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不代表作者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AUC出現的意義上部
公鏈,2020年充滿了熱點和槽點,人們似乎對於公鏈的發展,從來沒有那麼統一,就感覺行業還沒擴容,技術也沒得到充分的發展,公鏈之爭就感覺進入了白熱化,但行業主流共識都認為ETH依然是公鏈之王。
技術的迭代速度飛快,可在推成出新的技術和數字經濟的衍生品泛濫的當前,產品面前最大的一個現實,都在搶圈內存量客戶,所謂的增量客戶在哪?
伴隨著區塊鏈領域公鏈技術和運用層場景衍化的發展積累,使得眾多開發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DeFi的熱浪中,但這股熱浪,似乎又消散的特別快,就跟它爆發一樣,崛起的很突然,消散的也很突然,似乎行業又進入下一個熱點的找尋中,例如NFT,DeFi這個詞彙很重要,它承載了一個階段,或者託起了一波熱度,總而言之2020年的行業熱搜榜,它是王者,這也使得它往後也得承擔著負面前行,因為區塊鏈本質的技術,其背後的數據扎紮實實打臉了很多睜眼說瞎話的大V,對此我們也更多的不願提及DeFi這個詞彙,將會直觀的去說去中心化金融,可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是什麼?
一、區塊鏈金融的本質
金融的基礎是信任(trust),金融的本質則是資源和資產的風險再分配(risk redistribution)和合理配置(asset allocation),如果簡單說,那就是提供滿足社會實體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金融是對資產從時間和空間等維度進行再配置的行業,初衷是社會資產的一個配置的優化,而硬幣的另一面則是純盈利為導向的投機,利用金融工具的進行資本運作的投機行為,所以流通和價值博弈就是金融的核心。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一個高度依賴信息源和資源壁壘的行業內,有人賺錢,必然就得有人虧錢,資本掀起的泡沫,由誰來承接?虧錢的人是誰?賺錢的又是誰?資本流動的環節又由誰來提供監管?這就是現實世界關於金融問題的一小部分縮影。
區塊鏈金融,本質是技術提供的無信任場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儲、防篡改、不可逆,這些功能滿足了人們對於非中心化金融的一切想像不僅將數據透明在陽光下,更多的是交易機制能得到保障,真正創造一個無信任交易、無信任流通的這個世界,嚴格意義來說,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核心運用,一定是基於加密資產上鏈以及衍生的各類金融服務產品,但其服務的群體,一定得是普羅大眾,足夠低成本,足夠隱私數據的切割保護,換句話說,最貼合運用場景的就是金融行業,它所帶來的影響和深遠變革,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加速發展,但問題也集中暴露的較為明顯。
反觀當下,加密數字資產的交易跑過十幾個年頭,可現在的感覺越來越像,傳統世界的那套邏輯換裝區塊鏈的外殼,就往區塊鏈世界裡搬,還硬拗一個炫酷的概念去講一波故事,畫個願景什麼的,最後割一波韭菜,如果傳統世界的那套金融體系能很好,人們又為什麼需要區塊鏈?區塊鏈又為何有價值?所以面對去中心化金融,這個行業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未來是很美好,就目前的方向,走老路未必是錯的,可走新路也不該被抨擊和歧視,姑且就別去談什麼信仰,先考慮如何合規且長遠發展才是現實。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