劉俊言坦言,去到學校後,他看見文科狀元何穎楨同樣也到了學校跟清華北大老師面談。
  • 退學北大又考上清華,湖北理科狀元折射了多少人的高考迷茫?
    高考狀元,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既關心他們最終被哪所名校錄取,也關心他們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學到一二。今年也不例外,但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常同學,怒刷自己存在感的原因,不僅僅是他取得了712分的高分即將入讀清華,也來自於他的另一個身份,他在2015年以690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後在大三時退學。
  • 他是雲南高考狀元,完全沒有料到會中狀元,清華北大都來搶他
    張詮,雲南箇舊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學歷都不高,主要在外打工養活家庭,張詮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從上小學開始,張詮在班裡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幾乎沒怎麼操心過他的學業。當得知自己中了狀元的消息,張詮的第一反應是十分意外,而且特別驚訝,他完全沒有料到自己會中狀元。高考成績公布之後,清華北大的招生老師都來搶他,不僅承諾,只要他報考他們學校,專業可以任她他選擇,而且還邀請他到北京參觀校園,以便更好地做出選擇。
  • 高考狀元進不了清華、北大,香港大學卻豪擲百萬獎學金搶人!
    一直備受關注的江蘇省文科狀元白湘凌同學也拿到了香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即將就讀香港大學的金融專業。白湘凌同學的故事真的是一波三折。當得知她是江蘇省文科狀元時,家人都以為她可以穩進清華、北大等名校。然而,後來卻被告知,由於選測科目有一門成績是B+,不符合清華、北大等C9高校聯盟統一要求的A+標準,進不了這些學校。
  • 她是西藏高考狀元,數學、英語都只被扣2分,清華北大都來搶她
    高考成績剛出來不久,清華北大的招生組都來搶她,並承諾只要她報考他們學校,專業任選,而且還邀請她到北京參觀校園。 對於如何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黃鬱青在跟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說道:在高三緊張密集的複習備考當中,適當地脫身出來、調整節奏是必要的。
  • 他是四川高考狀元,清華北大都來搶他,姚期智教授親自給他打電話
    從李沛倫這條微博上,已經可以看出此時他有點想報清華的苗頭,該微博迅速在網上被轉發,北京大學一看苗頭不對,立即採取行動,首先由北京大學的計算機系教授張鳴叫發起第一輪搶人進攻,張鳴教授立即跟李沛倫接受北大計算機系的有關情況,並在微博中評論:恭喜,歡迎來北京大學信息學院!
  • 他是寧夏高考狀元,沒上6年級直接跳級初一,北大清華都要搶他
    高考成績剛公布沒多久,北大、清華很快就趕到趙時予所就讀的銀川一中,北大清華都要搶他,並承諾只要趙時予報考他們學校,所有的專業任他挑,並邀請趙時予上他們學校參觀。大家對趙時予怎麼看,也可以在下方進行留言或評論,喜歡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點一下關注哦!
  • 北大清華搶生源:搶不到好學生 招生老師曾被扣獎金
    原因一 教育資源薄弱地區學生難鎖定 只能臨時搶  每年招生季,清華、北大都會在各個省市派出招生組,但利用各種不正當手段的「搶人大戰」並不是在每個省市都會上演,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競爭相對平緩,但在四川、山西等地的「搶人大戰」則愈演愈烈。
  • 湖北超牛班主任:22人考上清華、北大,摘取湖北省文、理雙狀元
    在襄陽五中,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他用滿腔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表裡如一的高尚品格、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全心全力為教育、真心真意對學生",忠誠履行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帶領團隊摘取湖北省文理雙狀元,22人上北大清華的好成績,曾獲"襄陽市模範班主任""襄陽市五一勞動獎章""2015感動襄陽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 她是天津高考狀元,3歲就開始學英語,清華北大直接到學校搶她
    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沒多久,清華、北大的招生組老師很快就趕到胡雨昕所在的濱海新區塘沽一中搶她,並邀請她到各自的學校進行參觀,在清華大學參觀的過程中,胡雨昕有幸見到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兼教務長、經管學院教授楊斌老師,最終促使她報考了清華大學。
  • 他是湖北高考狀元,直言自己只是運氣好,清華北大直接到學校搶他
    劉世豪,湖北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學歷都不高,劉世豪的父母經營著一家網吧,收入微薄,儘管家庭條件並不優厚,但劉世豪特別爭氣,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從上小學開始,他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幾乎沒怎麼操心他的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