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江大河》:宋運萍姐弟倆是因為什麼「成分」不好,不能上大學
在電視劇《大江大河》第一集中,宋運萍姐弟倆就考上大學了,而且宋運輝是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大學的,但是在後來的劇情中,姐弟倆因為家庭成分不好的原因不能上大學,這是為什麼呢?跟小編來看下吧!
《大江大河》這部電影中存在的「成分」問題,就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放在現在來看,就是很荒唐的「連坐」,就是「一人犯罪,株連九族」。這種做法,是與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相悖的。可是在當時那個時代、那個環境的國人認知中,推翻了舊社會的三座大山,翻身奴隸做了主人,就是要把壞人打趴下,還要讓他們世代不能翻身,用「家庭出身」來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好像又有幾份合理。
這也是「成分」問題能夠在一個階段存在的原因。所以,在《大江大河》裡,姐弟倆因為「成分」不好不能上大學,在「思想解放」之前,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說,他的祖輩,有一些人是舊社會壓迫窮人的壞人,所以他們的子孫,在新社會就只能在最底層生活,絕不能突破那道提升階層的界限。事實證明,後來很多人又再次突破了那道界限。特定的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去看,這才能讓我們不帶偏見地去研讀歷史。
劇中宋運輝爸爸是懂中醫的,在解放前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兩個月的軍醫。國民黨戰敗之後,宋爸爸逃回來,之後又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反革命分子屬於那個特殊年代的黑五類分子之一,黑類分子的子女在以後的就學就業找對象等方面會受到社會歧視。
家庭出身,本人成分這詞,離現在的年輕朋友已經比較遙遠了,而四五十年前,那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詞。家庭成分就如同一個沉重的帽子,時時刻刻壓在宋運輝等黑五類人的頭頂,在所有的升學,參軍,就業,漲薪,提乾等等各個方面都受到歧視,現在想起來仍會唏噓。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被耽誤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