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大慶,陣陣新風升騰,滌蕩著這方英雄熱土。優良營商環境,為城市轉型注入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大慶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關於優化營商環境部署要求,圍繞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打贏新會戰,聚焦「打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推動全市營商環境重點突破、加速優化、全面提升。
在「2019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和東北「三省一區21個城市營商環境試評價」中,大慶均位居東北地級城市首位。
向幹部要作風
好作風就是好環境。向環境要生產力,首先就要向幹部要作風。
作風和環境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觀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改進作風,要通過解放思想增強機遇意識、人才意識、效率意識、拼搏意識、創新意識。
時間倒回兩年前,全市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一針見血指出了20個作風頑疾,要求聚焦「三個壞把式」「六個壞作風」,重拳治理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繼而,「打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的目標在全市叫響。
令起眾往,從市級層面各部門,到高新區及五區四縣;從各局委辦「一把手」再到普通工作人員,不當旁觀者、沒有局外人。
「首席服務員」和「五制服務」打捆推開——從市領導、項目推進專職人員到縣區推進專班人員和審批服務部門人員,都是「首席服務員」,全流程為企業點對點服務。同時配套推出項目承諾制、審批代辦制、駐場服務制、集中會辦制、領導包保制「五制服務」。
勤走、快走、齊步走——全市印發《各縣區、各部門主要領導「走流程轉作風」制度化實施方案》,各級領導幹部累計走流程800多人次,線上線下體驗近1100個,發現問題1080餘個,完成整改問題超1000個。
窗口辦事服務公開評——全市開展優質服務窗口評比活動,面向社會公開表現突出的典型,並納入相關考核機制。全系統推行「好差評」機制,以網上「一事一評」和現場「一次一評」為主,強化約束監督作用。
向權力要「瘦身」
一枚小小的公章,看似不起眼,但對企業而言,往往是一道難過的坎。表面上看,行政權力加減的是一個數字,但加之於企業卻是百分之百。
企業的評價最有說服力。金鑼集團與大慶有著多年的廣泛合作,大慶是其在外埠的重要生產基地。金鑼集團負責人在一次座談會上曾表示,在大慶辦廠的效率越來越高,審批環節越來越少,來這裡投資舒心放心。
五年來,大慶深化「放管服」改革,從加強權力瘦身入手,按照「多取消、審一次、真備案」要求,紮實推動關聯、相近類別審批事項「全鏈條」取消或下放。截至目前,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259項調整為122項,共取消、下放和調整690多項。編制完成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開市級行政權力近3500項。
對政務服務事項實施「四減」,累計減材料7000餘份,減環節近2000個,減時限8900餘個工作日,減跑動次數實現「跑一次率」85%,大慶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被省營商局列為全省樣板。
對窗口服務推行「一窗」綜合受理,再造「六十小」行業、「企業一天開辦」「工程建設並聯審批」等「一件事」審批流程,全市「一窗」受理率達80%以上。
向服務要增量
從推出至今,「大慶優化營商環境計劃」已歷三版,但內在邏輯卻一脈相承——減少不必要梗阻,增加多環節服務。
推行線上線下融合、一窗一網服務——「線上」通過建設統一身份認證等9個支撐平臺,實現對上對下互聯互通,政務服務專線貫通全市132個便民服務網店。「線下」基本實現應進必進、進駐事項超90%。
全力構建「一網四級」政府服務體系——開通大慶政務服務網,「一窗分類受理率」「一次辦結率」均達到90%以上,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結率超過90%。
推行網上立案、線上庭審、微信接訪——截至今年7月,我市依託司法系統智慧平臺,處理網上立案申請超9000件,佔一審民商案件收案總數的30%以上。遠程視頻庭審、提訊刑事案件110餘件。在全省率先開通微信視頻接訪專線,化解積案80餘件、接談150餘人。
回看「十三五」,鋼牙啃硬骨,打通中梗阻。翹首「十四五」,瞄定東北最優,大慶,步正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