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會問,關注了耕墨這麼多篇文章,為何今天又繞回來從社群談起?
的確是這樣,通過大家的私信和留言,慢慢的我又知道了一件事:
我們覺得不是問題的問題,在別人那裡可能就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會阻礙下一個問題。所以,既然選擇了陪伴,那就要一起走。
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走。
飯,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
我懺悔,我檢討,我改正。
接下來,把每一個腳印,每一個怎麼踩出腳印的慢動作,給每一個兄弟姐妹。
或許,這就是落地吧……
因為,落地才是我最初起筆那一刻的起心動念。
加油,耕墨。
加油,兄弟們。
一起練正步!
好了,接下來我們就從社群聊起吧!
其實社群這個概念已經火了很久,但從今年開始尤其火爆。一切的商業社群化的步伐已經到來。
那麼到底什麼是社群?我們先來看幾個場景,相信你就懂了
一個家庭,是不是社群?
一個公司,是不是社群?
一個城市,是不是社群?
一個部落,是不是社群?
一個國家,是不是社群?
一個星球,是不是社群?
甚至,一個廣場舞團隊,是不是社群?
簡單說,就是基於一個點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這個點就是這個社群的向心力,核心力量,而這個「點」可以是一個領域的專家大咖,也可以是一個產品,也可以是一個共同的愛好,也可以是一種情感,等等。
舉幾個例子,相信將會一目了然。
1、把更多喜歡讀書的人聚集到一起,就形成了讀書社群。
在這裡,就主要服務於有「讀書求知識」的群體,打造網際網路知識型的社群,當然包括微信語音、視頻、音頻、線下讀書會等形式。
2、把更多愛好健身的人聚集到一起,就形成了健身社群,XX體育網或XX健身APP,是眾多健身愛好者關注與期待的焦點,是目前國內健身、健康領域較大的網際網路社群,包括微信公眾號、健身類音頻、視頻、健身知識和線上教學等具體互動形式。
3、再比如把創業者聚集到一起,就有了創業社群,比如最近很火爆的«創客聯盟»社群,主要服務於全國創業者,草根、小白、企業老闆、實體店商家、白領、在校大學生等,這個社群也是一個正能量的聚集地,創業者的天堂,社群成員之間互幫互助,抱團取暖,彼此成就,如果你沒有太多創業資金,但想創業,想賺錢,來創客聯盟就對了,我也是這個社群成員,真的是每一天都收穫滿滿。
以上這三個案例是比較成功的,其實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組建社群,比如說你喜歡唱歌,你就可以吸引所有愛好音樂的人聚集在一起,組建一個社群,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了,在如今商業化的大環境當中,大部分人建立社群的目的,肯定都不是單純的為了情懷,那麼商業社群的機會在哪裡呢?
舉一個的例子吧,網際網路知名作者A,組建一個微信群,吸引的都是喜歡寫作、文案、詩詞、有共同需求愛好者,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經驗,彼此切磋,A作為群主,免不了在社群裡和大家互動,會討論很多關於寫作和詩詞的靈感來源 ,A作為意見領袖(網絡名詞-KOL),他所推薦的好用的筆墨紙硯也好,寫作軟體或者什麼牌子的電腦等,大家必定會爭相購買,如果A自己有產品,或者和商家合作,A賺錢不必像傳統商業一樣苦口婆心,孫子似的向客戶介紹產品賣點等,就是很隨意推薦一下大家都會爭相購買,然後就會賺的盆滿缽滿了。
這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重點問題,首先A是0成本啟動,沒有產品積壓,沒有店面,而且用社群營銷的模式都是在被動成交,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那麼和傳統營銷相比是不是一個天,一個地呢?而且類似這種社群才只是一個初級版社群。
所以社群根本沒你想的那麼複雜,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有比較高的定位,需要建立自己的「社群矩陣商業帝國」,那肯定就沒這麼簡單了,就需要設計一整套很嚴密、專業的社群矩陣邏輯框架,環環相扣做支撐,甚至需要團隊化運作,還要藉助工具才能完成,但最後的被動收入也是普通小社群無法達到的。
通過以上的說明,我相信大家對於社群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
我是耕墨,專注於社群矩陣搭建,社群營銷,社群運營,我自己也做產品,歡迎更多價值觀同步、思維同頻,認可、支持、關注耕墨的朋友一起交流,一起探索、一起玩轉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