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獨居江南
對於東莞這座移民城市而言,城中村是很多新莞人落腳的第一站。廉價的房租和基本的生活配套設施,能讓他們只需低廉的生活成本便可以生存下來。在東莞,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星羅棋布不計其數,每一個都聚集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毗鄰中央商務區的火煉樹。
東莞摺疊的最佳註解
近幾年,農商銀行大廈、嘉宏振興中心、環球經貿中心,以及正在興建的國貿中心不斷刷新著東莞市中心的天際線。這些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無一不在向人們展示著東莞的繁華和抱負,但如果只看圖片的話根本想不到,這些摩天大樓的背後竟然就是又髒又亂的城中村。
▲在火煉樹,抬頭就能望見摩天大樓
一條長約500多米的銀樹路把它們間隔開來,一邊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一邊是陰暗逼仄的握手樓。在這裡富有與貧窮、現代與落後、城市地標和低矮民房毗鄰相對,成為了東莞摺疊的最佳註解。
這些民房密度很高,相鄰兩棟樓裡的租客近到可以握手,因此也稱為握手樓。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房東往往會儘可能把一棟樓隔出更多單間以供出租。陰暗、狹窄、潮溼、私密性和安全性都很差,是城中村出租屋的典型特徵。
但也正因為如此,城中村可以提供一種較為廉價的生活方式,給了新莞人更多的生存空間和可能性,因此成為了他們初來東莞時的首選。這裡是他們東莞夢開始的地方。
火煉樹城中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東莞城中村的典型代表。
CBD上班,握手樓安眠
CBD和城中村看上去涇渭分明,但其實是城市的一體兩面。摩天大樓是面子,城中村是裡子,白天在CBD的寫字樓裡上班,晚上回到城中村睡覺,在東莞很常見。
在第一國際某金融公司上班的小秋(化名),這段時間就在火煉樹找房子。他剛來東莞不久,之前一直寄居在鎮上親戚家。現在想要找一個離公司近一點的住處。火煉樹離第一國際近在咫尺,自然成為了他的第一選擇。
▲招租的廣告隨處可見
不過因為地理位置太優越,這裡的房租比東莞別處的城中村要貴一些。單套間的價格在500-800元之間。這些房間的面積一般在10-20平之間,裡面會配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個衣櫃。除了房間以外,房東還會隔出一個小小的灶臺和一個衛生間。
光線不足是這些出租屋的最大問題,有些即便是大白天也黑乎乎的,一走進去,就讓人倍感壓抑。
▲火煉樹出租屋之一,牆上有明顯的黴跡,一月500元。
▲火煉樹出租屋之一,有空調和冰箱,一月650元。
酒保先生自己也曾有過住在城中村的經歷。 那時我剛從厚街鎮辭掉工作來到市區。時間緊迫錢也不多,於是貪圖便宜租了一個頂樓的房間。等到我真的住進去的時候才發現,那是一層加蓋的房子,甚至牆壁都不是紅磚,而是鋁板之類的東西。一到夏天樓頂天台就曬得發燙,整個房間就是一個蒸籠。我每天下班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上天台,用冷水給房間樓頂降溫。每晚睡覺前也會用溼毛巾把涼蓆擦一遍再睡。
▲時值東莞的荔枝新鮮上市,這裡的水果店都在賣。
▲幫客戶處理鮮魚的店員
不過火煉樹的生活配套設施非常齊全,商業形態比我意料中的要豐富。沿著金樹路往下走,兩邊商鋪林立。便利店、牙科診所、旅館、彩票投注站、網吧、五金行、藥店、水果店以及各種口味的餐廳都有。時值東莞的荔枝新鮮上市,這裡的水果店都在賣,顆顆飽滿,10塊錢就可以買到三斤桂味。甚至有一家叫大參林的藥店還可以幫人熬製阿膠糕。這裡的租客,足不出村,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他們在這裡居住
也在這裡謀生
城中村對於很多人來講是休息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人在這裡謀生。因為人口的高度聚集,因此也催生出了一些工作機會。除了二、三手房東、商鋪老闆和店員,還有一些流動商販。
▲李氏夫婦的鍋盔攤
來自湖北荊州的李氏夫婦(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在火煉樹賣鍋盔已經二年多了。白天休息,傍晚出攤,持續到凌晨二點再收攤。李先生做的鍋盔一共4種口味,5元一個,一個晚上大概可以賣100多個。
我問他在火煉樹擺攤最大的困擾是什麼,他說是城管。因此,他老婆和隔壁賣麻辣燙的攤主有時要輪流去巷口放哨,一旦發現「敵情」就要立即推車「逃跑」。一輛內置烤爐的推車要4000多塊,也是他們在東莞用來賺錢餬口的利器,如果被沒收了,那就慘了。
除了李氏夫婦之外,火煉樹還有其他幾位攤販。他們白天睡覺,晚上出攤,基本上足不出村。雖然,這裡一抬頭就能看到東莞第一高樓,但這些商販熟視無睹。銀樹路旁邊的嘉宏振興中心正在裝修,我連問了好幾個人,他們都說不出這棟樓的名字。對於城中村的某些人來講,這種高樓是另一個世界,哪怕近在眼前,也毫無興趣。
人心的短暫聚集
城中村落後的環境很容易引發各種安全隱患,火煉樹將來也有可能會被拆除,到那時東莞市中心會變得更加乾淨整潔,但也會讓一些人失去容身之所
其實,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城中村是某種活力的象徵。難以想像,如果東莞的城中村都被拆掉,那些風塵僕僕從四面八方湧來的,提著行李的外地人,他們要在哪裡落腳?
▲在銀樹路賣唱的男人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去了好幾次火煉樹。有一天傍晚我從巷子裡鑽出來正要離開,一個坐著輪椅的男人出現在了銀樹路。他因小兒麻痺症而致殘的雙腳裸露在外面,看上去觸目驚心。
輪椅上裝了外放音響,他邊推邊唱,悲情的歌聲響徹了整條街:
月兒圓呀月兒圓
月兒圓呀又過了一年
不是這孩子我心中無掛牽
異鄉的生活實在是難
……
那一刻,從摩天大樓裡走出來的白領和城中村的居民紛紛側目,時不時有人往他的桶裡放錢。那一刻,同情心徹底跨越了銀樹路,跨越了階層,跨越了冷漠。那一刻,東莞不再摺疊,人心終於短暫地聚集在了一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