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大聖歸來》橫空出世,掃蕩9.56億票房。
國漫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所有人都認為,國漫的春天來了,曾經小眾的二次元文化,終於能夠讓主流大眾認可並掏錢,感覺就像是媳婦熬成婆,未來可期。
事實上,大家都明了,《大聖》出道即顛峰,就像一座五指山,後來16年的《大魚海棠》、17年《大護法》、18年《風語咒》、包括19年初的《白蛇:緣起》,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不是倒在了半山腰(《大魚》票房5.65億),就是倒在山腳底(《大護法》票房8760.3萬)。
時間來到了第四個年頭,《大聖》迎來了史上最強對手,那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之前大規模點映中,截止到目前,豆瓣已經有七萬多人打出了8.7的均分,是有點恐怖,目前比《大聖》還要高0.4分。
我預測,全面公映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非常大的概率票房會超越《大聖歸來》,有望破10億以上。
第一當然是質量過硬,點映已經發酵出了高口碑高評價,不少觀眾已經迫不及待要去會一會賤賤的小哪吒了。
第二是沒有有力對手,鄧超的《銀河補習班》已經口碑撲街了,其次沒有好萊塢大片屠榜,剩下還有抗衡實力的,可能只有渣渣輝的《沉默的證人》和《使徒行者2》了。
第三就是獨佔喜劇片類型,滿足只想輕鬆的、哈哈一樂的觀眾。另外話說回來,上過《李茶的姑媽》當後,在沒有沈騰馬麗的情況下,我並不看好開心麻花的《跳舞吧!大象》。
表象往往容易迷惑人,所以我要留個後路,打一劑預防針,別看現在《哪吒》是賣座又叫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去看點映場的觀眾,能是普通觀眾嗎?怎麼說還是動漫國漫界,二次元文化圈子裡的人,他們本來就好這口,所以高分一點都不奇怪。
所以,《哪吒》能不能保持高口碑和高票房,還是要等公映後,看主流觀眾們的接受度,其中最有可能引起廣泛異議的,一方面會是哪吒形象的顛覆,另一方面會是劇情的改編。
在《封神演義》原著中,以及各種影視作品中,哪吒是靈珠子轉世,是仙童,正義凜然,嫉惡如仇。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廠設定是魔丸轉世,是一個徹頭徹底的妖怪,大眼睛、黑眼圈、鯊魚牙、目空一切,是一個惡霸版的王寶強,呸,是一個惡霸版的哪吒。
在電影中,哪吒和龍王三太子敖丙成了死黨,彼此唯一的好朋友,他沒有抽他的龍筋,他也沒有水淹陳塘關,最終還一起攜手抵抗天打五雷轟,這些都是導演所說的「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加上了獨特性的改編」。
但陽春白雪,各有所好,有人喜歡,自然有人不滿,這都是什麼鬼東西啊,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其實導演很清楚,「人的觀念就像一座山,一旦形成,是無法輕易挪開的」,所以很難能可貴了,餃子導演沒有流於俗套,堅持了自我表達,所以對於我來說,這樣的改編,我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不破則不立嘛。
日前,鄧超的《銀河補習班》正在熱映中,我們不妨拿來對比一下,一樣都是關於「成長」的主題電影。
《銀河補習班》屬於說教式的電影,父親馬皓文無所不能,道理一套一套的,像傳銷組織一樣洗腦兒子馬飛,全盤灌輸他的教育理念,而馬飛就像一個海綿,全盤吸收了,沒有一點排異和反彈。
《哪吒之魔童降世》則相反,他出生就是妖怪,被定性為惡人,自小就被限制人身自由,但哪吒生性叛逆,他不在乎世俗對他的定義,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神,只有我自己說了才算。
你們喚我為妖,那我便搗毀這眾生給你看。
你們尊我為神,那我便斬妖除魔守護一方。
生而孤獨,從不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