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盔一帶 | 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罰! | 知危險會避險

2020-12-11 澎湃新聞

一盔一帶 | 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罰! | 知危險會避險

2020-12-09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2月8日,池北交警大隊在北出城口執勤時,對號牌為吉HFD262的車輛例行檢查,發現駕駛員王某存在駕駛車輛時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違法行為。

執勤民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條,決定對駕駛人王某處以罰款50元、駕駛證不記分的處罰。

關於安全帶,我們反反覆覆講過無數次。

涉及到前排人員的,講過:

轎車撞上護欄,副駕駛女乘客未系安全帶,在巨大衝擊力下不幸死亡。

涉及到後排人員的,講過:

未系安全帶,轎車翻覆瞬間,後排兩人被甩出。

「同車不同命」的,也講過:

轎車失控撞上隧道壁翻滾多圈,後排未系安全帶的三個人中,兩人被甩出車外死亡,另一人緊緊抓著車窗上方的把手,肩胛骨嚴重受傷。前排兩人系了安全帶,被牢牢固定在座位上,只受輕微傷。

還有涉及到客車的:

大巴失控側翻,多名乘客被甩出車廂,導致3人死亡。

一輛客車側翻,全體乘客因未系安全帶被彈離座位,大部分人員受傷。僅駕駛人一人系了安全帶,穩穩地坐在座椅上未受傷。

其它警示圖片,更是發過無數次。

還用圖解的方式分析過不系安全帶的危害,及它如何在危險發生時保住你的命。

未系安全帶,轎車翻覆瞬間,後排兩人被甩出。

■ 不系安全帶的危害

調查數據顯示:在一次可能導致死亡的車禍中,安全帶的使用可使車內人員生還的機率提高60%,發生正面撞車時,系了安全帶可使死亡率減少57%;側面撞車時可減少死亡率44%;翻車時可減少死亡率80%。

最新研究表明,車禍中後排未系安全帶的乘客猛烈撞擊前排座椅,會對司機或前排的乘客形成極大的衝擊,使他們在車禍中死亡的概率增加大約5倍。

■ 安全帶的防護作用

安全帶可以有效防止駕、乘人員被拋出車外,也可以對抗撞車時的減速度,使駕、乘人員不致與方向盤、儀錶板、擋風玻璃等物品發生第2次撞擊。

■ 法條連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託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其中第九十條明確,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原標題:《一盔一帶 | 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罰! | 知危險會避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知危險會避險 欒城交警科普正確佩戴頭盔和使用安全帶
    為提升廣大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法治意識,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並結合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的宣傳主題,11月13日上午,欒城交警結合「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特邀社區居委會代表、企業代表、農村村幹部等,走進大隊培訓室參加「一盔一帶」安全守護宣傳知識講座
  • 坐汽車後排不系安全帶?罰!
    根據《江蘇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相關規定 ★ 駕駛人在普通道路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將面臨50元罰款 ★ 乘車人則面臨5元罰款
  • 一盔一帶|高清曝光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劉曉華 侯慧英)研究表明,正確使用安全帶能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安全帶, 生命帶,前排後排都要帶。但是總有一些人不聽勸。今天,郴州公安交警曝光近期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違法行為,警示提示駕乘人員:安全帶=生命帶!
  • 一盔一帶|切勿「假系安全帶」——生命不造假,請規範佩戴生命帶!
    一盔一帶|切勿「假系安全帶」——生命不造假,請規範佩戴生命帶! 11月20日上午,漳州高速交警支隊二大隊一中隊民警在漳州西收費站檢查過路車輛時,就發現了2名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貨車司機。違法案例 9:30,民警在漳州西收費站口發現司機陳某在駕駛一部中型貨車時,將安全帶空系在座位上,再將身體穿過帶子,「假系安全帶」。
  • 【一盔一帶】安全帶是生命的「守護繩」
    【一盔一帶】安全帶是生命的「守護繩」 2020-05-03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盔一帶| 10日內,處罰805起!
    一盔一帶| 10日內,處罰805起!一帶2020年6月3日,九江永修,仇某駕駛閩AFY9*號小轎車在虯津鎮虎山造紙廠附近路段,因雨天路滑不慎墜入路邊4米深的路溝,交警部門到現場後立即開展救援。事故造成該車嚴重受損,幸運的是,仇某在駕車時正確係好了安全帶,僅有輕微扯傷,並無大礙。
  • 曝光小轎車「不系安全帶」違法行為,快來看看有你認識的嗎? | 知...
    | 知危險 會避險 2020-12-10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危險 會避險 | 大慶交警走進集市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
    知危險 會避險 | 大慶交警走進集市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 2020-12-10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盔一帶|不戴頭盔,不系安全帶,如何處罰?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下發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將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該消息一經發布就引發許多市民關注,對於違反「一盔一帶」規定的駕乘人員,公安交警將如何處罰呢?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駕駛摩託車時,駕駛人未按規定戴安全頭盔的,記2分,罰款50元。乘坐摩託車不戴安全頭盔的,罰款50元。
  • 【會面觀文明】汽車後排人員不系安全帶?交警「開罰」了!
    【會面觀文明】汽車後排人員不系安全帶?交警「開罰」了!  6月1日起,鄭州交警開始對「一盔一帶」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勸導查處,當天,鄭州交警一大隊共查處機動車駕乘人員沒有使用安全帶116起。
  • 一盔一帶是什麼意思
    一盔一帶是什麼意思?  答:一盔」是指安全頭盔。駕乘摩託車不戴安全頭盔,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也是對他人安全的不負責。「一帶」是指安全帶。汽車安全帶又可以稱之為座椅安全帶,是乘員約束裝置的一種。從交通事故的情況來看,未系安全帶的比規範使用安全帶死亡率高約6倍。
  • 【警方回應】衡水今起抓拍乘車人不系安全帶,後排系不系、罰不罰?
    【警方回應】衡水今起抓拍乘車人不系安全帶,後排系不系、罰不罰?小轎車後排乘車人需不需要系安全帶?不系安全帶會不會處罰?怎麼處罰?對此,警方給出權威解答——問題一:後排乘車人也要系安全帶嗎?答:機動車行駛過程中,不論駕駛員還是乘客都應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條之規定系好安全帶。問題二:後排乘車人不系安全帶有危險嗎?答:當然有!
  • 有時候,轉角遇到的不一定是愛……|| 知危險 會避險
    作為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規避出行風險,蜀黍藉由今天這個交通安全原創短視頻《幸「盔」有你》告訴大家!明天就是「12·2全國交通安全日」了,今年的主題是「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蜀黍呼籲大家,駕乘電動自行車不僅要佩戴頭盔,更要正確佩戴頭盔,保護自己,從「頭」做起!
  • 一盔一帶:致全縣廣大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
    學生駕乘摩託車、電動車不戴頭盔等交通陋習屢見不鮮,導致涉及學生交通事故在我縣時有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據統計,摩託車、電動自行車是導致交通事故傷亡最多的車輛,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有關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對保護學生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
  • 知危險 會避險 | 交通安全進校園
    近期,全市各級公安交警部門紛紛深入校園,以「知危險 會避險」「一盔一帶」為主題,向青少年兒童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努力提升青少年兒童的交通文明意識和安全意識,增強「知危險 會避險」的自我保護技能,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禮讓出行」的良好習慣。
  • 鄭州「一盔一帶」糾違第一天!交警一大隊查處116起未使用安全帶違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兵 通訊員 孫凱按照公安部「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工作方案要求,6月1日起,「一盔一帶」交通違法行為開始糾違,交警執法處罰的範圍為騎乘摩託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乘機動車不使用安全帶交通違法行為。
  • | 一盔一帶
    | 一盔一帶 2020-12-10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盔一帶是什麼意思? 什麼時候實施
    一盔一帶是什麼意思?  一盔:指安全頭盔 (摩託車)  一帶:指安全帶 (汽車)  一盔一帶什麼時候實施?  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下發通知,在全國部署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2020年5月21日,公安部要求,各地要穩妥推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6月1日起,執法處罰的範圍限定為騎乘摩託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乘汽車不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
  • 「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宣傳活動進校園
    為增強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觀念,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預防交通事故,近日,怒江交警積極深入校園,以「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一盔一帶」「電影下鄉」等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寓教於樂的安全宣傳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交通安全常識。
  • 司機嫌安全帶束縛太麻煩,乾脆用塑膠袋綁起來丨一盔一帶
    司機嫌安全帶束縛太麻煩,乾脆用塑膠袋綁起來丨一盔一帶 2020-05-26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