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地 照片由受訪者供圖
「要相信奮鬥的力量!」在今年年初舉辦的北京大學青年CEO俱樂部的年會上,首屆理事長王勝地對在場的全國各地趕來的北大優秀80後、90後創業校友說。
2000年,王勝地從國家級貧困縣河南鄲城考入北大化學系,一直懷揣「創造一個世界500強的中國日化企業」的夢想。幾次創業失敗後,2014年,他再次出發,創辦北京爸爸的選擇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這家公司不僅在日本建立了研發中心,還在山東臨邑建成了亞洲最大紙尿褲單體生產基地,改變了很多年輕媽媽海淘紙尿褲的現狀,也在一步步實現著他心中實業強國的夢想。
要證明製造業能賺錢
「我想通過奮鬥證明我國製造業能賺到錢。」王勝地說,以國內現有的技術水平和產業鏈,完全可以研發生產一款世界最高水準的紙尿褲,「只是之前中國沒有足夠大的品牌去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我們希望改變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認識」。
很多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紙尿褲「戴著有色眼鏡」,寧願海淘高價的進口品牌紙尿褲。王勝地決定「用眼見為實」去改變這一現狀。
創業之初,王勝地就將「爸爸的選擇」定義為「全球化的怪獸」,成為衝破洋品牌價格體系的國產品牌紙尿褲。他非常看好新時代下的中國製造業,「我國的供應鏈比較齊全、靈活,一些配方改進在美國需要一兩年時間,中國一兩個月就可以完成」。
在創造出可以和進口紙尿褲媲美的產品後,他開始下大力氣去開拓市場。他把團隊分成兩撥,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去跑展會。
大區銷售經理辛星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勝地每次在展會上都像打了「雞血」,他大聲吆喝著吸引人流,親手做尿不溼吸水試驗去打動客戶,甚至來不及喝上一口水,一天下來都說不出來話了,「每次我們都是整個場會最後一個撤展的」。
王勝地一年跑了100多個展會,幾乎每兩三天就要換一個城市,場場親自站臺。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他總是選擇夕發朝至的火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那段時間好像就不知道累,整個人一直處於興奮狀態」。
他的奮鬥精神也感染了團隊,辛星說:「為了把品牌推出去,大家都拼盡了全力。」一次在上海參展時,王勝地由於過度疲勞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被送上了急救車。第二天輸完液,他又出現在了展會上。
「爸爸的選擇」慢慢打開了市場。王勝地認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產品信息越來越透明,理性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判斷產品好壞的標準不在品牌商,而在消費者」。
目前,「爸爸的選擇」紙尿褲銷售額突破3億元,被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買給孩子使用,全國近一萬家母嬰店都有該產品,在天貓和京東也開了旗艦店。前不久,「爸爸的選擇」紙尿褲在美國開始試銷。
「一個國產日化品牌從別人不信到願意嘗試到被認同。」王勝地感到自己被巨大的幸福淹沒了。
做公益讓創業更快樂
不少創業者在成功後都換了車、換了房,王勝地還開著3年前剛創業時那輛車,時不時被員工「霸佔」當成拉貨車,他自己也依然租住在北京五環外。除了擴大生產、投入研發,他把賺的大部分錢投到了公益事業上。
王勝地出生在河南鄲城,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他的高中同學韓冰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勝地少年時種過地,「太苦了」,也正是種地這段經歷讓他發奮考上了北大。他深知讀書對孩子尤其是農村孩子的重要性,有了一些能力後,他一直致力於捐建留守兒童圖書館。
「希望他們可以像我一樣通過知識,通過奮鬥改變命運。」王勝地說。
韓冰很欣賞王勝地,「他是個特別有情懷的人,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別人」。這也是韓冰願意從寶潔公司離職和他一起奮鬥的原因。
他曾和王勝地一起去鄉鎮走訪,「看到一些五六歲的留守兒童在抽菸,我們都特別痛心」。回京之後,王勝地組織了一些名校大學生利用假期在甘肅、河南的農村進行試點調研,決定將留守兒童圖書館項目推行下去。
王勝地坦言,做這件事情最大的問題不是錢,而是長期的維護。如果只是建立一個圖書館,沒有人長期管理,沒有和孩子們的互動,不會長久,孩子的成長需要引導。
由於公司生產紙尿褲,王勝地還長期給「小水滴」「恆愛之家」等慈善機構捐贈紙尿褲。2016年年初,當他得知北京「太陽村」慈善機構的孩子需要紙尿褲,出差結束後連夜趕回北京,安排員工第一時間把紙尿褲準備出來送過去。
看到孩子們可愛的笑臉,王勝地感到很幸福,隨後他開始了「雛鳥計劃」——一項旨在幫扶社會殘障孤棄嬰幼兒的慈善公益行動,「以愛之名,放飛每一個希望」。
「每次去慈善機構都要拉一大卡車紙尿褲,王總只要在公司都會和我們一起搬運。他真心想為孩子們做點兒實事,將不少時間和精力都投在了公益上。」公司運營人員穆勝強說。
「我們在做國產新品牌,首先得有好的產品和使命感。做公益可以讓創業成為一件快樂的事。」王勝地說。
近50%的經費用於研發
已經熬過了創業瓶頸期,但王勝地依然保持著「雞血」狀態。每天早上一到公司,先是詢問銷售部情況,再去研發部跟蹤研究進度,然後到會議室跟供應商談判,走路都帶風。其間還要不停地回復4個手機的信息。為了直接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改進調整產品,王勝地將自己的手機號碼留在「爸爸的選擇」微信公眾號上,擔任起了「首席客服」。
有一幕讓穆勝強難忘,王勝地曾經處理了200萬元的不合格品,銷毀了大概有幾卡車的產品。對產品質量要求精益求精,但王勝地對待自己卻截然相反,「這兩年沒看到他穿過什麼新衣服」。因為瘦了15公斤,王勝地原來的呢子大衣肩膀部位肥出了兩寸,穿在身上就像個袋子,腰帶也長了一大截,支出來甩在身後,「真不像海歸!」
從北大化學系本科畢業後,王勝地「做過科研,也當過『倒爺』(做進出口貿易)」,後來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求學。國人追崇外國生產的紙尿褲讓王勝地覺得丟人又無奈,「又不是什麼特別高科技的產品」,完全沒有必要在國外買,更何況那些紙尿褲質量未必好,讓嬰兒紅屁股等現象時有發生。創業夢想被點燃了,王勝地和清華大學畢業的兩位朋友一拍即合,決定研發一款專為中國寶寶設計的既安全又舒適的紙尿褲。
「爸爸的選擇」公司近50%的經費都花在了研發上。在公司的實驗室裡,有美國、日本銷量最好的紙尿褲的樣品。王勝地帶著研發人員不斷進行比對,找到最好的材料供應商,用人工尿反覆測試,力求達到最乾爽舒適的吸收效果。一片小小的紙尿褲,「爸爸的選擇」研發出了9個專利。
讓王勝地最自豪的,是公司拉動了就業。他算過一筆帳,如今,「爸爸的選擇」在近一萬家門店中銷售,每家門店配備兩三個銷售人員,相當於拉動了超過2萬人就業。
「創業者要有改變行業的信心,同時要不斷創新,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北大青年CEO俱樂部的年會上,王勝地和一些來「取經」的師弟、師妹分享得最多的是,「奮鬥不已,青春無悔」。
作者 |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謝宛霏
實習生 陳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