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劇,最後卻讓人落下眼淚
中國的藥價貴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的了,而是早已根深的一個東西,拔又拔不出來,仿佛扎進了時代的骨髓中,窮人不配生病,窮人不能生病,得病了沒錢的話,那就去死好了,反正也不會有人在乎,窮人的命不值錢,這是千年來紮根的思想,就像有錢人家的狗,要比一條窮人的命值錢,這個現象很恐怖,也應了網友們的那句話「活的不如狗」,確實,很多人活的並沒有有錢人家的狗活的舒坦。
最近幾天又看了一遍《我不是藥神》,又一次的落淚,標籤上明明是喜劇,卻讓人感動,讓人落淚,很難受,不是說這部劇不好看,正因為此,《我不是藥神》才是一部成功的喜劇,成功的喜劇就是在搞笑的背後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看到人性,喜劇比別的劇更難演,但在觀眾的印象中,喜劇是很容易的。
但是除了《我不是藥神》我也看了另一部喜劇片《李茶的姑媽》,這部劇被網友們批評的體無完膚,如果沒有沈騰的出現估計得到的效果更差,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李茶的姑媽》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喜劇,也在極力的完成一部喜劇該有的東西,就是逗笑觀眾,但是結果卻不如人意,就算是純粹的喜劇,也完成的不好。
內容太過老套,也太過於低俗,「春藥梗」,睡一波就死心塌地的跟著當初很討厭的一個人,這在現實中大概是不可能的,所以這部電影沒有一個正確的三觀,會影響到很多的人,如果心智不成熟去模仿其中的劇情就會造成社會的影響,是恨恐怖的一件事情,而且在劇情上同樣是在金錢上做文章,黃滄海的兩個角色的扮演,在兩地奔波也是模仿很多年前的《武林外傳》中白展堂所演過的劇情。因為《武林外傳》太經典,也不免讓我們想到這個劇情。
而《我不是藥神》就沒有這樣的因素,在完成喜劇的同時,也在反映著整個社會要面對的問題,就藥價,很多人吃不起藥,各種天價藥,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如果一種藥研究出來的目的不是為了救人,那又有什麼意義呢,讓人們看到希望,卻又親手捻滅,還不如從沒有看到過希望。就像那句:假如我沒有見過太陽,我也許會忍受黑暗。窮人們買不起那麼製造出來救命的藥,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不是藥神》正是反應現在社會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這部電影的上映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最開始實在沒有想過這樣的電影可以上映,在這樣的審核制度下,希望可以創作出更多的精彩的電影,而不是敷衍了事,糊弄觀眾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