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則無釐頭廣告的推出,"淘寶臺灣"網購平臺APP近日正式落地臺灣。無論是物流方式,還是支付手段,這個新平臺都頗接地氣。特別是在針對即將來臨的雙11檔期,"淘寶臺灣"更是推出了不少新玩法,甚至還有1元新臺幣清空百萬購物車的這種"神操作"。
「剁手」神器入臺
從推廣層面來說,"淘寶臺灣"的廣告既有賣點也有梗,劇情相當無釐頭,而且推廣一點也不含糊,一起來品品。
看完後,小編沉默了3秒...只能說,看過簡單粗暴推廣app的,但沒想到還有這麼直接的。
"淘寶臺灣"的"臺味"不僅僅體現在無釐頭的推廣層面,支付手段、物流手段也很靈活。大陸的行動支付、物流系統已全面鋪開,發展相對成熟。但是臺灣在這方面並沒有跟上我們的腳步,為了讓臺灣同胞也能體驗一把「剁手」的快感,淘寶「量體裁衣」,打起了在地超商的主意。
去過臺灣的朋友都知道,臺灣超商相當發達,不誇張地說,五步之內必有便利店。此次"淘寶臺灣"app上線,支付方式、取貨方式都很"臺",臺灣消費者網上下單之後,可以直接在7-11、全家與萊爾富等便利超商取貨付款。
既有「硬核」廣告,又有在地化的購買方式,"淘寶臺灣"一經上線,就在島內火了。臺灣《商業周刊》甚至用了22頁的篇幅做了"淘寶襲臺"的報導。報導指出,淘寶用價格和信任感,讓臺灣買家甘願買單。臺灣消費者的反饋,更是大型「真香」現場
臺灣民眾「真香」現場
臺灣民眾「真香」現場
誰能搭上「淘寶臺灣」這趟順風車?
淘寶瞄準臺灣島內市場,因為臺灣有著龐大的市場潛力尚待挖掘。目前,島內電商雖呈現「百家爭鳴」的格局,但是每一家電商都難成氣候。
2016年初,一篇名為《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的帖子火遍兩岸。發帖人是位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他感嘆:「回到臺灣,真的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體的移動去完成……」
「原始社會」之說固然有點誇張,但在臺灣網購的確不如大陸方便,業界甚至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臺灣電子商務落後大陸10年。
從B2C(平臺對消費者)層面來說,島內電商的購物體驗並不理想。例如,2018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臺灣電商借著"雙十一"的東風,推出臺灣全年最強檔購物活動,"MOMO"辦遊園會,PChome則是效仿天貓,砸重金,辦直播晚會。雖然流量和消費熱情是帶起來了,但是由於"流量飆升""承載量遠超預期"等原因,"蝦皮購物""momo"等知名電商平臺出現多次宕機現象,消費體驗大打折扣。此外,有調查指出,島內本土中小企業自主電商普遍存在貨源更新慢、風格單一、支付方式選擇少等問題。在很多網站購物,只能選擇信用卡或貨到付款兩種支付方式。
B2C是這樣,C2C(消費者對消費者)也不理想。臺灣C2C網購平臺雅虎拍賣和露天拍賣,無論商品的豐富性、價格,還是購物便利性,都處在大陸的「前淘寶」時代,許多功能尚不齊備。
"淘寶臺灣"的到來,可以看作是「鯰魚效應」。一方面,淘寶理念和經驗可以彌補島內電商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缺陷,激活島內電商這潭「死水」。另一方面,"淘寶臺灣"的落地帶來龐大的C2C平臺,無疑是讓臺灣傳統中小企業和自主創業者重新握有行銷全球的「機會之鑰」。可以說,趕搭來自對岸的順風車,臺灣電子商務業力圖趕上「失落的十年」。
「淘寶陰謀論」
「淘寶臺灣」入島,給民眾帶來便利,給商家帶來機會,給民進黨當局帶來的就是焦慮了。「淘寶臺灣」入島,民進黨民代夜不能寐,連夜加班,為淘寶"量身定製"抹黑文案。"淘寶臺灣"推出一天之後,民進黨民代餘宛如就打出所謂"淘寶臺灣,掏空臺灣"的抵制口號,妄言"淘寶臺灣"是"養"、"套"、"殺",讓"大陸廉價與低質量的商品長驅直入臺灣"。
當然,這些年,民進黨民代的"淘寶陰謀論"早已不計其數。例如,今年5月,臺當局警政事務部門在立法機構做報告時,就拋出了"淘寶操縱臺灣選舉"的荒唐言論。2018年"雙十一"期間,臺灣民眾購物熱情高漲,民進黨民代陳瑩就來「蹭熱度」,妄稱淘寶網在臺灣進行推廣,讓人擔憂大陸在實行"有計劃性的傾銷策略",並稱這攸關臺灣安全的問題。
針對民進黨民代的表演,臺灣網友批評聲浪不斷,痛斥:瘋了吧!選舉要到了,民進黨沒話題又開始打"恐中牌"了。還有民眾聲稱,民進黨"恐中"已經歇斯底裡了。還有民眾說,民進黨竟然不讓臺灣民眾做生意。當然,最精華的回懟,小編認為是這一句:「你自己偷偷下了多少單」。
針對民進黨當局的"淘寶威脅論",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0月30日回應,此次"淘寶臺灣"在島內上線就地服務臺灣民眾和企業,並在今年"雙十一"給予消費者諸多優惠,我們樂見廣大臺灣民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利益。民進黨當局從來不把人民的利益當回事,處處斷路、挖坑、築牆,除了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不會有任何效果。"
★本文來源:《兩岸直航》欄目組
撰稿:馬 薇
編輯:王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