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馮天磊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我來到臺灣臺中東海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流學習。以下是我在這期間的一些小小體會。
(一) 學習
在東海大學,我選擇的課程大多是專業課。東海大學的環工系老師在我接觸下來都比較好相處,上課方式更傾向於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作為交換生,算是經常「中槍」的,一直會被點名要求回答問題或者分享自己的想法,這也讓我不得不每節課都很認真很認真地聽。不過,認真聽課的收穫也是很大的。特別是作為工科的學生,在前兩年裡,學習的更多是計算、公式、理論等等一系列有固定答案的東西,在臺灣我可以選擇了一些環境管理類型的偏文科的課程,感覺臺灣對於這方面非常重視,很多管理學的概念或是統籌學的想法,不光是專業上可以使用,在平時的其他工作學習中也能夠很好地運用。所以,我在這裡也比較推薦工科、理科的同學,可以試著去選一些這樣的課程,會受益匪淺的。此外,老師在知道我是交換生之後,平時下課也會比較關心我能否適應臺灣的學習生活,或是告訴我臺灣哪裡好玩、哪裡好吃之類,非常有趣也非常和藹。
我的課程中有許多是需要小組報告的,我個人在陌生環境話比較少,而我又選了不少臺灣大四學生的課程,因此,在組隊時候也是一直在被那裡的學長學姐照顧。儘管他們平時的習慣都比較自由一些,但是在做這些報告的時候還是非常靠譜的。若是有同學上到需要小組報告的課程,請儘管去找臺灣同學們組隊吧,一定會給你不少好的參考的,也會讓你交到很多有意思的朋友。
(二) 生活與購物
東海大學作為全臺最美的學校,學校本身的環境非常讓人舒心。例如路思義教堂,圖書館,文理大道,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學院和教學樓……上下課的路上都是「十分享受」。學校餐廳非常多,例如交換生宿舍附近就有「男生餐廳」,還有花園餐廳等等,中式西式的小吃和主食都非常豐富。學校附近是東海商圈,那裡的小吃就更豐富了,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的手搖飲料「文化」真是非常的深入人心,短短幾百米的路上就會有好多家飲料店,而且衝泡奶茶用的是牛奶而不是奶精粉,非常「良心」。
在生活方面,真的是非常非常舒適和愜意。臺灣(或者說是臺中市)的生活節奏很「恰好」,不會太快,像上海這樣讓人一直趕進度;也不會太慢,讓人完全沒有幹勁做事。
另外,臺灣人的熱情和禮貌也讓我在這半年裡感受很深刻。從小事來講,謝謝掛在嘴邊,乘電梯靠右;從大事上說,各類活動時候的互相謙讓,井然有序;還有時刻予人方便的態度,例如在不知道怎麼搭乘公車時,會有路人主動幫忙之類……在臺灣半年的生活裡,用比較「矯情」的話來講,就是這個城市一直用一種很溫柔的態度在愛護著我們,幾乎每一個交換生都是這樣的感受。這也足以說明這個地方的魅力和美好。
(三) 文化
說文化這個主題可能有點大,在第二部分中的一些小事上也能側面看到臺灣地區的文化面貌。但是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我在這半年裡參與了不少音樂節、live表演,也看了許多美術工藝展覽。每參與一次這樣的活動,我都感覺到臺灣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地方。每一個城市都會有它自己的文創區,每一個城市的文創區也會由於每個城市個性的不同而彼此相異。例如臺北節奏較快,它的華山、松山文創區就顯得充滿活力;而臺東節奏比較慢和舒適,它的鐵花村就是一個風景如畫、讓人想坐下來享受一天慢生活的文創區。這樣子的文化讓我很欣喜,也讓我看到,可能是我們上海乃至全國文藝產業的發展方向(這樣說可能有些許誇張)。這樣的骨子裡的「文藝」,各類獨立藝術家的「遍地開花」,可能正是造就臺灣這個地方與眾不同的一大原因。
總結來說,無論是學習,又或是其他的各方面,在這交換的一學期中,我都收穫了許多。在一個完全新鮮的環境中的生活,真是在大學生活中非常有趣,也是有價值的記憶。我也相信這段時間裡,我所獲得的,能夠給予我不同的眼界和想法。
A dialogue between me and the pump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
聖誕路思義
高雄大彩虹音樂節-陳珊妮
流浪到淡水
前行-墾丁沙灘
下學期也想去東海大學交換?請點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