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手冊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8 澎湃新聞

問答目錄

一、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二、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後會有哪些症狀?

三、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在人際間傳播嗎?

四、目前有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五、個人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六、如何降低旅行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

七、出現發熱、乏力等症狀時應該怎麼辦?

八、去醫院就診時要注意什麼?

九、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如果你是密切接觸者應該做些什麼?

十、如果被診斷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怎麼辦?

十一、近期去過武漢及疫情高發地區,返回居住地後應注意什麼?

十二、面對此次疫情,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十三、如果產生上述生理心理反應,應該怎麼辦?

十四、如果一直處於恐慌緊張中,無法放鬆和休息怎麼辦?

十五、如果有家人接受集中隔離,該怎麼幫忙?

十六、確診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有哪些權益和法律義務?

十七、近期參加公共場所聚集性活動或到娛樂場所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非常普通的一類病毒的統稱,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世衛組織命名為 2019-nCov,即 2019 新型冠狀病毒)。此外,目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 6 種。其中4 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另外 2 種是我們熟知的 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和 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1 月 20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

二、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後會有哪些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目前已知症狀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

三、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在人際間傳播嗎?

現有的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例如:

1.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中傳播;

2.沒有安全防護情況下與病人密切接觸;

3.觸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然後用被汙染的手觸碰嘴巴、鼻子或眼睛等;

4.接觸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動物。

四、目前有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暫時無可用疫苗,也尚無有效抗病毒藥物。

五、個人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1.保持手衛生。咳嗽、飯前便後、接觸或處理動物排洩物後,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見後文「防護篇」)

2.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時請佩戴口罩。(正確戴口罩的方法見後文「防護篇」)

3.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用手肘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不要打完噴嚏後揉眼睛或者接觸黏膜的部位。(咳嗽、打噴嚏正確姿勢見後文「防護篇」)

4.醫院就診或陪護就醫時,一定要正確佩戴好醫用外科口罩。

5.養成良好安全的飲食習慣,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肉類和蛋類應徹底煮熟。不吃野生動物。

6.儘量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六、如何降低旅行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

外出旅遊出差時,如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應該戴上口罩,立即通知導遊或酒店職員,儘快到附近醫院的發熱門診或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並如實告知是否去過武漢及疫情高發地區或接觸過來自上述地區的人員的關鍵信息,以便醫生及時準確判斷。

七、出現發熱、乏力等症狀時應該怎麼辦?

1.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不一定是感染了冠狀病毒,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向醫生詳細告知個人症狀和近期活動情況。

2.如果發病前 14 天內曾到武漢及疫情高發地區旅行,或發病前 14 天內接觸過來自上述地區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小範圍的聚集發病,應到當地指定的醫療機構就診、排查。(成都市 17 家定點醫療機構和 197 家發熱門診地址見後文)

八、去醫院就診時要注意什麼?

1.詳細告知醫生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要告知近期是否有武漢旅行史以及是否與可疑患者或動物有接觸史。

2.診療過程中應佩戴外科口罩,保護自己和他人。

九、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如果你是密切接觸者應該做些什麼?

1.密切接觸者是指與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直接治療及護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3)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2.密切接觸者應進行醫學觀察,主動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做好健康詢問及隔離。隔離期間如有身體不適,應及時報告留觀點工作人員。隔離至末次接觸後 14 天。

十、如果被診斷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怎麼辦?

1.要主動配合隔離治療,接受健康檢查和流行病學調查,如實提供個人接觸史,不得逃避管理。

2.接受衛生部門的隨訪管理,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如實報告個人病情變化。

3.不要緊張,保持心情輕鬆,遵醫囑科學安排睡眠和運動,注意加強營養。要相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十一、近期去過武漢及疫情高發地區,返回居住地後應注意什麼?

1.主動向居住地社區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或鄉鎮政府報備來蓉時間、交通方式、同行人員、抵蓉後每日活動情況。

2.在抵蓉後居家隔離 14 天。在此期間不走親訪友、不聚餐、不在家中接待客人;不去商場、電影院等人群密集場所。若必須出門,請正確佩戴醫用口罩,避免近距離與人面對面交談。

3.居家隔離期間注意家庭內環境清潔,適當通風,每日至少開窗通風 2 次,每次 20 分鐘。

4.配合社區工作人員觀察記錄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狀況。如出現乏力、發熱、咳嗽等症狀。請戴上口罩立即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

5.若接到醫務人員通知,請務必積極配合相關調查、隔離和消毒等處置措施。

十二、面對此次疫情,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面對此次疫情,人們可能會出現以下心理問題:有些人心煩意亂、緊張焦慮、容易憤怒、指責抱怨;有些人感到孤立無助、沮喪悲觀;有些人變得注意力不集中、茫然失措、難以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有些人會有行為笨拙、行為衝動、甚至會有攻擊行為;還有些人會通過大量飲酒及吸菸來緩解緊張情緒。甚至有些人會出現心跳加快、食慾下降或進食過多、噁心嘔吐 、腹瀉、頭痛、疲乏、入睡困難、睡眠淺及多夢等不適症狀。當出現上述反應時,請廣大市民不要驚慌,不要過度擔心,這些都是人們在經歷疫情後的正常反應。

十三、如果產生上述生理心理反應,應該怎麼辦?

1.不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疫情上,不過度關注,不長時間閱讀相關信息。

2.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比如讀書、遊戲、看看綜藝節目等。

3.適量鍛鍊身體。參加一些令人愉悅的活動,如跑步、打羽毛球,做瑜伽等,既能增強體質和抵抗力,也能調動身體活力,改善緊張情緒、放鬆心情。

4.嘗試一些平時沒做過的新事物,如學做糕點、某種菜餚、畫畫等。學習新事物能夠收穫不一樣的樂趣和平靜。

十四、如果一直處於恐慌緊張中,無法放鬆和休息怎麼辦?

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高度焦慮中,甚至出現肌肉緊張、不自主的身體震顫或發抖,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全身無力、無法入睡等不適症狀,請有意識地讓自己放鬆,你可以通過深呼吸、放聲大喊、洗熱水浴、聽音樂等方式讓自己肌肉鬆弛、精神放鬆,從而改善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無法自行緩解,請前往醫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成都市防控新冠肺炎心理援助諮詢熱線電話見後文)

十五、如果有家人接受集中隔離,該怎麼幫忙?

1.可以通過打電話、發簡訊,傾聽他們的感受,鼓勵他們,讓他們減少孤單的感覺;

2.如果自己也有一些恐慌情緒,要先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處理了自己的壓力,才能更好地支持被隔離的家人。

3.對被隔離的家人保持「適度」的關心,不要過分誇張,這會增加他們的緊張感受。

4.如果發現家人行為異常,及時聯繫隔離點醫護人員。

十六、確診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有哪些權益和法律義務?

按照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關於切實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工作的通知》要求,確診和疑似病例在定點醫療機構實施集中隔離治療,根據有關診療方案符合出院標準的準予出院,解除隔離。密切接觸者由各區(市)縣組織實行定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確診和疑似病例在接受隔離治療期間,享受免費醫療救治政策。密切接觸者在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享受所在單位在崗待遇。

對不服從隔離相關要求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強制執行。

十七、近期參加公共場所聚集性活動或到娛樂場所有什麼注意事項?

按照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關於切實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Ι級響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客運站、高速路出入口等重點區域設立檢疫站,對所有來往人員進行體溫檢測,請來往上述地點的市民積極配合,做好體溫檢測。

目前已停止組織和許可大型群眾型活動,暫停室內體育賽事、展覽展銷、演唱會等活動;全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公共博物館全部暫行閉館;所有歌舞娛樂、遊戲遊藝、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暫停營業。請市民朋友儘量減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減少聚會聚餐等集體活動。

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篇

一、正確洗手

(一)掌握洗手的時機:簡單而言就是「飯前便後」,即觸摸「易感」部位之前,接觸汙染物品之後。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以下情況也別忘了洗手:

1.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與陌生人肢體接觸後

2.接觸過公共物品,如電梯扶手、按鈕、公用電話後

3.戶外運動、玩耍後

4.超市或商場購物後

5.接觸錢幣後

6.佩戴隱形眼鏡前

7.吃藥、往傷口上塗抹藥物之前

8.抱孩子、餵孩子食物前,處理嬰兒糞便後

(二)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

0.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溼。

1. 取適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

手指和指縫。

2. 雙手掌心搓摩。

3. 右掌心覆蓋左手背,十指交叉,反之然。

4.雙手掌心相對,十指交叉。

5. 指背疊於另一手掌心十指相扣。

6. 右手握左手大拇指,旋轉搓摩,反之然。

7.右手五指併攏於左掌心,正反方向旋轉搓摩,反之亦然。

8.用水清洗雙手。

9.用乾淨的紙巾或毛巾擦乾。

10. 用乾淨的紙巾或毛巾墊著關水龍頭,或者捧清水將水龍頭衝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

二、正確戴口罩

(一)什麼時候需要戴口罩?

1.覺得不太舒服,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如果你感冒發燒,

請務必戴上口罩;

2.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時候。

3.需要在相對密閉的、人多的空間中停留較長時間。

4.可能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時。

(二)怎樣正確佩戴口罩?

1.首選一次性外科口罩,建議購買正規企業的產品。

2.注意一次性外科口罩有裡外之分,白色面應該向內貼著嘴鼻,藍色面朝外。

3.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

4.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

5.戴好後自行檢查是否完全包裹面部,鼻夾處是否貼合。

6.不要重複使用一次性外科口罩。使用過的口罩應包裹後作為有害垃圾處理。(有條件的,作為醫療垃圾處理)

7.摘口罩的時候,儘量不要觸摸口罩的外側,摘下口罩後記得立即洗手。

三、咳嗽、打噴嚏正確姿勢

✦當你咳嗽或打噴嚏時,儘量避開人群,用紙巾、手絹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飛濺。避免用雙手遮蓋口鼻,因為這會讓手沾染上病菌,也會將病菌傳染給別人。

✦如果臨時找不到手帕或紙巾,情急之下,可以用手肘的衣袖內測來代替手捂住口鼻。彎曲手肘後,再靠近口鼻。這個動作可以將噴出的飛沫阻擋在手肘皮膚或者衣服上,而這個部位較為乾燥,且不容易再接觸其他公用物品,可以有效阻斷病菌的傳播。

✦使用後的紙巾不要隨便亂扔,要丟到垃圾桶裡。

✦咳嗽或打噴嚏後要立即清洗雙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進行手消毒。

✦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外出時要佩戴口罩,同時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說話語音不要過大,避免「唾沫橫飛」。

成都市197家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名單

內容來源: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原標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手冊》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