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6月12日電 (鍾建珊)「貧窮可以鍛造一個人的意志,我的願望是讓貧困的學子考上大學。10年後,這些在困境中被我們拉過一把的孩子,可以用愛奉獻社會,將愛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廣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長爸爸」莫振高生前的志願。
12日下午,以「堅守」為主題的莫振高先進事跡主題情景報告會在南寧舉行。
會議以情景劇的方式介紹了「校長爸爸」年逾50歲,仍自費參加心理學培訓,為高三學生開設心理課程;因奔忙於教育事業而導致身患膀胱結石,隱忍靠尿不溼堅持上課等細節,將莫振高生前的形象還原於公眾眼前。
今年3月9日,莫振高因病辭世。關於莫振高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30餘年,利用自己微薄工資及籌集而來的3000餘萬元人民幣,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上大學的「化緣校長」事跡被公諸於眾。
3月15日,數千人從各地自發趕往河池都安縣城,為莫振高揮淚送行,送殯隊伍綿延近千米。
一個普通的中學校長離世,為何會在民間引起如此大的震動?「莫振高效益」給社會帶來了思考。
地處於中國西南的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卡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瑤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2%,因農業經濟欠發達,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
據介紹,莫振高出身貧寒家庭,自幼失去雙親,讀書費用靠親戚接濟。大學畢業後,莫振高回到家鄉開始了長達30餘年的教育事業,幫助當地貧寒學子通過讀書改寫命運。
據統計,都安高中當前的教師隊伍中,逾六成教師具備研究生學歷,高級職稱教師過半,這樣的師資配備在縣級中學中並不多見。
都安高中教師梁淑豔表示,她曾經也是莫振高的學生,完成大學學業後,受莫振高對教育事業熱愛的感召,她再次回歸母校從事教育工作。
「一個孩子只是學校的幾千分之一,卻是每一個家庭的100%。」梁淑豔說,這是莫振高生前常說的一句話,也是激勵都安高中教師嚴謹教學的箴言。
中共都安縣副縣長劉春雨在報告會中表示,莫振高品質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在三尺講臺上,兢兢業業地工作,並傾其一生為貧困山區的瑤寨學子劈開了一條走出大山的夢想之路。
目前,廣西有超500萬貧困人口,少數民族聚居地、革命老區等落後邊緣地區教育成為廣西人才發展需直面的難題。如今,「化緣校長」莫振高已辭世,廣西貧困學子渴盼更多的「莫振高」們前赴後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