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和孫若微的第一次見面,是全劇最大的亮點,當時朱瞻基假扮錦衣衛「黃大人」敲開了古董行的門,孫若微女扮男裝戰戰兢兢去開門,門開的時候,兩人四目相對,一個一見鍾情,感覺就像在照鏡子,一個心理複雜各種滋味,慌亂無措生怕暴露自己的身份。
一個是太孫,一個是反賊,但他們身上有些東西是相似的,內心裡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和無可奈何,雖然是皇太孫,但必須時刻提防著二叔三叔的明槍暗箭,所以他在長輩面前表現得不正經、不著調,其實是他的保護色。
這樣的命運是他沒法選擇的,朱瞻基曾經對孫若微說:「我比你遇到的煩心事多得多,你要遠離這場紛爭,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我呢,完全無處可去。」與其說朱瞻基一生都在爭權力,其實也是在爭命。
他爭權奪利不是追求什麼,只是苟且求生罷了。 所以他這一生都是悲情的,朱瞻基並不覺得自己的身份有什麼值得炫耀的,他甚至害怕被人說成「反賊的孫子」,一次次的真情告白終究還是換來孫若微的薄情寡義。
說孫若微對朱瞻基薄情只限愛情,雖然她對朱瞻基有不殺恩情,也有夫妻之情,但始終給不了他愛情,甚至連一點心動的感覺都沒有,這也是朱瞻基為何臨死還在試探孫若微後不後悔,其實他也知道這種試探根本沒意義,就算她說不後悔也肯定在撒謊,不同世界的兩個人,註定要成為兩條不同的平行線。至少在愛情上兩人是沒有共鳴的。
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地戀愛,但孫若微一直在背後默默扶持著朱瞻基,她重情重諾,特別是太孫打仗回來那段時期,若微對太孫是特別有憐憫之心,她也是真心想跟太孫同生共死。朱瞻基在心理上特別依賴她。都說不怕女人動心,就怕女人心疼。前面她對朱家有多悲憫,後面她就有多心寒。
至於徐濱,是孫若微的人生導師和心靈依靠,越往後看就能發現孫若微在徐濱面前特別真實,她特別依賴徐濱,徐濱也是她對自由嚮往的一個寄託。這樣心意相通自然而然的感情也是難得。最後女主心如死灰,徐濱還是願意把她拉回來。
這個劇是一個悲劇,每個人都是。剛開始看到孫若微和徐濱在大船上還感覺挺難過,但這終究是孫若微畢生所想,她這樣瀟灑剛烈的女子苦苦被困在皇宮一生,為朱家為天下耗盡心血,結局卻在兒子身上又看到了靖難之役的輪迴,她已心死,自由解脫才是她的嚮往。她也不過是渴望平淡幸福的女人,只是命運不允許她這樣做,最後的幻想算是她的解脫。