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棵樹,叫高數,上面掛了很多人;旁邊有座墳,叫微積墳,裡面葬了很多人。」高等數學的難,曾經讓多少大學生抓耳撓腮、焦頭爛額、牽腸掛肚,甚至想到隔天要考試,連前一天晚上都久久不能入眠……
然而,在今年所有浙大學生網絡票選參與的「心平獎教金」評選活動中,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微積分課程負責人蘇德礦以3450票力壓群雄,穩居第一,成為第二位獲得「心平傑出教學貢獻獎」的數學系教授,並獲得了100萬元人民幣「心平獎教金」。
在浙大,有不少名師的課堂堪稱是擠破頭的,蘇老師就是其中一個。
想上他的課,你必須和其他3000多名學生爭搶300個名額,如果不提早半個小時到教室,前排的位置早已座無虛席。更誇張的時候,連過道上和教室後排都擠滿了學生,其中有一大半居然都是沒選上課來旁聽的。
蘇德礦是歷屆浙大學子心目中公認的「最受歡迎浙大老師」之一,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礦叔」。在浙大任教20餘載,昔日的「礦叔」漸漸喊成了「礦爺」,他還自嘲說再過幾年就該叫「礦渣」了,「但礦渣也好,起碼還有點用處。」
10個學生搶一個聽課名額
選上「礦爺」的課,拼的是「人品」
「在浙大,蘇德礦的課你一定要去上。」這是在浙大學生自製的學生手冊上的一句話,不少新生一入學就早已聽聞蘇德礦的大名。
浙江大學自動化專業大二學生袁培正,就在去年經歷了一番艱難的選課,最終如願以償成為了300個「幸運兒」之一。
「真的感覺像中彩票了一樣。」他說,蘇老師的課太難選了,不光是他寢室的室友都落選,甚至整個班也只有一兩個人能搶得上,而他自己也是在第二輪才運氣爆棚了一把。
別以為選中了課就萬事大吉,認真又熱忱的浙大學生們可是有本事讓真正選上課的人都沒地方坐的。
每次蘇老師的課都會吸引一批慕名前來的旁聽者,毫不誇張的說,要想佔據前四排的有利座位,早上8點的課,你可得7點一過就要出寢室的門了。「幫別人佔座?那還真沒門,一般來得早的就拿出書自修,過了8點才來的,肯定沒座位了。」袁培正說。
來得晚的學生沒座位,就在過道處隨便找個位置,有的甚至就在後排靠牆站著聽。為了讓大家都聽得到自己的聲音,蘇老師甚至不得不用兩個話筒,一個掛在自己身上,一個放在講臺上。
數學課上的歌唱家和情感「專家」
聽「礦爺」的課,一點都不會犯困
在浙大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蘇老師的微積分課比其他老師要來得「簡單」,天書般的內容到了他的課堂上就會變得輕鬆易懂,有時候還會配上特別時髦的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要在蘇老師的課上犯困,實在是天理難容。
不過蘇老師自己卻很不認同,他覺得他與其他老師教的沒什麼兩樣,「很多人中學數學沒學好,所以聽不懂,其實只要認真預習了,就不會聽天書了。」蘇老師說,他所做的不過是將中學數學的內容又讓大家重拾了一遍。
除了數學教得好,蘇老師的歌聲也是浙大一絕,而且他的歌聲不必等到各種晚會,只要在課堂上就能聽得到,《敢問路在何方》、《莫斯科郊外的夜晚》這些都是蘇老師的拿手曲目,「一般快到期末了,要和大家分別了,我就要高唱一曲。」蘇老師說,其實他的課堂也沒有什麼魔力,只不過他想了許多方法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唱歌就是其中一種。
此外,蘇老師還是個「情感顧問」,但凡是感情上的事,他總能往數學上扯,而數學的一些專業術語,居然也能用愛情故事來解釋。
「當你喜歡一個人,他的一點變化你都看在眼裡,別人都變成了常數,TA才是唯一變量。」 這是在講解偏導函數;一位女生發來感情問題,蘇老師的回覆也頗具特色:「你如果用數學的思想,就不應當這麼直白,應當先和他認識,然後在一起學習,等到畢業,已取極限——領結婚證,就成一家人了。這就像在數學上,取近似,越來越無限地接近,最後取極限就得到了精確值。所謂的逼近理論。」
在蘇老師的課堂上,你總是可以看到一些與這個在浙大教書就教了27年的人,年齡不符的事。
一年發1萬多條微博給學生答疑解惑
1000多度近視的「礦爺」,是個「微博控」
大學課堂不似中學,沒有給學生們太多答疑時間,而缺少解惑的高數就像是蒙上了一層面紗,將好不容易與學生拉近的距離又刻意疏遠了一些。
從去年2月底開始,蘇老師專門開設了一個微博給學生答疑。
解題遇到困難了,把題目拍下來發給蘇老師,滴滴滴,用不了一會,蘇老師就有回覆了。不過,蘇老師從不會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點到為止,有時還配上一句時髦的「接下來,你懂得」。他說,學生們都很聰明,往往一點即通。
短短一年時間,蘇老師就發了11600多條微博,平均一天要解決15個左右的問題,考前複習高峰期大約要回復100多條。
漸漸的,這個專門給學生數學答疑的微博名氣也越來越大,除了有浙大的學生,甚至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都會發微博向蘇老師求助。有時候,蘇老師也會把機會讓給喜歡數學的學生們,轉發題目加上一句「誰來解答這個問題呢」引得不少數學高手競相出主意,積極性大增。
蘇老師喜歡用微博更勝於其他新媒體,他說,在這個公開的平臺上,誰都可以提問,誰也都可以回答,「就像一道題目有許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許多學生會在回覆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路,而有的學生犯了一些典型錯誤,我回答了,大家也都看得到。」
不過,蘇老師卻有著1000多度的高度近視,平時醫生就囑咐他少接觸電子產品。如今,蘇老師基本上每天花三四個小時在微博答疑上,有時候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哎呀,我老啦,以前他們叫我礦叔,現在叫我礦爺,再過個幾年我就改叫礦渣啦。」
說歸說,昨天是中秋節,蘇老師的微博也沒有停下來。如果你也碰到了數學上的難題,可以上微博@浙江大學蘇德礦 求助哦!
■新聞助讀
百萬「心平獎教金」的由來
2011年的教師節,浙江大學宣布設立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和夫人劉昕捐資設立的「浙江大學心平獎教金基金」,以此激發一線教師的工作熱情,樹立業務精湛、關愛學生成長的優秀教師典範。這是段永平校友回母校參加2011屆畢業典禮期間確定的意向,他本人對於這一獎項的設立特別用心。
段永平說,設立獎教金是值得做並且是他非常願意做的一件事,大學要盡一切力量褒揚優秀的師德師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該獎分心平傑出教學貢獻獎(每人100萬元人民幣)、心平教學貢獻獎(每人10萬元人民幣)及心平教學貢獻提名獎(每人5萬元人民幣)三類。
去年,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姚纓英、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張振躍分獲「心平傑出教學貢獻獎」。
(201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