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網友「漫步魚」突然發現自己老公的微博「warningsilen」新關注了6個帳號。她連忙找到微博客服,「請你幫我查查是此帳號在某地登錄了嗎?」
「我老公失聯好久了,近4年了。」
近年來,微博因異常點讚、異常加關注等現象飽受詬病,微博客服對於此類投訴也似乎見怪不怪,表示自己沒有權限查詢帳號的登錄信息,「若您親人失聯,建議您報警處理。」
漫步魚說,她的老公在「370航班」上。
「warningsilen」的最後一條微博,停留在2014年3月4日晚上9點37分,MH370消失的四天前。近六年過去,仍然時不時有網友在這條微博底下留言,如今已經有6000多條。最新的一條評論來自今年2月2日,「哥哥要戴口罩哦! 」
2014年3月8日,一架從馬來西亞飛往北京的航班MH370消失了。它的最後坐標定格於北緯6°56' 12"、東經103°35' 6",至今仍未被找到。
這場事件堪稱全球航空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
六年來,關於MH370的消息不絕於耳,帶來希望信號的卻越來越少。
2017年1月,中國、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正式中止了歷時超過兩年的MH370水下搜尋行動;
同年10月,澳大利亞主導的搜尋工作正式終結。
2018年1月,馬來西亞宣布MH370的搜尋工作重啟,由美國海底探測公司「海洋無限」來執行,「90天內找不到,不收費」,結果無功而返。
過了半年多,馬來西亞政府公布了800多頁的MH370最新調查報告,因無中文版本而遭到中國家屬們的抗議。這份報告中指出,截至當時,共發現了27塊據信來自MH370的殘骸,但只有3塊被證實屬於這架飛機。
報告的最後一句寫著,「總之,調查組無法確定MH370航班失聯的真正原因。」
一個多月後,一張像素級的衛星照片再次引起大眾對於MH370的關注。據提供照片的英國人Ian Wilson稱,他認為這架停在柬埔寨叢林裡的飛機正是MH370。柬埔寨的中文媒體《吳哥時報》隨即跟進,卻沒有發現相關線索。
11月底,馬航宣布MH370事故調查團隊正式解散,並將調查工作移交給馬來西亞航空器事故調查局。同一天,MH370家屬向馬來西亞政府移交5片殘骸,呼籲恢復搜尋。
2019年1月,一名印度尼西亞的漁夫召開記者會,稱自己曾在馬六甲海峽附近目睹MH370墜毀,並向《古蘭經》宣誓,證明自己所言非虛。
3月,馬來西亞交通部長表示,如果有可行的建議或可信的線索,馬來西亞將考慮恢復對MH370的搜索。而僅四個月後,中國家屬就接到馬航通知,將停止在北京召開了數年的家屬見面會。
Discovery的紀錄片《馬航MH370失蹤事件大解密》曾歸納了目前比較主流的幾種推測:
或許駕駛艙失火,導致機組員無法控制飛機;或許是被劫機了(這也是家屬們最希望的結果),但可能的劫機原因仍不得而知;或許是黑客混入乘客之中,黑進了航空電子系統,掌控了飛機;或許是飛行員蓄意謀殺所有乘客,帶著飛機葬身大海……
沒有一種說法能夠得到足夠的證據支撐。
本月澳大利亞媒體也將再推出一支關於MH370的紀錄片,根據預告片顯示,一神秘女子曾在飛機出發前兩天給機長發送一條簡訊——但是顯然,這也不是能夠解開馬航謎團的關鍵性證據,否則馬來西亞當局一定早已昭告天下。
對於關注度漸漸被消耗的局外人而言,馬航事件的撲朔迷離,以及隨之而來的、馬航家屬與各方之間的漫長拉鋸,都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想像和耐心。大眾對於MH370的關注,大多只剩下了對於事件結果的追逐:找到,還是沒找到?
但是於許多馬航家屬而言,自2014年3月8日以來,這宗謎案就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底色。
一位名為「大波哥v」的網友,自2014年3月31日起,每天都只發布一條微博質問「馬來西亞,MH370找到了沒有?」
以這個時間點為界,往前翻,他在微博中針砭時弊,戲說生活種種;但在這一天之後,他的發布只剩下了對於「MH370」的企盼。
去年3月,在MH370失聯五周年之際,衣索比亞航空公司ET302航班發生墜毀。該航班上157名乘客無人生還,其中包括8名中國公民。
MH370家屬姜輝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封「給衣索比亞ET302中國遇難者家屬的信」,綜合馬航家屬們的經驗,給出了十條應對的建議。
姜輝是馬航中國家屬中的「帶頭大哥」。他是家屬微信群的組織者,也是最常站出來應對媒體、向公眾發聲的一個。
自從馬航事件以來,姜輝一直保持著對於航空業的關注,常常能在馬航見面會時提出許多非常專業的問題。在他微博的加V認證中有一條,「航空博主」。
幾天前,他還發布了一篇長文章,指導大家在新冠疫情尚未結束時,搭乘飛機應如何挑選座位。
在他的媽媽搭上MH370那班飛機前,他曾是公司的銷售骨幹;事件發生後,他辭去工作,把尋找MH370當作自己新的事業。
圖源:剝洋蔥people
他曾在媒體採訪中說道,「我不要帶著遺憾和疑問走完這一生,所以我會用餘下的時間去推動MH370的搜索和事件調查。」
幾年間,姜輝的飛行距離超過15萬公裡,每年都要出一兩次遠門。或是飛往馬來西亞,或是前往飛機殘骸可能出現的地點尋找碎片。2016年底,他和其他家屬就在馬達加斯加的海灘上發現過一塊疑似飛機殘骸的碎片。
圖源:封面新聞
另一方面,作為家屬代表的姜輝也常常需要站出來與馬航和馬來西亞政府斡旋。
當馬來西亞政府以「馬航家屬堅信乘客還活著」為由,中斷對於馬航家屬的心理治療時,姜輝提出對馬航家屬們恢復心理援助的訴求。
他指出,馬方不能預設前提告訴家屬們乘客已經遇難了,「那叫洗腦」。
在馬來西亞政府發布那份800多頁的調查報告前,以姜輝為首的家屬們也一再向政府強調,不能使用「最終報告」的措辭——因為根據《芝加哥公約》,只有終結對於空難的調查後,才能發布「最終報告」。而他們,不允許調查的終止。
姜輝的性格比較溫和,大多時候都是家屬群內爭端的調和者,但也並非所有家屬都完全認可他。
當他不厭其煩地前往各地尋找飛機殘骸,或是確認媒體發布的殘骸信息時,這在一部分家屬眼中成為了一種背叛,意味著他認同飛機已經墜毀、乘客們也都不在了。
其中對於姜輝質疑聲最大的是一位退休老人,文萬成。和姜輝一樣,他也是眾多中國家屬中較為出名的一個。
圖源:封面新聞
根據媒體報導,文萬成在退休前曾是一名特務兵,參與過情報工作。因為馬航事件,他再次撿起了往昔的偵查技能,和剛毅性格的盔甲。
比起姜輝,文萬成顯得強硬許多。
當其他家屬還處於情緒失控階段時,他就已經開始利用針孔攝像機記錄下每一次的家屬見面會,或政府的官方發布,如今已經存夠了十個硬碟。在他看來,這些都將成為將來重要的證據。
在文萬成家裡對於馬航事件的提法是,「兒子出差還沒回來」。自從「兒子出差後」,他學會了使用電腦,學會了飛機的構造、各種地理知識、法律知識。他親自前往美國,參加波音公司產品質量問題的庭前會議。
他還督促孫子孫女好好學習英語,如果他有生之年無法迎來馬航相關訴訟的結局,他們就要「一代一代人就這樣告下去」。
當文萬成來到馬來西亞的海邊,他終於忍不住情緒,大聲喊著「兒子」,圖源:封面新聞
在家屬群中,他無所顧忌地發布了自己搜集整理的、與馬航籤署和解協議的家屬名單,從而引起其他人對這些家屬的憤怒與批判。
為了避免更多衝突,姜輝不得不把文萬成移出微信群,在他看來,不同的家屬有不同的人生選擇,如果有人開啟了全新的人生,他也會默默祝福。
一位馬航家屬在北京參加完家屬會,枕著馬航給的《調查報告》等待次日回河北的火車,圖源:東方網
除了姜輝和文萬成,更多的馬航家屬漸漸被公眾淡忘。他們繼續著不鹹不淡的人生,經歷選擇或變故,卻從未真正治癒這一災難所帶來的創傷。
有人去世了:
2018年12月18日,馬航家屬李秀芝去世。生前她仍然在為27歲登上MH370的女兒充手機話費。
她也是MH370首起民事索賠案件的原告,曾帶著14箱收集來的證據站在了北京鐵路運輸法院的原告席上。但是至死,都沒有等來想要的結果。
有人被診斷為重度抑鬱:
慄二有的妻子在2015年夏天被診斷為重度抑鬱,而他自己至今仍然堅持著每周日給兒子打電話拉家常的習慣,儘管電話那邊的提示音反覆說「您撥叫的電話已關機」。
去年年底,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今夜裡打電話,是想告訴你,你三舅今早上因疾病走了。前幾天你三舅還打電話問我有沒有關於你的消息,你叫我咋回復?」
圖源:澎湃新聞
有人仍舊被夢魘折磨:
Steve Wang在媒體採訪中說,自己有時會在噩夢中幻想MH370上最後一分鐘發生的事情。他的媽媽,是消失的乘客中的一員。
圖源:CGTN
有人仍然在為女兒打掃房間:
有一對家屬夫婦定期會去女兒一家三口的房子裡打掃衛生,洗曬床單,煤、電、水費,甚至車位費仍然按時交著,為的是女兒一家三口一回來就能住。
圖源:FIgure
有人希望用身體的疼痛來補償心理的疼痛:
徐京紅在自己的手臂上刺了一個飛機圖案的文身,載著她的媽媽緩緩降落的樣子。
她辭去了工作,在家屬見面會未被馬方停止之前,她常常一大早先送孩子去上學,再開車從天津前往北京,待不了多久又開車回來接孩子放學。
圖源:澎湃新聞
有人也決定開始新的生活:
化妝師程利平在媒體採訪中提到自己經歷了4年像凌遲一樣的生活,但是如今已經決定為了兩個兒子再度振作了。
她曾為 《畫皮》、《狄仁傑4》等多部電影電視擔任造型工作,而她遠在MH370上的老公也是劇組工作人員,曾為曾任李連杰替身多年。
圖源:封面新聞
但是這些家屬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仍舊不放棄MH370的任何一線希望,雖然這種希望已經越來越微茫。
根據姜輝的微博,今年1月10日,美國聯邦DC巡迴上訴法院對MH370家屬對馬航所提起的訴訟,駁回了原告的主張。除非美國最高法院接受該案,否則歷經數年的MH370遇難者家屬在美國的司法救濟之路就此終止。
我們很難去解讀這對於眾多馬航家屬而言意味著什麼,但他們的訴求或許很簡單,他們提出高價的索賠不為其它,只為逼迫馬航及馬來西亞政府繼續搜尋MH370。
一次次失望,在一部分家屬眼中,反倒成為一次次支撐他們的希望。
「沒有一點人死亡的這種線索,那不是更讓我鬥志昂揚、更高興嗎?(難道)殘骸找到了,屍體也找到了,那樣你(才)高興了?」文萬成說。
而在姜輝看來,「無論(搜尋)有什麼樣的結果,我都接受。」
但或許最重要的前提是,有一個結果。
參考來源:
1.澎湃:馬航MH370乘客家屬:一直等待,在飛機失聯的一千多天裡
2.縱相新聞:5年了……
3.東方網:我們陪了他們一整天,真想不出過去1600多天他們是怎麼過來的……
4.三聯生活周刊:狀告波音:MH370空難家屬的漫長訴訟
5.封面新聞:MH370消失四年系列報導
撰文:醺子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