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66歲農民大叔,獨守300年古城堡20多年,看活成啥樣

2020-12-20 黃河鄉土故事

圖片上這位大叔姓李,他獨居在山西省呂梁山區中的一座石頭古城堡中20多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著一人吃飽全家飽的生活,攝影師在採風中結識了他,一來二往成為了朋友,近期聽說石頭古城堡要進行旅遊開發,很為大叔的生活擔憂,便在周日上山探望了他,我們看看是個啥情況。

2020年初冬季節的第一場雪已經飄落在呂梁山區,沿途中還能看到殘雪的痕跡,順著山谷中的一條小道我們來到了李大叔生活的石頭城堡下邊,水泥小道在山腳下繞過一個大彎道通向城堡,儘管冬季山坡上的樹木凋零,可是不細心查看,還是很難發現隱藏在裡邊的石頭古堡。

一年的時間沒有來了,石頭城堡依舊還是老樣子,幾乎沒有啥變化,從石頭堆積而成的巷道中我們慢慢朝著李大叔居住的地方走去,臨近兩座石頭橋洞,我們看到了大叔的摩託車,想必今天運氣不錯,他一定在家。

石頭古城堡建於何年何月,當地無人能講清,大家只是說時間很長了大約最少在300年以上,都是爺爺的爺爺那個時候傳下來的記憶,石頭城堡以前建築完整,裡邊所有的村民大都是李姓一族,建有祠堂,磨坊和舞臺,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裡邊還生活著50多口人,土地承包責任制後,農村經濟好轉,大家陸續才搬離了這裡,在山腳下建起了新房子。

來到李大叔居住的四合院裡,他正在裡邊拿柴做飯中,賓主相見握手問候過後,影友給大叔遞上帶的一包石榴,大叔一時不知所措,激動地問大家吃不吃,喝不喝,甚至還要送給我們一個可以做根雕的小樹根,並且介紹說曾經有遊客出錢要買,他都沒有賣掉,這小樹根是山中雜樹,造型很有特點,打磨一下便是一個天然的好擺件。

寒暄過後,大家迫不及待地問起了大叔的人生故事,李大叔告訴我們說,他20多歲的時候曾經有過短暫的婚姻生活,後來離了婚就一直單身到現在,一個人生活也沒有過高的要求,所以大家都往山下遷新居,他始終沒有打算,覺得獨居在祖先留下的石頭四合院子裡挺好,沒有大興土木的必要。年輕的時候就是靠山吃山,種點莊稼挖些山貨,一個人過得自由自在。

現在已經是66歲的老人了,按照城裡人的生活現在就是退休年紀了,農民沒有退休的講究他卻讓自己退了休,不幹啥重體力活了。現在國家政策好,他享受著農村五保待遇,領著農村老人養老金,足夠他一個人生活所需,村子裡還照顧他當著護林員,也有少量補助款。

大叔說現在他不幹活也是衣食無憂,每個月能領到數百元錢,一個人過得很不錯,一年四季基本不幹啥農活,護林巡山就是主業,吃喝的生活用品都是在10多裡外的小鎮上買來,就說這冬季到了,出去一次買下東西能過好多天,家裡備下了白菜蘿蔔還有酸菜,甚至別出心裁,在小水缸裡還利用薄膜覆蓋了香菜,隨時都有青菜吃。

大山裡最不缺的就是石頭,石頭城堡裡幾乎所有的民居都是石頭建成,李大叔家的四合院子也不例外,當地的石頭房子建築很有特點,是石頭與黃土結合建造,保溫效果相當好,冬天裡大叔就在房子裡邊做飯,兩個燒柴的土爐通在土炕裡,做飯的煙火提供著熱量,這就是取暖的方式。

我們在大叔家的木柜子上看到了橘子蘋果還有麻花方便麵,他說這些都是去小鎮上買下來的零食水果,現在社會好,無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水果,想吃啥都能買到,這要是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大叔今天中午做的是當地人很喜歡的一種熱麵條,叫做「旗子面」,其實就是「燴麵」,裡邊有蘿蔔白菜,冬季裡吃最美,有菜有面一碗下肚熱遍全身,當然也是李大叔最喜歡做的美食,特別適合一個人吃,做起來比較方便還省去了單獨做菜的麻煩。

李大叔一邊吃著熱麵條一邊和我們聊天,話題自然就到了古堡的旅遊開發上邊,他說這個事情已經提出好幾年了,自己的石頭房子已經被作了價,在4000元左右,旅遊公司很人性化,雖然收購了他家的房子可是允許他繼續住下去,最近開始修繕門前的祠堂了,這些天村民把裡邊的垃圾清理了不少,民居的修繕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自己的四合院子比較完整,不需要大興土木。

吃完飯李大哥帶著我們去遊覽古城堡,給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古堡的建築民居,感慨的說道:「原本覺得這個城堡最後可能就是他一個人的天下,以後城堡也會坍塌消失,沒有想到現在進行旅遊開發,修復古城堡,這真是天大的好事,說不定以後自己還會是這個小景點的工作人呢。」說話間在這裡幹活的另一位李大哥也湊了過來,開玩笑的說:「你這個堡主將來就是總經理,土皇帝要變身大總統了!」

石頭砌成的古城堡經歷了300多年,也許時間更長,風雨侵蝕中的民居建築依然堅固,彎彎曲曲的石頭巷子裡,李大叔在這裡走過了20多年,我們雖無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可是我們看到了他晚年老有所養,也許對他來說便是一個最大的心理安慰,看來我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李大叔將我們送出了石頭城堡,走到了山腳下大家回頭看到他依舊站在那裡,互相再次揮手告別。仰望整個古堡,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將舊貌換新顏,會變得非常美麗,李大叔也會迎來新的生活,讓他在這裡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7旬農民大叔院子裡挖大坑,塑料布黃土和玉米杆層層防護,看藏啥
    大叔說自己姓馬,今年73歲,他和老伴都是山東人,小時候跟著家裡的老人逃荒來到山西農村落了戶,成年後和同鄉的大娘成了親,在這個大溝裡依崖而建打出了6孔窯洞的院子,一起在農村生活了50多年,生下3男1女4個孩子,現在孩子們都成家了,他們依舊堅守在這裡,過著農耕生活。
  • 65歲農民大叔獨身40多年,不娶媳婦原因很奇葩,看咋回事
    山西省晉南黃河岸邊就有這麼一位農民大叔,被人認為性格古怪,就是個異人。大叔名叫楊丙良,今年65歲,他放著城裡的新房子不住,卻在山溝裡打洞生活,我們看看這是咋回事。大叔說自己現在是一人吃飽全家飽,用農村人的話講就是個光棍漢,21歲那年他曾經娶過媳婦,因為有個不想讓人知道的原因,不到一年的時間媳婦就「失蹤」了,他認為養活個媳婦太麻煩,不如自己一個人自由自在的好,再後來他就決定終身不娶。
  • 山西58歲農民,3年獨自修建好1個古院落150萬也不賣,看是啥樣
    父母親生下了我兄弟三人,哥哥韓玉林大我5歲,三弟韓玉太小我三歲,上個世紀的60年代前出生的我們趕上國家最困難的時期,小小的馬趵泉村子地處大山深處,農民們生活困難,交通不便,也沒有學校,所以我小學沒有上完就就和哥哥開始幫著大人們幹活了,山村文化活動極少,大多數時間就是圍坐在村中的石頭碾子邊,聽老人們講古村的傳說和父親打仗的故事。
  • 河南76歲大爺不吃肉,吃麵食3缽5碗飯量大,看活成啥樣
    河南省豫西農村的地坑院子裡住著一位姓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蔡中華,今年已經76歲,老人身體健康,生活傳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傳統農民,至今在家養著一頭騾子,還在村子裡種植著10多畝的承包地,老人家說他一輩子不吃肉,原因竟然是因為聽人說肉中有細菌的緣故,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奇葩?
  • 山西農村78歲老人生吃「土鱉蟲」26年,看他如今生活成啥樣
    圖片上這位老人叫孫軍玲,今年78歲,他是山西省廟上鄉的一位農民。老人家現在紅光滿面,身體健康,還能幹農活,他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吃「土鱉蟲」,已經堅持了26年時間了,今天我們看看他的故事。孫大爺說自己52歲那年由於幹體力活過重,突發腿疼的毛病,一時間都不能走路,躺倒在炕上,看了幾天醫生也沒有效果,後來媽媽給他說了偏方,就是抓「土鱉蟲」吃,每天3個,分3次食用,他堅持吃了2年徹底治好了自己腿疼的毛病。老人所說的「土鱉蟲」學名叫做「土元」當地農民把它叫做「土簸箕」,攝影師問了一下度娘,釋文說土元有續筋接骨,能活血消腫止痛。圖為孫大爺中午在地裡幹農活。
  • 6旬大叔住山溝一年四季吃蘿蔔,養豬養羊年賺30萬,看生活是啥樣
    大叔姓周,只說他已經年過花甲,住在山溝裡頭已經有40多個年頭了,獨居大約有30多年的時間,祖籍河南,18歲時候隨家人落戶到此,娶妻生子在這1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裡,上世紀80年代,村子移民搬遷,家人和村民一道都離開了山溝溝,唯獨他留了下來,繼續生活在這裡,當然是有原因的,他看上小山村這裡風水好,是個修身養性,發財致富的寶地,外人不研究陰陽風水自然不會知道這個秘密。
  • 80歲老人為了夢想,用20多年的時間,花費300多萬打造石頭城堡
    藝術家宋培倫生於1940年的宋培倫,已經80歲高齡。1996年旅美歸國的貴州藝術家宋培倫,受到印第安家族三代人花60多年時間,建造了印第安英雄「瘋馬」巨型雕塑的影響,56歲時(1996年)辭去教授等職務頭銜,隱居山野,回到家鄉貴州創建花溪夜郎谷堡。
  • 農村66歲老漢無妻無子,家藏萬件「寶貝」,獨居40年生活成啥樣子
    老話常說人活一輩子各有各的活法,在晉南一個小山溝裡有個66歲的老漢,他這活法估計大多人接受不了,他叫楊丙良,是村裡的五保戶,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認識了楊大叔,他身體很結實,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非常幽默。
  • 一提起城堡就想起王子與公主?別著急,來看看早期城堡是啥樣的
    、情婦啥的也都是半公開的秘密,甚至雙方的情人就一起住在城堡裡,但這並不影響城堡所代表的各種文化符號,直到今天城堡依然是歐洲各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和日本侵華時所建的炮樓一個吊樣,能幫君主省下一大筆養軍費用,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種選擇。
  • 山西大山發現「鳳凰」,6旬農民大叔守護6年,看鳥兒活成啥樣
    我們按照當地影友老師的要求,早上6點半便趕到了這裡,跟著「鳳凰鳥」的主人,67歲的郭大叔上了山,也許你聽著有點奇怪,鳳凰鳥怎麼還會有主人?說起來這便是個故事。  郭大叔告訴我們說鳳凰生性膽小,警惕性很高,每次出來都是小心翼翼,由一隻雄性鳥兒打頭陣,確定安全後,其它的鳥兒才會陸續出來進食,吃食的時候還是邊吃邊看,四下張望,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即逃遁山林。
  • 66歲獨身漢廢物改造上了癮,熱水不用燒,用電不花錢,看看啥樣子
    老話常說人活一輩子各有各的活法,在晉南一個小山溝裡有個66歲的老漢,他這種生活方式估計大多人接受不了。他叫楊丙良,是村裡的五保戶。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認識了楊大叔,他身體很結實,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非常幽默。楊大叔長得好像周星馳電影裡的火雲邪神,不過性格卻像個老頑童。
  • 一開口就是播音腔 守山大叔朗誦《再別康橋》受關注
    火遍全網守山大叔的日常→河北承德隆化縣寶山營村,是燕山山脈下的一個普通村莊。這裡有一位以種地養殖為生的農民。從兩年前開始,他在村子裡,守著山間地頭朗誦放歌,並錄成視頻上傳網絡,跟網友分享農村的生活,磁性的嗓音引來不少網友點讚。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守山大叔」的故事。
  • 「50後」大叔為爭一口氣 花20年在嶗山「徒手」建起歐式城堡
    從1997年到2017年,趙永生與11位老石匠純手工打磨出近20萬塊五彩石,建造出令人驚嘆的趙氏城堡。建城堡時沒有圖紙,趙永生就一點一點的畫給石匠看,遇到比例問題時,他不惜飛去大洋彼岸的赫氏古堡製作模型。如今,趙氏城堡不僅讓歐洲人折服,也讓慕名而來的國人讚嘆,憑藉20年的堅持與熱愛,趙永生讓童話裡的城堡照進現實。
  • 85歲神仙爺爺,住洞閣抽旱菸喝燒酒60多年,看活成啥樣
    85歲的馮爺爺是山西省芮城縣陽城村人,老人家最大的愛好就是抽旱菸喝燒酒,用他的話說就是和菸酒幹了半輩子,也算是在菸酒中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老爺爺身體健康,紅光滿面,最喜歡與人說笑聊天,現在帶著老伴住在村中一條黃土溝的窯洞裡,被村民們稱為是「神仙爺爺」,我們今天看看他的生活是啥樣子。
  • 老人20年借款300多萬打造奇幻城堡 婉拒上億投資
    宋培倫潛心20年打造「夜郎谷」宋培倫打造的奇幻城堡「夜郎谷」,景物與大自然渾然天成專訪人物宋培倫,男,1940年2月生,貴州湄潭縣人專訪背景不久前,英國BBC報導了貴州77歲老人宋培倫用20年時間打造奇幻城堡「夜郎谷」的故事,引起海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近日,華商報記者採訪了宋培倫老人。
  • 山西有個小村落,被譽為明代北方第一古城堡,400年固若金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在變強,一步一步的在發展,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中又發現和發展出許多新的景點了,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你們來領略一下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來積極地評論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山西有個小村落
  • 50多歲農村大叔,「搖搖晃晃」上樹摘「果子」,年入2萬塊
    家住江西巖前村的戴大叔,算是「靠山吃山」掙錢了,年收入達2萬塊。然而,對於戴大叔來說,這活並沒有那麼好幹,甚至有些危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戴大叔,今年50多歲,家住背靠大山的「巖前村」。這是一個山裡的小村莊,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在戴大叔村子附近的山裡,有一大片野生山茶樹。
  • 女兒出嫁,大叔把珍藏20多年的女兒紅打開,親朋好友看後愣住了!
    女兒出嫁,大叔把珍藏20多年的女兒紅打開,親朋好友看後愣住了!女兒紅是浙江省紹興市的地方傳統名酒,屬於發酵酒中的黃酒,用糯米發酵而成,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胺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氣潮溼寒冷人們常飲用此酒來增強抵抗力。自古浙江紹興一帶,這個習俗就這樣長久沿襲著。待到女兒十八歲出嫁之時,用酒作為陪嫁的賀禮,恭送到夫家。
  • 胖大叔專心20年只為滷好這根豬大腸!老杭州人心心念念,最遠的食客買完直接趕飛機…
    店主是個胖胖的大叔,魁梧得像個東北人,結果人家也是個老杭州,說起話來也毛有趣咧。胖大叔做滷大腸,算下來整整19年,馬上就20年了。洗腸也是絕對的精細活,大腸臭不臭就在洗得幹不乾淨上,胖大叔家的大腸洗的乾淨得一絕;豬肚也是同樣,裡裡外外都是用剪刀一點一點修剪過去得,一點雜質也不得留。
  • 種瓜得瓜,山西7旬老人種瓜20年得了個「博士帽」,咋回事
    圖中這位70歲的老人名叫李傑,是山西晉南垣曲縣南聯村的一位農民。他堅持20年種植瓜菜不間斷,在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瓜菜種植成熟經驗,並且喜歡管別人家的閒事情,經常是放下自家的農活不幹去幫著村民去種瓜種菜,主動擔當技術顧問,雖然他只有小學文化,但他種植瓜菜的技術全面精湛,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博士」,村民都說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李幫人幫成了老博士,他是實至名歸,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